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野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气道
  • 2篇吸痰
  • 2篇护理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干预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凝血
  • 1篇严重创伤
  • 1篇严重创伤患者
  • 1篇症状
  • 1篇症状改善
  • 1篇伤患者
  • 1篇声门
  • 1篇声门下
  • 1篇失败率
  • 1篇体位
  • 1篇通气
  • 1篇通气管
  • 1篇吞咽
  • 1篇吞咽功能

机构

  • 5篇深圳市南山区...

作者

  • 5篇张野
  • 3篇莫蓓蓉
  • 2篇廖雨风
  • 2篇徐晓妮
  • 1篇李琳琴
  • 1篇林映花
  • 1篇陈济明
  • 1篇丁永芝
  • 1篇汪惠芝
  • 1篇马国珍
  • 1篇刘俊红
  • 1篇皮丹
  • 1篇易礼平

传媒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上海护理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自制吸痰枕用于深部吸痰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吸痰枕用于深部吸痰的效果。方法选择40例清理呼吸道无效、抗拒吸痰的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吸痰,观察组用吸痰枕辅助深部吸痰。结果两组吸痰管进入下气道前刺激喉部的次数、吸痰操作时间、吸痰量、吸痰间隔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入院第2天和治疗护理第7天体温、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无气道黏膜损伤及气管切开,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3例,气管切开6例。结论应用自制吸痰枕辅助吸痰,可短时间内实现安全的深部痰液,减少日吸痰次数,且不会导致气道黏膜损伤和发生二次感染。
马国珍莫蓓蓉徐晓妮丁永芝陈济明粱珑张野
关键词:清理呼吸道无效肺部感染吸痰口咽通气管体位
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护理
2003年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预防和治疗 ,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1998年 1月~ 2 0 0 2年 1月 ,我科收治严重创伤患者 132例 ,发生DIC 2 4例 ,予以控制病因 ,纠正休克 ,改善微循环及控制并发症等积极治疗。结果 发生DIC的 2 4例中 ,治愈 15例 ,死亡 9例。结论 早期消除病因及诱因 ,防止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 ,严密观察DIC发生的早期征象 ,提高对凝血机理及成分输血的认识 ,是预防及抢救DIC的有效措施。
莫蓓蓉李琳琴张野
关键词:严重创伤护理DIC出血征象
集束化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康复训练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康复训练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饮水试验在Ⅱ级以上的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执行集束化护理方案,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生存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理维度、生理维度、社会适应性维度及生存质量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营养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吞咽功能障碍老年病人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病人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张野莫蓓蓉刘俊红廖雨风
关键词:吞咽障碍并发症集束化护理
心理干预对COPD患者气道症状改善的效果与评价
2010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COPD患者气道症状改善的效果与观察。方法将70例COPD急性感染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基本的护理及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仅使用基本的护理。所有患者均给予β2受体激动剂药物治疗。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COPD气道症状的改善作用明显增强,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张野汪惠芝
关键词:COPD气道心理干预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主题,制定目标与计划,分析原因后提出针对性措施,包括相关知识和操作培训,制定声门下吸痰操作指引,完善健康教育等,观察比较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声门下吸痰失败率由活动前的42.86%降低至活动后的16.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非人工气道患者声门下吸痰插管失败率,有利于提高圈员的综合能力。
张野林映花廖雨风易礼平徐晓妮皮丹
关键词:品管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