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远 作品数:73 被引量:310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基金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理学 水利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的试验研究 1992年 本文对列管式废热锅炉火管管间液体流速场和温度场进行了实验研究.采用W1269型水热膜探头和1050型热膜风速仪测定了流场速度分布,用铠装热电偶测量了工质温度分布,并就出水口位置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验结果对流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实际应用中上管板经常变形和泄漏等事故的起因. 郭烈锦 张鸣远 陈学俊 王普勋 朱琳关键词:列管式 废热锅炉 温度场 用概率统计方法对泡状流界面浓度的研究 用概率统计方法计算了双头电导探针测得的水平管泡状流的局部参数(如气泡速度、界面浓度等),并将其与用忽略气泡横向运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算法所得的气泡速度、气泡界面浓度随径向的变化规律基本相似,而用忽略气泡横... 杨建 张鸣远 苏玉亮 张超杰关键词:泡状流 突缩和分叉复合管内二维速度场分布的实验研究 2006年 采用折射率匹配技术,应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对突缩和分叉复合管内的液体二维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当旁路和主管的流量比为4∶1时,在两管道轴线组成的水平面内,汇流后轴向速度呈不对称双峰状,流动偏向正对旁路来流的主管道壁面一侧。在铅垂面内,轴向速度分布呈M型。在管道横截面内,存在着一对方向相反的漩涡结构,在汇流中心区域最为明显。 张超杰 张鸣远 朱宪然 杨建关键词:激光多普勒测速仪 水平管泡状流相分布特性 被引量:6 1999年 气液两相泡状流的主要特征是连续液相中携带散布其中的细小气泡,气泡的存在不仅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阻力特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对两相流动的稳定性也有很大的影响.前人有关泡状流的研究大多偏重于两相流的平均参数,对于两相流局部统计参数如局部空隙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是近年来两相流研究的新趋势.对于垂直管内的流动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据,而同样有广泛应用的水平管内相分布规律还知之甚少.气泡对气液两相流的传热、传质及流动结构影响机理的研究必须以了解相分布及气泡的局部统计参数为前提,同时对相分布特性的深人研究也为气液两相流的数学模型化提供实验依据.本文以空气、水为工质,研究水平管内气液两相流的相分布特性,给出了典型泡状流的时域信号图,研究了相分布随气液两相流量的规律变化,并与前人的有关结果进行了比较. 孙科霞 陈学俊 张鸣远 杨建关键词:水平管 两相流 卧式螺旋管内的沸腾临界后传热 被引量:5 1998年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post-CHF heat transfer in a electrically heated coil with horizontal helix axis is reported. The wall temperature varies with different circumferential locations, having a higher value at the inside surface (the suxface closest to the coil axis).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correlation of post-CH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coil is obtaine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is larger with the coil than with straight tubes. 马卫民 张鸣远 陈学俊 孙科霞关键词:螺旋管 沸腾换热 传热 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流态序列、分区特性及临界条件 被引量:15 2005年 本文给出竖井进流水平旋转内消能泄水道的基本流态序列、过渡特性及临界水力条件。这种泄水道的流态可根据空腔环流内的气体压强、空腔直径和通气孔的通气量的变化规律分为淹没流流态、吸允流流态和自由流流态;空腔环流形成的水力条件为(H h)/h 大于2.5或 Fr 大于0.46;各流态转变过程中有明显的过渡段性质;在不同的流态分区内物理量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牛争鸣 张鸣远关键词:基本流态 垂直上升管内非牛顿流体流动沸腾滞后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97年 研究了一种非牛顿流体——高聚物水溶液在垂直上升管内强制流动沸腾过程中的滞后现象,发现HEC水溶液存在沸腾滞后现象,而PAM水溶液却没有滞后现象发生。提出了临界干度的概念,观察了溶液浓度和流速对沸腾滞后的影响,并初步解释了发生该滞后现象的机理。 李传凯 张鸣远 毛一平 景思睿关键词:非牛顿流体 非均质地层中黏弹性稠油的驱替特征 被引量:7 2002年 建立了非均质地层中考虑弛张特性的黏弹性稠油驱替的一维数学模型 ,并进行了解析求解 ,所得结果与一般非牛顿原油的驱替进行了比较 ,着重分析了在非均质地层中原油弛张特性对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分析表明 :一定条件下 ,具有不同渗透率小层的地层内驱替黏弹性原油时 ,其采收率比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要高 ,并且 ,相对采收率 (水驱黏弹性原油的采收率与驱替等黏度牛顿原油的采收率之比 ) 苏玉亮 杨健 张鸣远 张超杰 黄梦云关键词:采收率 非均质地层 驱替特征 粘性流体绕流圆管的边界层厚度的局部相似性解法 被引量:6 2001年 本文分析了粘性流体绕流圆管时边界层厚度的一种局部相似性解法。根据相似性解原理 ,将流体在圆管上形成的二元曲面转化为若干段 ,把每一段近似处理成一个楔形体斜面 ,把相似性解用于每一段 ,并考虑界面上的修正 ,就可以得到边界层的物理参数。计算表明 ,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孙奉仲 史月涛 平亚明 张鸣远关键词:粘性流体 边界层 绕流 圆管 水平管泡状流界面浓度研究 被引量:2 1999年 利用双头电导探针测量技术,研究了水平管内空气-水两相流的界面浓度,并得到了气液两相流的界面特性参数(如气泡速度、气泡尺寸和界面浓度)及其随气液两相流量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着气相流量的增大,各点的气泡速度、气泡尺寸、界面浓度相应增加;随着液相流量的增大,除气泡速度随之增大外各点的其它参数随之减小.水平管内界面浓度在同一测量角度的径向分布类似,界面浓度在管内除水平管径方向外,沿其它方向的分布都是非对称的.局部界面浓度在管子的上部最高可达600m-1。 孙科霞 张鸣远 陈学俊关键词:水平管 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