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
- 作品数:37 被引量:164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消毒技术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
- 2007年
- 目的 探讨消毒技术在妇科门诊手术室的实施.方法 根据妇科门诊手术室的特点,制定严格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要求医务人员认真执行,并定期培训、考核,同时做好患者术前有关检验和术后的健康教育工作等.结果 妇科门诊手术室2005年1-12月份的手术患者无一例发生院内感染.结论 加强妇科门诊手术室消毒技术的实施,对减少和避免院内感染,提高医疗质量有积极作用.
- 刘瑞敏张继王文桃
- 关键词:消毒技术妇科门诊手术室
- 血清β-HCG与h-CRP和CRP对胎膜早破孕妇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探究血清β-HCG、超敏C-反应蛋白(h-CR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胎膜早破患者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以期提升胎膜早破孕妇的预后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42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孕妇血清β-HCG、h-CRP和CRP水平,以胎膜病理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血清β-HCG、h-CRP和CRP诊断宫内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受试者工作曲线结果显示,血清β-HCG、h-CRP、CRP宫内感染的临界值分别为:2.09ng/ml,3.69mg/L,0.11g/L;血清β-HCG+h-CRP、β-HCG+h-CRP+CR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00%、91.67%、83.33%、83.33%、91.67%、85.71%,明显优于其它组合或者单一指标预测。结论血清β-HCG+h-CRP+CRP三者联合预测胎膜早破孕妇是否并发宫内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治疗措施选择提供重要信息,促进胎膜早破孕妇母儿安全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张继王素梅张景环陈井丽焦静张慧
- 关键词: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血清Β-HCG超敏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
- 腹部脂肪增厚产妇皮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目前针对剖宫产术后切口的缝合主要有皮下缝合联合美容缝合,但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探讨皮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腹部脂肪增厚产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02-01-2019-06-30本院收治的剖宫产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2/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皮下筋膜,连带部分脂肪组织,观察组实施皮下引流管不缝合脂肪层形式进行切口处理,比较两组切口相关并发症、手术操作相关指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22,P<0.001。观察组操作时间为(3.1±0.3)min,短于对照组的(15.3±2.1)min,t=57.511,P<0.001;操作过程出血量为(0.2±0.1)min,少于对照组的(1.2±0.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721,P<0.001。观察组术后下床时间为(1.4±0.2)d,短于对照组的(2.4±0.2)d,t=29.069,P<0.001;切口愈合时间为(6.2±0.3)min,短于对照组的(9.3±0.5)d,t=53.165,P<0.001;术后住院时间为(2.3±0.2)d,短于对照组的(2.6±0.2)d,t=10.607,P<0.001。结论针对皮下脂肪增厚剖宫产者,实施皮下引流处理切口,能有效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促进切口早期愈合,降低出血量。
- 高翠玲张继
- 关键词:皮下引流产妇
- 妇炎消胶囊联合甲硝唑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妇炎消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就诊120例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按信封随机法分成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口服甲硝唑片,2次/d,2片/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妇炎消胶囊治疗,3次/d,3粒/次。两组连续给药1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症状改善时间、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反应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3.33%),复发率(6.67%)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阴道壁充血消失、白带异常、小便后灼热感、小腹胀痛和阴道口瘙痒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升高,血清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NO、MDA、hs-CRP、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炎消胶囊联合甲硝唑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显著,有利于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炎症因子指标,预防疾病复发。
- 陈井丽张继李国芸
- 关键词:妇炎消胶囊甲硝唑片细菌性阴道病
- 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与病情的关系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探讨盆腔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盆腔炎患者(病例组)、100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C反应蛋白(CRP)、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血清IL-2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清TNF-α、IL-1β、IL-6、MCP-1、CRP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血清IL-2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盆腔炎患者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盆腔炎患者中,TNF-α、IL-1β、IL-6、MCP-1、CRP的表达明显上升,IL-2的表达明显下降,同时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明显上升,相关指标与盆腔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张继王素梅张景环
- 关键词:盆腔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
