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冰

作品数:10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丁二酸
  • 5篇发酵
  • 5篇杆菌
  • 5篇大肠杆菌
  • 2篇厌氧
  • 2篇工程菌
  • 2篇发酵调控
  • 2篇发酵生产
  • 2篇肠杆菌
  • 2篇大肠杆菌工程...
  • 1篇淀粉
  • 1篇熊果苷
  • 1篇循环利用
  • 1篇厌氧发酵
  • 1篇乳糖诱导
  • 1篇糖化发酵
  • 1篇糖基转移酶
  • 1篇同步糖化
  • 1篇同步糖化发酵
  • 1篇同源重组

机构

  • 10篇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徐冰
  • 10篇姜岷
  • 8篇马江锋
  • 6篇刘嵘明
  • 5篇梁丽亚
  • 5篇王光明
  • 4篇张敏
  • 3篇刘树文
  • 3篇侯顾伟
  • 3篇隋姗姗
  • 2篇马江峰
  • 2篇于丽
  • 2篇岳方方
  • 1篇陈可泉

传媒

  • 3篇生物工程学报
  • 2篇中国酿造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生物加工过程
  • 1篇第六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利用木薯淀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的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利用木薯粉为原料发酵生产丁二酸,将先糖化后发酵(SHF)和同步糖化发酵(SSF)2种发酵模式进行比较,发现SSF发酵模式在工艺上、产量上均优于SHF,进而对SSF的一些工艺条件进行摇瓶优化,得到SSF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糖化酶添加量为1000U/g,最适底物浓度60g/L。在7L发酵罐中进行放大实验,用木薯粉同步糖化发酵45h,最终丁二酸浓度为61.2g/L,乙酸浓度为4.66g/L,生产强度达到1.36g/(L.h),丁二酸转化率为89%。
张敏马江锋徐冰梁丽亚刘嵘明王光明姜岷
关键词:木薯淀粉大肠杆菌丁二酸同步糖化发酵
过量表达苹果酸脱氢酶对大肠杆菌NZN111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大肠杆菌NZN111是敲除了乳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ldhA)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的编码基因(pflB)的工程菌,厌氧条件下由于辅酶NAD(H)的不平衡导致其丧失了代谢葡萄糖的能力。构建了苹果酸脱氢酶的重组菌大肠杆菌NZN111/pTrc99a-mdh,在厌氧摇瓶发酵过程中通过0.3 mmol/L的IPTG诱导后重组菌的苹果酸脱氢酶(Malate dehydrogenase,MDH)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4.8倍,NADH/NAD+的比例从0.64下降到0.26,同时NAD+和NADH浓度分别提高了1.5倍和0.2倍,厌氧条件下重组菌株具有生长和代谢葡萄糖的能力。采取两阶段发酵,有氧培养至细胞干重6.4 g/L,转厌氧后15 h,葡萄糖消耗14.75 g/L,丁二酸浓度达到15.18 g/L,丁二酸的得率为1.03 g/g葡萄糖,丁二酸的生产强度为1.012 g/(L.h)。
梁丽亚马江锋刘嵘明王光明徐冰张敏姜岷
关键词:苹果酸脱氢酶丁二酸
有氧阶段菌体生长调控对大肠杆菌工程菌厌氧发酵产丁二酸的影响
研究了调控工程菌有氧生长的葡萄糖补料策略对既得细胞厌氧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厌氧发酵筛选出最佳转厌氧时机为菌体以比生长速率0.07 h-1生长至OD600=30,此时发酵罐上转厌氧得到丁二酸浓度94.2 g/L,生产强...
刘树文姜岷马江峰陈可全于丽岳方方徐冰
关键词:大肠杆菌丁二酸发酵调控
乳糖诱导蔗糖磷酸化酶基因在重组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以肠膜明串珠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 扩增得到1581bp的蔗糖磷酸化酶(SPase)DNA 片段.将该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上,构建获得重组质粒pET-SPase.将pET?SPase 转化到Es...
隋姗姗马江锋侯顾伟徐冰姜岷
关键词:大肠杆菌乳糖诱导熊果苷基因克隆
文献传递
基于高密度培养的反复分批发酵法生产丁二酸被引量:4
2011年
引言 丁二酸俗称琥珀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和厌氧代谢的终端还原产物,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体内。作为重要的C4平台化合物,丁二酸可用于多种大宗化学品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制备。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丁二酸,由于具有原料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污染小、环境友好、在发酵过程中可固定CO2、能有效降低温室效应等特征,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徐冰马江锋梁丽亚刘嵘明王光明张敏姜岷
