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晓阳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 第三代双源CT下颈部图像优化与个性化扫描
- 蒋博梅习龙彭晓阳黄艳芳吴雄
- 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主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探讨造影剂跟踪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 与23例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病例的主动脉CTA图像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跟踪技术的组主动脉 CTA的造影成功率及图像质量优于未采用跟踪技术组。【结论】主动脉CTA常规采用跟踪技术可提高主动 脉CT成像的成功率并提高其图像质量。利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
- 黄四军李佐华彭晓阳
- 关键词:主动脉造影术造影剂
- SLOT全脊柱拼接技术在青少年脊柱侧弯成像的应用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SLOT全脊柱拼接在青少年脊柱侧弯畸形成像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岛津公司Sonialvision Satire Ⅱ设备系统和具有全脊柱拼接功能的SLOT后处理工作站对76例青少年分次所摄的脊柱正位、侧位、左、右侧弯位影像进行拼接处理后作必要的测量。结果63例(82.9%)密度均值D〈1.0者,颈4至尾椎骨均能显示清晰,胸腰椎体照片密度值范围在0.5—1.0之间,照片图像符合良好X线诊断密度值的范围;13例(17.1%)密度均数D〉1.2者影像显示欠佳,密度值的范围在1.0—1.8之间,其对比度和清晰度略差,但都能达到诊断及脊柱侧弯测量的要求。结论SLOT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后测量上的误差,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
- 彭晓阳李佐华胡中军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脊柱弯曲
- smart跟踪软件技术在CT主动脉造影中的对比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smart跟踪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采用smart跟踪技术组与23例未采用smart跟踪技术组的主动脉造影图像效果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采用smart跟踪技术的组主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未采用smart跟踪技术组。结论对于主动脉造影常规采用smart跟踪软件技术可提高主动脉造影的成功率。利于主动脉病变的诊断。
- 李佐华黄四军彭晓阳王云华
-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主动脉
- 螺旋CT血管造影及仿真血管内窥镜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 (SCTA)及仿真血管内窥镜 (VIE)成像方法及其在诊断主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 37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进行螺旋CT增强扫描。容积扫描所得原始数据在同机工作站重建横断面图像 ,并分别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表面遮盖显示 (SSD)、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VIE成像。结果主动脉夹层 17例 ,真性主动瘤 12例 ,假性动脉瘤 1例 ,主动脉炎 2例 ,正常主动脉 5例 ,其中 11例经手术证实 ,9例经血管数字减影检查证实 ,12例与MRI和 (或 )彩色B超诊断相符 ,5例正常主动脉未作其他检查。观察主动脉夹层以MPR及VIE为佳 ,能显示内膜片、真假腔及血栓情况 ,可显示破口位置与是否累及重要分支。SSD显示真性主动脉瘤最优 ,能立体、形象的显示动脉瘤大小、形态、部位及与主要分支的关系。VIE能直观的显示假性动脉瘤破口大小及位置 ,对主动脉炎能清晰显示不规则的血管内壁和狭窄。MIP适合于显示主动脉钙化情况及支架位置。结论螺旋CT血管造影和仿真血管内窥镜成像技术综合运用 ,可多方位显示主动脉解剖形态和病变 ,可直观、立体地对血管病变进行全面观察、分析 ,对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或手术计划。
- 刘小兵王云华杨立平史利华彭晓阳
- 关键词:主动脉病变螺旋CT血管造影
- 多期螺旋CT小肝癌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
- 2007年
- 目的探讨小肝癌多期螺旋CT扫描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40例临床疑诊小肝癌病例。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按常规方法进行增强扫描,实验组20例采用多期螺旋增强扫描修改扫描技术参数的方法。结果对照组仅7例(3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实验组有15例(75%)影像诊断为小肝癌。结论多期螺旋CT扫描是显示诊断小肝癌常规方法。
- 李佐华孙剑宁李华兵彭晓阳史利华卞渎军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小肝癌图像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