- 针灸联合肺康复训练对卒中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究针灸联合肺康复训练对卒中性肺炎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期间在榆林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100例卒中性肺炎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联合肺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14 d。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康复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呼气峰流速(PEF)、平均最大呼气流量(MMEF)],外周血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和肺炎症状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VC、FEV_(1)、PEF、MME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VC、FEV_(1)、PEF、MMEF水平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FVC、FEV_(1)、PEF、MMEF水平分别为(3.94±0.42)L、(3.05±0.45)L、(3.72±0.91)L/s、(0.92±0.11)L/s,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5±0.45)L、(2.43±0.42)L、(2.87±0.78)L/s、(0.77±0.10)L/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PCT、WB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PCT、WB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CRP、PCT、WBC水平分别为(8.09±1.28)mg/L、(0.36±0.05)ng/L、(7.54±1.32)×10^(3)/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3±1.41)mg/L、(0.78±0.12)ng/L、(9.38±1.52)×10^(3)/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7.56±1.58)d、(8.06±1.34)d、(8.16±1.1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52±1.54)d、(11.12±2.42)d、(12.69±2.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肺康复训练治疗卒中性�
- 张彩艳张广飞杨翠花
- 关键词:针灸肺康复训练肺功能
- 基于上肢表面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评价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01—2023-02榆林市第一医院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行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实验组行新Bobath技术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连续干预12周。观察2组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干预前后上肢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关节运动速度、上肢功能(FMA评分)、日常活动能力(MBI评分)、肌张力(MAS评分)。结果 实验组干预12周后上肢功能恢复优良率8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协同收缩率低于对照组[(30.34±2.78)%比(34.12±3.03)%,(13.78±1.66)%比(15.03±1.93)%,(20.22±2.02)%比(26.61±2.45)%,(10.01±1.02)%比(12.89±1.33)%,P<0.05],尺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63.83±6.45) m/s比(59.91±6.38) m/s,(64.45±6.02) m/s比(61.08±6.42) m/s,(63.92±5.56) m/s比(61.01±5.19)m/s,(70.72±8.12)m/s比(66.13±7.46)m/s,(69.68±7.59)m/s比(65.41±6.33)m/s,(68.95±7.26)m/s比(64.78±7.05)m/s,P<0.05]。实验组干预4、12周后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运动速度高于对照组[(0.51±0.09)rad/s比(0.42±0.07)rad/s,(0.76±0.08)rad/s比(0.63±0.07)rad/s,(0.32±0.04)rad/s比(0.27±0.05)rad/s,(0.63±0.10)rad/s比(0.50±0.08)rad/s,(0.99±0.12)rad/s比(0.81±0.10)rad/s,(0.46±0.08)rad/s比(0.39±0.05)rad/s,P<0.05]。干预4、12周后实验组FMA、MBI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Bobath技术联合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能提高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效果,增强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各关节运动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 马宁白琳刘厚洋张广飞刘艳
-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表面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
- 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择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进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低于对照组,简化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躯干控制测试(TC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偏瘫侧下肢H波最大波幅(Hmax)和M波最大波幅(Mmax)、Hmax/Mmax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WHO生活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任务训练模式结合Bobath技术可加速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降低其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刘芳芳马宁张广飞李娟
- 关键词:BOBATH技术脑卒中后偏瘫上肢功能
- 理疗结合水中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理疗结合水中运动康复疗法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诊的94例腓总神经损伤患者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两组均接受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康复疗法,观察组给予理疗结合水中运动康复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表面肌电活动波幅与腓总神经MC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10 m步行速度、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及FMA下肢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疗结合水中运动康复疗法可有效提高腓总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预后质量,促使其表面肌电图指标趋于正常,值得推广使用。
- 祁凤英张广飞
- 关键词:表面肌电图腓总神经损伤理疗
- 一种温针灸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灸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针灸器,包括艾灸筒,所述艾灸筒的内部插装有艾灸条,所述艾灸条的内部插装有温灸针,所述艾灸筒的两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的底端连接有收集盘。该一种温针灸器,医生将带有艾灸...
- 杨翠花张广飞
-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用于脑卒中后恢复期的效果及对周围神经电生理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采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上、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躯干控制能力测试(TCT)、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胫神经、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躯干模式训练结合任务导向型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效果。
- 马宁刘芳芳张广飞杨翠花白艳艳
- 关键词:脑卒中
- 一种吞咽功能训练棒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吞咽功能训练棒,包括手柄,手柄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块和冷凝框,第一固定块的侧端活动卡接有毛刷块,第一固定块的侧端固定连接有冷凝框,手柄的内部...
- 马宁张广飞刘芳芳刘艳杨翠花
- 一种智能神经康复手臂锻炼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神经康复手臂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其呈矩形结构,支撑架右侧设置有开口槽;安装座,其安装在支撑架上端,安装座上端设置有与肘关节配合的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弹性垫;锻炼组件,其通过销轴安装在安装座上端,锻炼组件...
- 霍冬霞马宁张广飞白琳刘艳
- 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臭氧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0%,观察组优良率92.5%。两组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皮臭氧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常规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不良反应少,创伤小,见效快,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林飞苏海卿李月庭张广飞
- 关键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 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对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就诊的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肌张力[Ash-worth分级(MAS)]、踝关节功能[主动关节活动度(ROM)及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美国足踝协会评分系统(AOFAS)]、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FMA-L)、10 m步行能力测试(10 mWT)、Fugl-Meyer平衡功能评测(FMA-B)]、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生活质量评估量表(SF-36)]。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sh-worth分级3级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Ash-worth分级1级、1+级、2级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ROM、PROM及AOF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M、PROM及AOF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MA-L、FMA-B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10 mWT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L、FMA-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0 mWT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中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重度功能障碍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能提高脑卒中后腓肠肌痉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腓肠肌痉挛,降低肌张力,增强踝关节的运动能力及下肢运�
- 杨翠花马慧张广飞
- 关键词:针灸经皮神经电刺激脑卒中腓肠肌痉挛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