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永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瘤
  • 2篇预后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蒂皮瓣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瘤破裂
  • 1篇腋臭
  • 1篇影响因素
  • 1篇治疗预后
  • 1篇中动脉
  • 1篇神经阻滞
  • 1篇手术
  • 1篇手术预后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复发
  • 1篇栓塞
  • 1篇双蒂皮瓣
  • 1篇双频指数
  • 1篇体积

机构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6篇张永明
  • 2篇刘家传
  • 1篇周治民
  • 1篇王金标
  • 1篇董博
  • 1篇屈洪涛
  • 1篇马涛
  • 1篇孟令文
  • 1篇杨伊林
  • 1篇马玲
  • 1篇宋海波
  • 1篇王穗暖
  • 1篇毛宇敏
  • 1篇张娇
  • 1篇徐欣
  • 1篇马亮
  • 1篇汪潇

传媒

  • 1篇河北医药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美容整形...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M1段大脑中动脉瘤临床特点及手术预后影响因素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临床特点及影响其手术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2例M1段动脉瘤患者,总结影像学资料、治疗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探讨性别、年龄、入院时Fisher评分、术前高血压和动脉瘤体积对手术治疗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性别和年龄对手术治疗后手术预后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sher评分入院时比较低的患者临床恢复情况比评分高的患者要差(P<0.05);无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优于存在高血压患者(P<0.05)。而动脉瘤的大小与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时的Fisher评分及高血压的有无是影响M1段动脉瘤患者手术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在手术前应对这2个方面的指标进行重点监测。
张永明裴荣权孟令文徐欣马亮俞凯文汪潇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影响因素
MMP-9-PEX及MMP-9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的关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C端的血红素样结构域(MMP-9-PEX)和MMP-9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用RT-PCR法检测116例垂体腺瘤标本的MMP-9-PEX mRNA和MMP-9mRNA表达,免疫组化检测MMP-9蛋白表达;分析其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关系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PEX mRNA表达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降低(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MMP-9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5);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9-PEX mRNA表达与MMP-9mRNA表达呈负相关(r=-0.66,P<0.05)。结论 MMP-9-PEX低表达及MMP-9高表达可能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MMP-9-PEX及MMP-9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参考指标,对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裴荣权屈洪涛张永明杨伊林王穗暖董博毛宇敏李跃池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9垂体腺瘤
鞘内注射纳洛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纳洛酮鞘内注射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纳洛酮治疗的79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比较纳洛酮鞘内注射、静脉滴注及对照组伪疗效。结果:纳洛酮鞘内注射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及植物状态生存率、缩短伤后平均昏迷时间较静滴及对照组疗效显著(P<0.01)。结论:鞘内注射纳洛酮治疗中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肯定,且优于静脉滴注。
刘家传张永明王金标周治民
关键词:颅脑损伤鞘内注射纳络酮疗效
双蒂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复发十例经验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双蒂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双蒂皮瓣法治疗腋臭术后复发10例,沿腋窝皱褶线设计平行双切口,术中去除增生的白色纤维组织后,用组织剪紧贴真皮层修剪残留大汗腺组织,形成双蒂皮瓣,切口间断缝合,术区加压包扎,术后7d拆线。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3例出现单侧术区切口延迟愈合情况,经3%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冲洗湿敷换药,1周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其中治愈7例,显效3例。结论采用双蒂皮瓣治疗腋臭术后复发效果良好、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可以作为临床治疗腋臭术后复发的一种手术方案。
刘兴盛张永明周蔓钰马玲李峰华
关键词:腋臭术后复发微创
体积栓塞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体积栓塞比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对8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均实施介入治疗,均计算体积栓塞比。术后均跟踪随访,统计不良预后的发生情况,对比各项不良预后发生者和未发生者体积栓塞比差异,以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积栓塞比与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中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率为22.50%;术后再出血发生者体积栓塞比低于未发生者,复发者低于未复发者,死亡者低于存活者,总不良预后发生者低于预后良好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者年龄>60岁、发病至入院时间>8h、颅内动脉瘤≥10mm、瘤颈>4mm、Hunt-Hess IV^V级、体积栓塞比<15%、术中破裂出血、术中出血量>100ml、并发颅内血肿、并发脑疝、并发颅内感染者构成比均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均为其独立危险因素(OR=4.993、5.936、2.812、5.441、4.674、4.121、4.023、5.517、4.707、6.253、4.302,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治疗后不良预后事件发生风险高,且各项不良预后事件发生者体积栓塞比均较低,体积栓塞比<15%、年龄>60岁等均是患者不良预后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黄振山马涛温玉东刘家传雷钟齐张永明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预后
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神经阻滞复合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神经阻滞复合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军事训练肩袖损伤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神经阻滞复合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单纯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术前(T0)、手术开始10 min(T1)、手术开始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拔管后1 min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水平,麻醉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T2、T3时的HR、MAP、BIS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时的HR、MAP、BIS水平分别为(65.3±4.1)次/min、(85.4±3.7)mm Hg(1 mm Hg=0.133 kPa)、(52.5±2.3),均低于对照组的(70.5±6.2)次/min、(91.3±4.2)mm Hg、(60.2±3.7);观察组T4时的HR、MAP、BIS水平分别为(64.7±3.2)次/min、(86.4±3.8)mm Hg、(53.6±2.4),均低于对照组的(71.3±5.8)次/min、(92.7±4.3)mm Hg、(61.0±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上干神经阻滞复合闭环靶控输注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中的应用效果显著,由于前期手术部位预先镇痛,使闭环静脉全身麻醉过程平稳,镇静、镇痛药物减少,全身麻醉并发症减少。
张永明谌天奇尹杏杏张娇宋海波
关键词:闭环靶控输注肩关节镜脑电双频指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