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锐
- 作品数:5 被引量:1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天山北缘前陆冲断带形成时间的地层学证据被引量:23
- 2004年
- 乌鲁木齐附近天山北缘喀拉扎背斜及其周缘的地层学分析表明,上中新统—上新统昌吉河群(N1-2ch)(相当于独山子组N1-2d)是喀拉扎山地区发育的生长地层,是喀拉扎背斜形成时的同构造沉积层序.这个结论表明,包括喀拉扎背斜在内的天山北缘第一排前陆冲断构造带形成于晚中新—上新世时期.
-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王美娜袁庆东张锐
- 关键词:地层学沉积地层前陆褶皱冲断带
- 中、新生代天山隆升过程及其与准噶尔、阿尔泰山比较研究被引量:136
- 2006年
- 根据穿越天山地质剖面观察、系统裂变径迹(FT)测年年龄与热演化模拟结果分析,并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天山陆内造山带中、新生代主要经历2次明显的隆升事件,分别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和中新世以来(25~0Ma)。从天山地区磷灰石FT年龄结果来看,主要记录了早期隆升年龄,但热演化模拟结果显示普遍经历了中新世以来的快速隆升。在天山北缘从盆山边缘的近25Ma开始隆升到前缘带的现今活动,表明天山陆内造山带在隆升的同时还逐渐“增生”扩展。系统研究和分析表明,东西准噶尔和阿尔泰地区则主要记录了晚中生代以来的持续隆升过程,新生代构造活动不明显或强度相对天山要弱。上述事实表明,天山及其中亚地区新生代的陆内活动是受喜马拉雅碰撞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具有向北渐弱的特征。
- 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方世虎张锐
- 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中新生代隆升
- 生长地层及其在判断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形成时间上的应用被引量:41
- 2006年
- 新生代以来天山北缘前陆冲断褶皱带自南向北可分为山麓冲断褶皱带、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冲断褶皱带、独山子-安集海冲断褶皱带3排构造带。在野外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地震剖面分析,确定了各排构造带生长地层发育层序;结合裂变径迹年龄证据,并根据现有磁性地层等年代学资料,确定了天山北缘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时间序列:第一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10Ma以来;第二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7~2.58Ma以来;第三排构造带形成于距今大约0.73Ma后。
- 郭召杰方世虎张锐张志诚吴朝东邵奎政
- 关键词:生长地层天山北缘晚新生代
- 天山北麓塔西河河流阶地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被引量:5
- 2004年
- 通过对穿过吐谷鲁背斜的塔西河变形阶地测量和年代学分析,计算出该背斜处地壳抬升速率在75~130ka间为1.70~3.24mm/a.12~13ka间增至12.25~8.16mm/a.全新世时则为2.25—2.57mm/a,明显具有脉动性的特点,其平均隆升速率为2.06~3.57mm/a.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及气候变化控制着河流下切和侧蚀作用的进行.因此塔西河阶地的形成和发育明显受第四纪以来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是构造气候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果.
- 袁庆东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张锐方世虎王美娜
- 关键词:地质构造地质测量河流阶地
- 天山北麓晚新生代独山子—安集海褶皱冲断带构造分析及其对河流改道的影响被引量:9
- 2005年
- 新生代以来,受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和持续汇聚作用的影响,天山强烈变形隆升,并在南北两侧形成了一系列冲断推覆构造.天山北缘由南向北发育了3排褶皱-冲断带,第三排独山子—安集海构造形成于第四纪以来.根据野外地表考察结果并利用二维反射地震剖面资料,定量分析了独山子背斜和安集海背斜的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确定了他们的变形时间和变形量.独山子背斜和安集海背斜的最小缩短量分别为4 340 m和1 240 m,缩短率分别为15.74%和7.2%,由于构造隆升幅度的差异,造成了发育于北天山山前的一系列河流发生横向迁移,奎屯河和安集海河偏流向东发生河流改道.
- 张锐郭召杰张志诚袁庆东
- 关键词:天山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平衡剖面河流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