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
- 作品数:25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清代方志文庙舞佾图考论被引量:1
- 2017年
- 明清两朝修志风潮炽盛,志书中往往有对丁祭祀孔仪式舞蹈过程的记载,但多用字谱,存世图谱较少。清代方志中著录的文庙舞佾图基本形制由三十六舞生,冠、带、袍、靴四舞衣,旌、翟、籥三舞器,八大舞容,十一动势,九十六字舞式构成。在源流上,方志文庙舞佾图和礼制乐舞型书关系密切,早期时,多是对其进行简化、重组或改写;而待方志形成层累系统后,晚出方志舞佾图更多借鉴自早期方志。在清代祭孔仪式中,用乐多是中和韶乐,用歌多是首句为"予怀明德"的四言诗,用舞多是六佾文德之舞,而乐、歌、舞三者则表现为密切无间的一体关系。从祭祀对象、表意方式、寄存文献三个层面切入,可发现方志文庙舞佾图是推扬地方礼乐文明发展的重要关节。
- 彭志
- 关键词:形制源流礼乐文明
- 隐藏的世界:方志插图的多维讨论——以清康乾时期方志为例被引量:1
- 2017年
- 清康乾时期,在经济发展程度、文化繁荣程度、方志书写传统合力作用下,方志插图呈现出西少东多、北少南多的地域分布特征。根据创制时的视角,方志插图可归纳为俯视型、仰视型、平视+俯视型、平视+仰视型、平视+仰视+俯视型五种,其接受效果则有平面性、立体化之别。方志插图作为不同于文字的可视化史料,具有形象直观、浓缩概括、图文互证三大优势。方志插图与文字的关系有依附、互文、独立三种,衡量的四条标准是种类丰富、层次分明、画技精巧、图文共生。对康乾时期方志插图的多维解读,发掘其背后隐藏的奥秘,正可见其在方志修纂史上的独特之处。
- 彭志
- 日本所藏稀见明词辑补(一)
- 2013年
- 日本所藏中国古籍异常丰富,其中不少在国内已经失传或难得一见。就明词辑补和研究而言,日藏汉籍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将从日本所藏中国珍稀古籍中搜采到的明词陆续整理刊布。此为第一部分,出自《新镌六院女史清流北调词曲》。
- 周明初彭志
- 关键词:明词辑补
- 清康乾年间方志插图谫论
- 2016年
- 日益成熟的版画技术与满足市场多样需求生成双重动力,催生康乾年间方志在编纂出版时插图蔚然成风。纵览近千年方志编修史,这个时期的插图在量质两极均发生堪称转折性的变化。插图类型呈现出丰富性,有志首的星野天象图、疆域城郭图、地形地貌图、官署学宫图、风景名胜图等,有志中的陈设图、乐舞图、礼器图、乐器图、舞器图等。插图功能趋向多元化,一府一县风物人情的浓缩概括,图画与文辞契合形成共生互动,审美性促进受众阅读与传播,这都反向推动了插图成为方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将视野聚焦到典型个案上,八景诗词与八景图是方志中语图互文关系的生动展现。清康乾年间方志插图是图书编辑出版史上珍贵的史料,影响深远,颇具借鉴意义。
- 彭志
- 误题撰人词及相关问题考辨
- 2016年
- 探讨了《自怡悦斋书画录》《童婉争奇》《补续全蜀艺文志》《(万历)归化县志》《(康熙)清远县志》《赣县志》等数种文献,认为其中存在有误题词人或判别词人年代有误的情况,在选源时尤须注意词作所属。不同版本的对勘,精细化的文本细读,词人生平的相互参证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细致分析,可以较好地考辨出这六种十一首词作撰人的真实归属及致误因由。
- 彭志党月瑶
- 关键词:考辨
- 论晚清宫廷演剧中昆腔剧目的变化——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中心被引量:1
- 2018年
- 晚清宫廷演剧中昆腔代表性剧目的变化极具典型性,显示较强的生命力和调适性,彰显继承、补充和兼容等多重戏曲史意义。本文爬梳清代宫廷演剧相关文献资料,以汤显祖"临川四梦"等昆腔代表性剧目为主要例证,围绕以下三点展开论述:其一,昆腔剧目内容的变动;其二,昆腔剧目比例的变动;其三,昆腔剧目变化的戏曲史意义。
- 裴雪莱彭志
- 与自我和解:孤城诗歌中的精神旨归
- 2020年
- 读孤城的诗歌能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满了拂拭不去的孤独,这份浓郁的孤独感横跨了诗人的不同人生阶段。风华正茂时,细语吟哦的"我只希望/将自己套种进/你感觉中孤独的一隅"(《给缪斯》),捧着一颗赤诚之心,献祭给诗歌女神;中年到来后,不断地追问着"又拿什么来稳住命脉里的孤独"(《怎敌得,这人世的寂寥》),沉迷于发掘个体踽踽独行中的踉跄心境。孤独总是如影随形,是诗人穷尽文字与无尽思绪营造的伊甸园.