关键词:丁二酸
蔗糖磷酸化酶的分离纯化及其催化合成α-熊果苷的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考察了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G123厌氧发酵产蔗糖磷酸化酶下游的分离纯化工艺。收集的菌体经超声破碎得到粗酶液,通过硫酸铵沉淀、透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获得了电泳纯的蔗糖磷酸化酶,酶活回收率为31.7%,酶的分子量约为55.7 kD,纯化后的蔗糖磷酸化酶比活为115.3 U/mg。该酶在中性及偏酸性(pH5.5-8.0)情况下,酶稳定性较好,较报道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B-1149的pH稳定范围宽。同时该酶在37℃保存2 h,酶活几乎没有下降。利用获得的纯酶以氢醌和蔗糖为底物催化合成α-熊果苷,在23 U/mL的酶反应体系中,60%蔗糖、5%氢醌、pH7.5,37℃,反应12 h,氢醌转化率达到16.3%,α-熊果苷的产量为20g/L。
侯顾伟马江锋隋姗姗徐冰刘嵘明姜岷
关键词:糖基转移酶
过量表达烟酸转磷酸核糖激酶对大肠杆菌NZN111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大肠杆菌NZN111厌氧发酵的主要产物为丁二酸,是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潜力菌株。但是由于敲除了乳酸脱氢酶的编码基因(ldhA)和丙酮酸甲酸裂解酶的编码基因(pflB),导致辅酶NADH/NAD+不平衡,厌氧条件下不能利用葡萄糖生长代谢。构建烟酸转磷酸核糖激酶的重组菌Escherichia coli NZN111/pTrc99a-pncB,在厌氧摇瓶发酵过程中通过添加0.5 mmol/L的烟酸、0.3 mmol/L的IPTG诱导后重组菌的烟酸转磷酸核糖激酶(Nicotinic acid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酶活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1倍,辅酶NAD(H)的总量提高了3.85倍,特别是NAD+的浓度提高了5.17倍,NADH/NAD+的比例从0.640下降到0.125,使重组菌株在厌氧条件下具有生长和代谢葡萄糖的能力。
刘嵘明马江锋梁丽亚徐冰王光明张敏姜岷
关键词:丁二酸
敲除富马酸酶基因对E.coli厌氧混合酸发酵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基因工程菌生产丁二酸代谢途径,以E.coli BA001(△ldh,△pfl)为出发菌株,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了富马酸酶基因fumB,得到重组菌E.coli BA002(△ldh,△pfl,△fum),通过减少苹果酸生成富马酸的通量,实现苹果酸的积累。实验结果表明:对比E.coli BA001,敲除富马酸酶基因会较大程度地改变丁二酸、乙酸等的分布,在两阶段和专一性厌氧发酵中,丁二酸产率由81%、63%分别下降为76%、54%,E.coli BA002中乙酸有较大幅度的增加,而苹果酸的产量为0.25 g/L;通过外源添加1 g/L的苹果酸,发现丁二酸和乙酸的产量进一步增加。实验实现了富马酸酶基因的敲除:一方面使得乙酸产量明显增加,另一方面厌氧主导酶FumB的敲除不能完全阻断厌氧发酵苹果酸到富马酸途径。
王光明马江锋梁丽亚刘嵘明徐冰姜岷
关键词:苹果酸RED同源重组丁二酸
循环利用重组大肠杆菌细胞转化合成丁二酸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回收丁二酸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进行细胞转化的可行性,以转化率和生产效率为指标,考察了不同菌体浓度、底物浓度、pH调节剂对细胞转化的影响。发酵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可以在仅含有葡萄糖和pH调节剂的水环境中转化生产丁二酸,并确定了最佳的转化条件为:细胞浓度(OD600)50,底物浓度40g/L,缓冲盐为MgCO3。基于优化好的条件,在7L发酵罐中进行重复批次转化,第1次转化的转化率和生产效率分别达到91%和3.22g/(L·h),第2次转化的生产效率和转化率达到了86%和2.04g/(L·h),第3次转化的转化率和生产效率分别达到了83%和1.82g/(L·h)。
徐冰姜岷马江锋刘树文侯顾伟隋姗姗
关键词:丁二酸大肠杆菌
有氧生长调控策略对大肠杆菌工程菌厌氧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调控工程菌有氧生长的葡萄糖补料策略对既得细胞厌氧发酵的影响。通过摇瓶分批厌氧发酵筛选出最佳转厌氧时机,为菌体以比生长速率0.07h-1生长至OD600=30,此时发酵罐上转厌氧发酵得到丁二酸浓度94.2g/L,生产能力1.76g(/L.h),葡萄糖收率105%。
刘树文姜岷马江峰陈可泉于丽岳方方徐冰
关键词:大肠杆菌丁二酸发酵调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