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 作品数:67 被引量:37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博士后创新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低位直肠癌外翻脱出式内括约肌切除的根治和保肛效果
- 目的:评估超低位直肠癌外翻脱出式内括约肌切除的根治和保肛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 2004年6月23例下缘距肛缘<5cm、外括约肌、肛提肌未受累,以及术前肠镜活检肿瘤为高 -中分化的低位直肠癌病人采用内括约肌切除术...
- 戴勇姜金波张晓明马喆毕冬松靳祖涛孙靖中
- 关键词:直肠癌保肛手术内括约肌切除局部复发肛门功能
- 文献传递
- 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直肠病变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直肠病变3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的特点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直肠癌及直肠周围病变患者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3T双梯度短磁体全身磁共振系统,8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应用3D F-SPGR序列,对比剂注射速度3 mL/s,注射剂量0.1 mmol/kg,自对比剂开始注射时启动动态增强扫描,15~20个扫描时相不间断连续进行,总扫描时间4~6 min。分析不同直肠病变及不同分化程度、TNM分期的直肠癌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病变强化达峰值时的信号强度(SIpeak),获取达峰值的时间(Tpeak)并进行比较。结果将直肠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强化峰值出现的早晚及对比剂退出的情况分为A、B、C、D 4种类型。直肠腺瘤均为A型,直肠癌术后复发和肛周脓肿峰值出现较晚,均属B、C、D型。直肠癌表现不一,且随分化级别的降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的形态渐由A型向D型转化。各类直肠病变的Tpeak差别显著(P<0.05),由早到晚依次为直肠腺瘤、直肠癌、肛周脓肿和直肠癌术后复发。随分化级别的降低,浸润深度的增加,Tpeak逐渐延长。未穿透浆膜层的直肠癌Tpeak明显早于穿透浆膜层的直肠癌(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Tpeak明显早于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P<0.05)。结论不同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对于直肠病变的诊断有帮助,Tpeak可作为直肠癌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预测的较为可靠的指标。
- 张晓明马祥兴于德新孟祥水李传福
- 关键词:直肠肿瘤磁共振成像
- 3.0T超高场磁共振正常人胆胰管成像及价值探讨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比较3.0T超高场磁共振2DMRCP及3DMRCP的图像质量及对正常胆胰管系统的显示情况,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正常人分别行2D及3DMRCP扫描。2DMRCP采用SSFSE序列,小角度多层旋转屏气扫描,3DMRCP采用FRFSE序列,斜冠状面多层单块呼吸门控下扫描。分别判定图像质量(0-3级)、有无伪影(0-3级)及胆胰管显示质量(0-3级)。观察肝内胆管显示情况并分别测量左、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及主胰管的最大横径。结果:52例受检者中80.6%图像质量达3级,97.9%图像无伪影或伪影很少,2DMRCP图像质量优于3D MRCP。1-3级胆管、胆囊、胆囊管及胆总管在2D和3DMRCP图像中的显示率均为100%。较细小结构如肝内4-5级胆管、主胰管、副胰管及胰管侧支2DMRCP的显示优于3DMRCP。各管径的测量值有较大的变化范围,主胰管的最大横径3DMRCP较2DMRCP宽[(2.78±0.90)min vs(2.37±0.66)min,P〈0.05]。左肝管最大横径较右肝管宽[(3.54±1.02)mm vs(3.08±0.97)mm,P〈0.05]。结论:3.0T超高场磁共振MRCP图像清晰完整,正常胆胰管得到良好显示。
- 张晓明李传福冯德朝郑金勇从培新孟祥水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胆胰管成像
- 螺旋CT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及三维重建价值探讨
-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外科手术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结果:(1)14例肿瘤由实性部分和囊性部分构成,1例肿瘤为单纯实性。...