- CD3^+HLA-DR细胞与POI患者免疫紊乱及卵巢功能的关系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究CD3^+HLA-DR细胞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免疫紊乱、卵巢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POI患者13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育龄女性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CD3^+HLA-DR细胞比例、免疫球蛋白A(IgA)、IgM、IgG、细胞免疫(CD3^+、CD8^+、CD4^+)、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基础窦状卵泡数(AFC)、子宫内膜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免疫指标、卵巢功能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外周血CD3^+HLA-DR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血清IgA、IgM、IgG水平低于对照组,CD3^+、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CD4^+、血清IgA、IgM、IgG呈负相关,与CD3^+、CD8^+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血清AMH、AFC、子宫内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3^+HLA-DR细胞与血清AMH、AFC、子宫内膜厚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CD3^+HLA-DR细胞在POI患者中呈异常升高表达,并与POI患者免疫紊乱、卵巢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有望成为调控POI患者免疫应答、改善卵巢储备功能的重要T细胞亚群。
- 郭蜜甜张继王素梅
- 关键词:卵巢功能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的疗效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2~16周妊娠的方法,以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宫缩产程,减少产后出血。方法:要求终止12~16周妊娠妇女随机分为4组,即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米非司酮75mg,1次/日,共2天,第2天服药后24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米非司酮常规服药12小时后分别加服50、75、100mg,米非司酮服完后12小时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除对照组1例引产失败,72小时后用观察2组方法引产成功外,其余均引产成功;按照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和对照组的顺序,完全流产率分别86.67%、93.33%、93.33%和80.00%。总宫缩产程时间分别为5.41±2.26小时、4.14±1.68小时、3.87±1.14小时和6.67±2.12小时。产时、产后2小时出血量分别为123.6±21.3ml、122.5±31.5ml、113.4±21.3ml、133.8±32.2ml。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总宫缩产程时间短,产时产后2小时出血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1组分别与观察2组、观察3组比较,总宫缩时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2组与观察3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组不良反应及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常规服药12小时后分别加服50、75、100mg,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和阴道流血时间,不加重不良反应。其中加服75mg是药物流产的适宜方法,值得推广。
- 张继王素梅
- 关键词:中孕引产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
- 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护理被引量:14
- 2006年
- 刘瑞敏王文桃张继
- 关键词:流产
- 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低频电刺激。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分度、肌电位、盆底肌力、尿动力学指标[排尿时间、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流率(Qmax)]及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44/46)高于对照组(82.61%,38/46),P<0.05。治疗后,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分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位[(18.05±1.41)μV]高于对照组[(15.21±1.29)μV],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类纤维、Ⅱ类纤维盆底肌力[(4.69±0.23)、(3.75±0.21)级]高于对照组[(3.07±0.19)、(2.62±0.16)级],P<0.05。治疗后,观察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34.69±2.04)s比(40.25±2.59)s],MUP、Qmax大于对照组[(77.45±4.12)cmH2O(1 cmH2O=0.098 kPa)比(67.19±3.44)cmH2O;(26.07±2.3)ml/s比(22.49±2.16)ml/s],P<0.05。治疗后,观察组ICI-Q-SF评分[(6.53±0.68)分]低于对照组[(8.42±0.81)分],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确切,可改善尿失禁症状和盆底肌力,并能改善尿动力学,减轻尿失禁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 宋慧雅王素梅张继
-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中老年低频电刺激
- 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9年
- 目的 探究丹参注射液联合盐酸拉贝洛尔对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EOSP)患者血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水平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本院EOSP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盐酸拉贝洛尔,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丹参注射液,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体质量(NW)、胎盘质量(PW)、妊娠延长时间,对比治疗前后症状改善[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平均动脉压(MAP)、24 h尿量(24 hUV)、收缩压(SBP)]、血清纤溶指标[PAI-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D-二聚体(DD)、血细胞比容(HCT)]、内皮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24 hUP、MAP、SBP水平较低,24 hUV水平较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血清PAI-1、DD、HCT水平较低,t-PA水平较高(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实验组NO水平较高,TNF-α、ET-1、IL-6水平较低(均P<0.05)。实验组妊娠延长时间长于对照组,NW、PW高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EOSP患者采用盐酸拉贝洛尔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调节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及高凝状态,改善妊娠结局。
- 高翠玲王素梅张继丁颖莹
-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盐酸拉贝洛尔丹参注射液ET-1PAI-1T-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