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颂
- 作品数:51 被引量:94H指数:7
- 供职机构:凯里学院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VA族元素修饰对二维AlN电磁性质调控的理论研究
- 202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VA族元素(N、P、As、Sb、Bi)对二维AlN电磁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VA族元素修饰后,二维AlN的能带结构发生显著劈裂,表明体系转变为磁性材料.同时,导带底部向低能量区域移动,使得二维AlN的吸收阈值从紫外线区域扩展至可见光区域.因此,VA族元素的修饰显著调控了二维AlN的电子结构和磁性,为实现可见光响应的光电子和自旋电子器件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能性.
- 莫秋燕陈广萍张颂荆涛吴家隐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修饰电子结构
- GanTi(n=1~10)团簇结构稳定性与磁性研究
- 2020年
-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GanTi(n=1~10)团簇的结构稳定性与磁性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发现:随团簇尺寸的增大几何结构从直线、平面向三维立体结构转变,并逐渐变得紧凑,平均束缚能逐渐增大,说明其稳定性在逐渐加强,同时能隙值随n增加在振荡过程中逐渐增大,且Ga3Ti团簇表现出较强的化学活性.另外,GanTi(n=1~10)团簇的总自旋磁矩随团簇尺寸的增加呈振荡趋势,且Ga4Ti和Ga8Ti表现出较强的磁性.
- 岳莉吴位巍张颂
- 关键词:稳定性磁性
- Pb_nSn(n=1~19)合金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及其半导体—金属性转变被引量:3
- 2012年
-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采用广义梯度近似(GGA)计算了Pb_nSn(n=1~19)合金团簇的结构演化、结合能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Sn原子的掺杂增强了Pb_n团簇的稳定性,其碎裂行为也很好地符合了已有的实验结果.随着Pb_nSn合金团簇尺寸的增加,其几何结构由类似于密堆积构型向松散构型演化,具体的转变尺寸为总原子数N=14.Pb_nSn团簇的HOMO-LUMO能隙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6原子时达到最大值1.6 eV,表现出显著的半导体性质和尺寸依赖.当N≥7时,能隙振荡减小,呈现出微弱的半导体性向金属性的转变行为.
- 杨秀德高钦翔吴波张颂
- 关键词:合金团簇金属性
- 观测数据对宇宙透明度的限制被引量:2
- 2017年
- 用Union2.1超新星观测数据和哈勃参数观测数据限制了宇宙的总体透明度,最佳拟合值支持不完全透明的宇宙,但是在2σ误差范围内并不排除完全透明的宇宙.然后限制了不同红移位置的宇宙透明度,最佳拟合值表明随着红移的变化宇宙透明度也变化,并非处处都是均匀的.
- 陈骏张颂王靖洲朱聪
- 关键词:红移
- Pb_nSn(n=1~19)合金团簇电偶极矩和极化率的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有限电场方法对Pb_nSn(n=1~19)团簇的电偶极矩和极化率进行研究.Pb_nSn(n=1~19)合金团簇的高对称性抑制其电偶极矩的产生.在团簇原子总数N<14时,团簇的电偶极矩与能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同一尺寸下,高能隙与低电偶极矩相对应),然而在14≤N≤19范围内,由于构型生长方式的转变,能隙与电偶极矩展现出相同的演化趋势.研究所得的极化率与实验值在部分尺寸相符合较好,但总体上与实验值还有一定的差别,这可能是实验中包含混合态或激发态的缘故.
- 高钦翔张颂吴波杨秀德
- 关键词:合金团簇电偶极矩极化率
- 铝改性BN纳米管稳定性及储氢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Al原子掺杂BN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属性以及储氢性能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替换N原子后的Al原子突出纳米管表面,破坏BN纳米管的结构对称性,同时降低BN纳米管的带隙宽度,产生绝缘性向半导体性转变的现象.另外,掺杂后的BN纳米管与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为物理吸附,而且氢分子的吸附可进一步提高纳米管的稳定性;当纳米管内、外表面同时吸附氢时结构稳定性最高,且一个Al原子可吸附5个氢分子.
- 张颂韩伟超吴学科黄意梁冬梅
- 关键词:稳定性储氢性能第一性原理
- Ti_(7)Pd_(6)和Ti_(6)Pd_(7)团簇结构稳定性与化学活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2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对Ti_(7)Pd_(6)和Ti_(6)Pd_(7)团簇的结构稳定性与化学活性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二元团簇结构主要是由Ti原子先形成稳定的结构,Pd原子再悬挂在其表面形成,整个构型的电子几乎都是从Ti原子向Pd原子转移,转移的电子排布在Pd原子的外层,使其化学活性得到增强.另外,根据最高占据轨道和最低未占据轨道间能量差值分析,Ti_(7)Pd_(6)和Ti_(6)Pd_(7)的化学活性相当.团簇中红外吸收的次强和最强峰主要来源于Ti原子振动的贡献.
- 张颂黄意
- 关键词:团簇第一性原理化学活性
- Fe-S共掺杂纤锌矿ZnO的第一性原理被引量:9
- 2017年
- 利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赝势法,研究了铁(Fe)、硫(S)单掺杂及Fe-S共掺杂氧化锌(ZnO)体系的能带结构,并对态密度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发生畸变;S原子掺杂减小了ZnO的能带间隙,Fe掺杂和Fe-S共掺杂后的ZnO引入了杂质能级,使得ZnO体系对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的光子能量吸收大幅增加,扩展了光谱响应范围,提高了ZnO的光催化性能。而在Fe-S共掺杂ZnO体系中发现,Fe、S原子相互影响较大,致使禁带中的杂质能级有所减少,吸收系数介于Fe、S单掺杂ZnO体系之间。
- 韩伟超张颂欧满琳李明军尹海峰
- 关键词: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光学性质
- SO_(2)和CO在ReS_(2)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5年
-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对ReS_(2)材料吸附SO_(2)与CO这两种有毒气体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较于CO,SO_(2)与ReS_(2)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大,表现为较紧凑的吸附几何构型和较大的吸附能。通过差分电荷密度的计算,进一步解释了ReS_(2)表面向SO_(2)分子的电子转移过程,这一过程增强了吸附界面的电子密度重排,为ReS_(2)对SO_(2)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解释。此外,ReS_(2)在室温条件下对SO_(2)和CO的吸附展现出快速解吸能力,适合作为室温下检测SO_(2)和CO的传感材料。因此,ReS_(2)具备成为气体传感器和吸附材料的潜力,为新型、高性能气体污染检测技术的设计提供了方便。
- 莫秋燕张颂荆涛吴家隐
- 关键词:有毒气体气体检测第一性原理
- VI族元素修饰对二维AlN电子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4年
-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了VI族元素(O、S、Se、Te)修饰对二维AlN电子性质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O修饰后,二维AlN体系的能带发生劈裂,从而转变为磁性材料;S、Se和Te修饰后,二维AlN电子态密度曲线自旋向上和自旋向下完全对称,形成了非磁性结构。从态密度图可以看出,费米能级附近的态密度主要由修饰原子的p态电子和N原子的p态电子贡献,导带底部逐渐向低能区移动,导致二维AlN的吸收波长阈值从紫外线区域向可见光移动。因此,修饰的二维AlN光催化效率提高,并有应用于可见光响应的光电子和自旋电子器件的可能。
- 莫秋燕欧满琳张颂荆涛吴家隐
- 关键词:修饰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