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良高

作品数:59 被引量:274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6篇考古
  • 16篇考古学
  • 16篇古学
  • 15篇西周
  • 11篇遗址
  • 8篇考古发现
  • 7篇文化
  • 7篇西周时期
  • 6篇史学
  • 6篇作坊
  • 6篇墓葬
  • 5篇考古学文化
  • 4篇断代
  • 4篇青铜
  • 4篇周墓
  • 4篇西周墓葬
  • 4篇历史学
  • 3篇遗存
  • 3篇商周
  • 3篇铜器

机构

  • 58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西省文物考...
  • 1篇苏州市考古研...

作者

  • 58篇徐良高
  • 6篇宋江宁
  • 3篇唐锦琼
  • 3篇王迪
  • 2篇李志鹏
  • 2篇王巍
  • 2篇孙庆伟
  • 2篇徐天进
  • 2篇董珊
  • 2篇曹大志
  • 1篇李楠
  • 1篇周文丽
  • 1篇胡刚
  • 1篇韩汝玢
  • 1篇刘松
  • 1篇杨旭东
  • 1篇赵东升
  • 1篇陈建立
  • 1篇王晶
  • 1篇刘绪

传媒

  • 12篇考古
  • 10篇南方文物
  • 8篇三代考古
  • 3篇考古学报
  • 3篇中原文物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原文化研究
  • 1篇黄河.黄土....
  • 1篇四川文物
  • 1篇文物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江汉考古
  • 1篇中国历史文物
  • 1篇中国国家博物...
  • 1篇湖北理工学院...
  • 1篇古代文明辑刊
  • 1篇文物季刊

年份

  • 1篇2023
  • 6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4
  • 1篇1992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苏州木渎古城2011--2014年考古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苏州木渎古城考古项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为了解苏州木渎古城及其周边古城址、墓葬等遗址群的时代、布局、性质和人地关系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联合开展的综合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这项工作始于2010年,当年即发现木渎古城,并判定其为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城址。木渎古城的发现为太湖及长江下游地区两周考古学文化及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唐锦琼孙明利周官清赵东升赵东升徐良高宋江宁宋江宁牛煜龙王霞闻慧芬张志清李前桥常利平高振龙胡刚刘伶胡刚刘敬微葛琮源秦超超刘松张瑶光左金飞刘松唐锦琼徐秋怡
关键词:考古报告古城址木渎考古学文化
由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关系再审视看二里头文化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在历史学研究中传统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除了互补关系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解读模式与解读对象的关系,即文献记载提供了解读考古发现的时代、性质和历史意义的模式。从解读模式与解读对象的关系上讲,作为传统“证经补史”思维方式和近代实证主义史学观念产物的“二重证据法”和“三重证据法”等提法是值得推敲的,因为“二重证据法”“三重证据法”使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之间陷入循环论证之中。实际上,文献史料、人类学知识等都不过是提供了解读相关考古发现的性质和历史意义,构建古史叙述的模式。模式是多元的,对考古发现的解读和对历史叙述的建构也应该是多元的。以这种视角来审视学术界有关二里头文化与夏王朝关系的研究,其中的问题一目了然。二里头文化下一步的研究应该更加开放、多元,除了来自传统文献的夏商周王朝体系,还应该有多视角、多层面的解读与建构。
徐良高
关键词:考古学二重证据法
近代民族国家史建构中的“中国文明唯一延续论”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文明是世界诸古代文明中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似乎成为中国史学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但文化是人类主动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创造的一切文化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历史上的中国文化也不例外。考古学发现所展示的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演变史和有关的历史学研究,都显示中国文化既是多元的,也是多源的,这才是中国文化保持生命力的秘密之所在。在形成"中国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的古文明"这一印象的过程中,祖先崇拜思维与共同祖先认同、修史修谱传统、悠久的汉语言文字系统、"旧瓶装新酒"式的思想文化创新方式等因素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近代以来,受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为满足民族国家"历史记忆"需要而构建的民族国家史叙述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明具有唯一延续性"的强烈印象,并培养了我们具有共同历史的情感认同。
徐良高
关键词:中国文明民族国家历史建构
由叶家山墓地两件文物认识西周木胎铜釦壶及相关问题被引量:5
2017年
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两件木胎铜釦壶釦件为我们认识西周时期铜木组合器物——木胎铜釦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周木胎铜釦壶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工艺复杂,可分为口足分离式铜釦和口足连体式铜釦两大类,分布区域广,出土于从京畿到诸侯国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木胎铜釦壶的工艺不仅影响到两周时期青铜壶的纹样装饰风格,而且也证明釦器工艺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成熟,改变了过去"釦器法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研究三代时期非常重要的礼器——早期青铜方鼎的制作工艺和可能的仿制原型带来启示。
徐良高
关键词:西周
丰镐遗址西周时期盗墓现象的考古学观察——以2012年新旺墓葬M1和M2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丰京遗址内新旺村西南发掘了两座西周时期被盗的西周墓葬M1和M2。本文以这两座墓葬为例,结合丰镐遗址其他西周时期墓葬的盗墓现象进行考古学观察,对盗洞的年代、盗墓方式和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丰镐遗址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都存在盗墓现象;为了减小挖掘难度,盗洞多选择在紧邻墓外和墓室边角的位置;盗掘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墓葬中珍贵的随葬品。
付仲杨宋江宁徐良高
关键词:西周时期
京当类型商文化与郑家坡类遗存关系再检讨被引量:3
2010年
京当类型商文化有其自身特点,主要分布在关中西部偏东南一隅,漆水河流域是其分布的核心地带,在此范围内不可能还有"郑家坡文化"的存在空间。郑家坡类遗存应晚于京当类型商文化,是京当类型在商文化势力东退后区域化、个性化的产物,后来逐渐融入先周文化中,它并不是早期先周文化。
徐良高
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认同问题
<正> 一、“民族文化”概念的界定所谓“民族”,一般定义为“指人们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征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关于“民族”、“民族文化”或“...
徐良高
文献传递
周·崇·断代·文献——《〈西周年代研究之疑问〉难辩》读后被引量:2
2004年
徐良高
关键词:地层学
陕西周原的河流地貌演化及其与聚落演化的关系
根据对案板遗址、王家咀遗址和周原遗址河流地貌结构的调查,我们认为陕西周原地区七星河流域距今5000年来的河流地貌发生过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所导致的七星河均衡剖面(河床高度的连线)的变化。这一过程最终使...
王辉宋江宁徐良高
夏商周考古学文化体系与范式的建构者——邹衡先生
2016年
邹衡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但他的学术成就主导了一个时代的夏商周考古学研究,他对考古学的热爱和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他说:'我热爱考古学,执着于考古学,迷恋于考古学,要献身的也是考古学,甚至不可须臾离开考古学。可以说,考古学就是我的人生观。'~①他的这种献身考古学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徐良高
关键词:学术范式考古学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