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艳秋
-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8月~2019年8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收治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90)、观察组(n=110),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评定2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改善显著,P<0.05;其二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较高,P<0.05;HBeAg转阴率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可在易于改善患者的Treg细胞、Th17细胞表达率、外周血浆细胞因子IL-35、IL-17浓度,提升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值得临床深究与采纳。
- 詹爱琴陈春丽安轶徐艳秋杨秀琴李冰洁左维泽
- 关键词: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
- 不同剂量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评估标准剂量与小剂量抗生素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治率、不良反应、依从性、成本的影响差异。方法选择我院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标准剂量),兰索拉唑(15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500mg),每日2次,疗程10天;B组(小剂量),兰索拉唑(15mg)每日2次,阿莫西林(500mg),克拉霉素(250mg),每日3次,疗程10天。停药至少4周后或停用抑酸药至少2周后行尿素呼气试验(UBT)。对整个治疗期间的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意向治疗(ITT)分析,A组、B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3.3%(45/54)vs 81.5%(4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案(PP)分析,A组、B组的根除率分别是84.9%(45/53)vs 86.3%(44/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2.3%明显高于B组18.2%(P<0.05)。小剂量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标准剂量(327.6元、258.6元)。结论小剂量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兰索拉唑为期10天的治疗方案,根治幽门螺杆菌与标准方案相比同样有效,但更经济,耐受性及依从性更好。两种治疗方案与公认的标准根治率相比均不理想。
- 徐艳秋郑勇陈卫刚
- 关键词:螺杆菌抗菌药三联疗法
- 维生素D通过影响PBMC炎症相关基因对IBD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通过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炎症相关基因的变化,探讨维生素D对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在GEO数据库中的GSE50012下载24个样本量,分为服用维生素D患者组和未服用维生素D患者组,每组12例,寻找2组患者PBMC中mRNA的差异性表达,同时对差异性表达的基因进行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寻找可能参与的通路或分子功能,对差异基因进行分子互作网络分析,寻找关键基因Hub。收集处于活动期的128例溃疡性结肠炎(UC)和62例克罗恩病(CD)患者,通过是否服用维生素D分为4组,分别测定每组PBMC中的候选关键基因表达,评价维生素D对IBD的作用。结果GEO数据库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EGs)共计128个,其中高表达53个,低表达75个,GO分析结果显示DEGs主要参与细胞因子活性、趋化因子与受体结合、调节炎症反应、参与免疫效应过程、介导淋巴细胞免疫等过程,KEGG分析得出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IBD、IgA介导的肠道免疫网络等信号通路;GSEA分析结果表明差异性表达的分子主要参与了维生素D受体途径、KEGG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等,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IL-6、MMP9、CXCL9、CXCL10、TREM1、IL1R2、C1QB这7个关键基因,加用维生素D后HLA-DMA、HLA-DMB、IL-6、MMP9、CXCL9、CXCL10呈现低表达,而NOD2呈现高表达。结论维生素D通过影响PBMC炎症相关基因进而抑制炎症、调节免疫功能,可能对IBD起到保护作用,为后期IBD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 徐艳秋陈卫刚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单个核细胞维生素D克罗恩病
- 一种可移动铅衣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移动铅衣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和铅衣(3),支撑架包含底座(2)、支架(1)、横杆(4)和万向轮(6),所述万向轮(6)设在底座(2)的下部,用于移动支撑架,所述支架(1)竖直设在底座(2)的上...
- 吴文鑫田书信徐艳秋
- 一种胃肠镜摘除息肉收集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息肉收集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胃肠镜摘除息肉收集器,包括两端开口且透明的收集罐,收集罐的上端罐口密封盖有相匹配的罐盖,收集罐靠近下端位置的外罐壁上固定连接有底座组件,罐盖的上端分别连接有用于收集息肉的收集管...
- 刘芳何家赓沈芸魏彦玲徐艳秋刘浩赵敏骆苗苗
- 文献传递
- 替普瑞酮治疗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替普瑞酮治疗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2021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替普瑞酮治疗)和对照组(枸橼酸铋钾治疗)各50例。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的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动素、胃泌素各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胃黏膜病变程度积分、生活质量改善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普瑞酮治疗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及对患者胃黏膜的影响十分显著。
- 徐艳秋
- 关键词:替普瑞酮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
- 一种治疗食管癌的球囊粒子套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食管癌的球囊粒子套管,包括营养管(3),其特征在于:营养管(3)管体上设有粒子球囊(4)和固定球囊(1),所述粒子球囊(4)的表面设有能够安装放射性粒子的粒子匣(5),粒子球囊(4)套接在营养管(...
- 李卓文徐艳秋王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