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飞
- 作品数:101 被引量:3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基因CYP6AN4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基因CYP6AN4的应用。草地贪夜蛾抗药性基因CYP6AN4,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的645‑2198所示。本发明得到了草地贪夜蛾CYP6AN4基因的cDNA序列,用喷雾法使dsR...
- 袁龙宇王金萱李燕芳肖汉祥戴阳朔张振飞
- 水稻带药移栽对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被引量:5
- 2013年
- 室内采用根区施药,田间采用喷雾和根区施药的方式对移栽前1天秧苗用吡虫啉和吡蚜酮进行处理,以获得对水稻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剂量及施药措施。室内试验表明,药后22天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300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95.24%;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所选剂量中以每hm^2用量225 g对褐飞虱的防效最高,为84.13%。田间试验表明,药后33天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225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82.33%~91.10%,对褐飞虱防效达80.80%~89.54%;5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每hm^2用量300 g的喷雾和根区施药对白背飞虱的防效达73.91%~93.18%,均具有较高的防效且它们的持效期达33天,超过一般水稻的分蘖期(30天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采用上述2种药剂的带药移栽可有效控制分蘖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的发生为害。
- 廖永林李燕芳刘明津肖汉祥张振飞张扬朱均权
- 关键词:吡虫啉吡蚜酮白背飞虱褐飞虱
- 树木药液注杆瓶
- 1.使用本外观设计的产品为树木药液注杆瓶,用于放置在树杆上对树木进行毒杀病虫害。;2.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为:A、产品顶部设计有可打开的气盖;B、产品侧面设计有一个平面,平面下面设计有一个斜插管,斜插管的倾斜角度与水平面...
- 张扬李燕芳肖汉祥黄炳超张振飞姚亮
- 烯啶虫胺对稻飞虱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评价试验被引量:10
- 2013年
- 采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烯啶虫胺对广州市本地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烯啶虫胺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LC50值分别为0.613 mg/L和0.891 mg/L。2010年和2011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水剂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当用药量为45g/hm2时,药后3 d防治效果分别为84.28%和82.50%,药后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80%和87.60%。
- 肖汉祥李燕芳张扬廖永林张振飞
- 关键词:烯啶虫胺褐飞虱白背飞虱室内毒力测定
- 一株短小芽孢杆菌及其在枯萎病防治中的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短小芽孢杆菌抗枯1号,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11243。该菌株易于培养,使用方便,可很好的防治香蕉枯萎病。
- 张扬廖永林李燕芳肖汉祥张振飞
- 马来西亚的金丝燕及“燕屋”技术研究综述被引量:6
- 2018年
- 燕窝具有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原本采自悬崖峭壁的天然岩洞。随着燕窝消费需求的增加,东南亚国家将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逐渐从岩洞引向"燕屋"生产燕窝,形成经济规模庞大的"燕屋"产业。文章综述了生产燕窝的金丝燕的种类、分布、生物习性等,重点介绍了马来西亚"燕屋"发展过程以及建造的主要关键技术。
- 李怡峰张振飞李燕芳肖汉祥刘光华古丽容张扬
- 褐飞虱NLSP7作为靶点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褐飞虱NLSP7作为靶点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本发明首次公开褐飞虱NLSP7作为靶点在防治褐飞虱中的应用,通过沉默NLSP7基因可以影响褐飞虱的取食行为及取食量,使褐飞虱产生拒食效应,从而达...
- 张振飞袁龙宇巩固
- 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防治水稻主要病害被引量:11
- 2021年
-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稻瘟病、纹枯病和稻曲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水稻生长的影响,为植保无人飞机施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在水稻分蘖末期和破口期采用植保无人飞机进行药剂喷施防治水稻主要病害试验。结果表明:在减量25%的情况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30%苯甲·丙环唑微乳剂对纹枯病病株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3%和82.72%,对稻瘟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36%和80.41%,对稻曲病病穗和病情指数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11%和79.25%。该施药方式对水稻中后期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和人工施药的防治效果。
- 李燕芳周振标谭耀华张振飞肖汉祥
- 褐飞虱CYP6ER1的时空表达及其对呋虫胺的响应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揭示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对呋虫胺抗药性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以呋虫胺不同抗性的褐飞虱种群为材料,采用qRT-PCR方法检测CYP6ER1在褐飞虱各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以及在呋虫胺半致死浓度处理后的P450酶的活性和CYP6ER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生物测定的方式检测了广东省不同地理种群褐飞虱对呋虫胺的抗药性和CYP6ER1基因在不同地理种群中的表达量。【结果】CYP6ER1基因在抗性褐飞虱种群中表达量显著高于敏感种群,在成虫期3-9 d时和中肠组织中也有很高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褐飞虱在呋虫胺半致死浓度处理后,CYP6ER1基因表达量和P450酶的活性均存在差异;而且广东地区褐飞虱不同地理种群CYP6ER1基因表达量和抗性水平有关。【结论】CYP6ER1可能参与褐飞虱对呋虫胺的解毒代谢过程,影响褐飞虱对呋虫胺的抗药性。
- 肖汉祥李燕芳李燕芳戴阳朔袁龙宇张振飞
- 关键词:褐飞虱抗药性基因表达
- 褐飞虱NlLIPH基因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褐飞虱NlLIPH基因及其应用,其中,发明人设计得到了靶向沉默褐飞虱NlLIPH基因的dsRNA,并发现其可以导致褐飞虱取食量减少,有效降低其存活率,而且还发现其还可以通过抑制褐飞虱蜕皮、产生拒食效果以及影响...
- 袁龙宇张振飞肖汉祥李燕芳梁其昌张文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