- 彭志
- 关键词:伊甸园孤独感
- 明末清初词籍凡例探赜——以四库类丛书为讨论中心
- 2017年
- 明末清初,椠版之书前附凡例蔚然成风,词总集、词选集表现颇为显著。明清易代不足百年,却堪称千年词史的转捩点,自明前中期词体衰败之后,终迎来中兴之势,词籍凡例也在质与量两个维度上随之发展。翻览清人、今人汇辑的几种四库类丛书,爬梳出26篇词籍凡例,以此作为探赜词籍凡例的样本,可发现隐藏文本之后的多彩世界。在形制与内容上,词籍凡例与序跋、目录及正文进行着双向积极互动,一改以往文辞简单、依附赘疣的角色。诗集、文集、词籍等著录不同文体的集部之书,对其凡例作共时观照,可以探析出编纂宗旨在文体视域下的或同或异;专注词籍凡例的历时比较,则可烛见其间的继承与突破,并最终成长为词籍汇编的必要部分。择选较具代表性的明末清初词籍凡例,在多维视野中细读剖视,可见其词学思想、文体学意义及出版史料价值。
- 彭志
- 关键词:双向互动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罗伯特·彭斯伤情诗两首赏析
- 2013年
- 罗伯特·彭斯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浪漫主义诗人,其在短暂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伤情诗,《杜河两岸》和《一次亲吻》是这类诗歌的典型代表。伤情诗往往通过构筑错综的时空场景,抒发诗人难以忘却的情怀。伤情诗在语言、诗律、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诗人特有的艺术特征。
- 彭志
- 关键词:罗伯特·彭斯艺术特征
- 跨界与回声:马振文“临清之战组诗”读解
- 2018年
-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是马振文人生的分割点,返家行服为其由在职官僚转变成退居士大夫提供了契机。在山东清平县授徒、结社期间,马振文亲身经历了太平天国北伐援军攻占临清州城的民变事件。在十首"临清之战组诗"中,诗人马振文择选五言律诗真实地反映历史事件,抒发真情实感中寓意褒贬,从诗歌体裁、内容、意旨上较全面地继承了肇始于杜甫的诗史书写传统。而在《粤匪陷临清纪略》中,史家马振文则从外在形制、基本内容、创作目的诸多方面考虑,热衷于私人书写历史,并将实录确立为基本创作原则。通过组诗与纪略的文本对读,可见诗人、史家双重身份的马振文都有以文字表现历史事件并干预现实的强烈夙愿。自陈寅恪提倡并践行"诗史互证"之法后,学人对此法多有争议与发覆。晚清退居士大夫马振文以五律、纪略书写同一民变事件及其所呈现出的晚清士大夫群体内部对事件的不同声音,可用于观照晚清社会在内忧外患作用下萌生的胎动。此一案例的精致扎实研究,以及挖掘潜藏的文学、史学思维模式的互动与对话,可为剖析与建构学术史提供一定帮助。
- 彭志裴雪莱
- 关键词:民变组诗诗史精神诗史互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