- 姜保东马祥兴王青王茜张晓明
- 文献传递
- 3T超高场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应用3.0T超高场2DMRCP、3D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比较两种不同成像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受检者进行胆系冠、轴位相自旋回波脉冲序列常规扫描(T1WI、T2WI、FST2)和冠状位2DMRCP、3DMRCP;对两种不同MRCP显示胆胰管系进行比较.结果:2DMRCP、3DMRCP胆囊、胆囊管、胆总管及1~3级肝内胆管的显示率为100%;2DMRCP 4级肝内胆管为92.5%,5级肝内胆管为77.5%,胰管为90%,副胰管为11.25%;3DMRCP 4级肝内胆管为85%,5级肝内胆管为70%,胰管为87.5%,副胰管为6.25%.结论:3.0T超高场屏气2DMRCP、呼吸门控3DMRCP可以清晰的显示胆胰管,二者结合可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冯德朝张晓明郑金勇丛培新孟祥水李传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胆管胰腺管胰腺疾病胆管疾病
- 多层螺旋CT检测成人窦房结动脉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CT冠状动脉成像检测23 例窦性心律失常的病人窦房结动脉的直径、长度、窦房结动脉起点与其起源的右冠状动脉起点之间的距离(S -O间距)、左侧窦房结动脉起点与旋支起点之间的距离(LO -O间距)、窦房结动脉起始段与其起点近端冠状动脉之间的夹角(S- C夹角)以及窦房结动脉的开口以前的冠状动脉壁上钙化、软斑块或管腔狭窄的数目(S- O病变),并将以上结果与对照组同样的检测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多层螺旋CT可以清楚地显示窦房结动脉的位置和形态特点,冠状动脉病变对测得的窦房结动脉各项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对照组和病变组的窦房结动脉的长度和S O病变数目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利用多层螺旋CT检测窦房结动脉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德新毛建军李传福尉从新修建军张晓明
- 关键词:窦房结动脉窦性心律失常
-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评价被引量:36
- 2005年
-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CT特征。方法乳腺疾病患者38例,其中乳腺癌患者23例,良性病变患者15例。采用双排探测器螺旋CT机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腋窝淋巴结,观察乳腺癌淋巴结转移与淋巴结大小及其内部结构的关系,同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共检查腋窝淋巴结56枚,其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7枚。长径>10mm的44枚淋巴结中,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各22枚;短径>5mm的49枚淋巴结中,转移性淋巴结25枚,非转移性淋巴结24枚;21枚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实变,仅1枚非转移性淋巴结发生实变;“门”结构存在的8枚转移性淋巴结中,7枚实质厚度不均匀,“门”结构存在的26枚非转移性淋巴结中,2枚实质厚度不均匀。结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主要表现为淋巴结结构的改变,与其长径和短径的相关性较差;当腋窝淋巴结发生实变、实质厚度不均、肿大淋巴结出现边缘模糊或临近脂肪混浊时,可疑为转移性淋巴结。螺旋CT对判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明显优势。
- 修建军李传福刘庆伟赵素红于德新张晓明余志刚
- 关键词:腋窝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非转移性CT特征平扫
- 单吻合器联合外翻脱出技术在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中的应用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单吻合器联合外翻脱出技术在早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及其适应证和操作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低位直肠癌前切除保肛手术43例,按手术技术分为两组,实验组应用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双吻合器吻合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肿瘤下缘与肛侧切缘的距离、局部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控便功能以及手术费用等。结果远切缘长度:实验组为2.2 cm±0.2 cm,明显大于对照组1.9 cm±0.4 cm(P=0.006)。齿状线与远切线的距离:实验组1.3 cm±0.3 cm,对照组1.9 cm±0.5 cm,后者明显大于前者(P<0.001)。实验组无局部复发而对照组有3名患者术后1年内局部复发。实验组吻合口瘘发生率、手术器械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肛门控便、控气功能无明显差异,实验组1例夜间肛门周围有少量粪便污染,清醒时控便控气功能均好。结论直肠外翻脱出式单吻合器技术用于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具有手术切除彻底、安全性高、局部复发率低、肛门控便功能好、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早期低位直肠癌。
- 戴勇姜金波张晓明马喆靳祖涛毕冬松
- 关键词:直肠肿瘤吻合术直肠脱垂吻合器超低位前切除
- 双源CT静脉造影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显微手术的价值探讨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脑双源CT静脉造影(CTV)显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与上矢状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情况,从而为神经外科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信息。方法 32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行脑CTV检查,在工作站重建三维图像,术前判断肿瘤与静脉窦关系、显示中央沟静脉和代偿回流静脉并与术中情况对照。结果根据CTV显示的窦腔狭窄程度,将上矢状窦旁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瘤体与一侧静脉窦壁外层附着,静脉窦壁正常或轻度受压,窦腔通畅;Ⅱ型,肿瘤沿静脉窦壁生长,窦壁不规则增厚,窦腔变窄但尚通畅;Ⅲ型,瘤体长入静脉窦内或跨越生长,静脉窦腔内形成充盈缺损,窦腔闭塞,同时有静脉侧支循环建立。本组Ⅰ型8例,Ⅱ型15例,Ⅲ型9例。术中观察到代偿扩张的浅静脉以及肿瘤与中央沟静脉、上矢状窦的关系均与CTV结果相符。本组无术后严重神经功能受损和死亡病例。结论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术前行CTV检查可以明确肿瘤部位、矢状窦阻塞程度及引流静脉代偿情况,为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在全切肿瘤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姜保东闫华李笃民马祥兴王青张晓明王茜于富华
- 关键词:脑膜瘤上矢状窦CT静脉造影
- 磁共振波谱成像在食蟹猴脑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在正常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为病理状态下的MRS研究提供对照。方法选取健康食蟹猴6只,采用GE公司产Signa Excite HD3.0T MR扫描仪,正交膝关节线圈,动物麻醉后进行MRS扫描。采用single voxel PROBE-PRESS点解析波谱成像序列,分别选取纹状体、额叶、丘脑、小脑感兴趣区,感兴趣区大小为15mm×15mm×10mm,每个部位扫描3次。通过MR系统测量各感兴趣区的N-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肌酸/胆碱(Cho/Cr)比值。使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NAA/Cr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丘脑、小脑、额叶、纹状体,其中,丘脑与其他三类组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小脑与纹状体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Cho/Cr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额叶、小脑、丘脑、纹状体,其中,纹状体与额叶、纹状体与小脑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蟹猴脑内不同组织结构NAA/Cr、Cho/Cr含量不同。可以在临床使用的MR设备上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脑MRS的检测研究,其数据准确反映了脑组织的结构异同和代谢物含量的变化,能够作为生理、病理改变研究的依据之一。
- 徐惠李传福厉保秋任庆国张晓明于红鸾
-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成像灵长类动物食蟹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