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海英 作品数:51 被引量:30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武汉科技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应用研究与疫苗可预防疾病科研项目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儿出院后随访依从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访现状,分析影响高危儿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本课题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NICU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出院的高危儿进行随访,并对住院病例资料和门诊随访进行整理记录,计算高危儿随访的依从性,对影响高危儿随访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高危儿758例,随访依从性好116例(15.30%),随访依从性差642例(84.70%);出生胎龄≤32周组患儿随访依从性好的比例高于出生胎龄32~37周组和≥37周组,不同胎龄组患儿的随访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27,P=0.001);出生体质量<1000 g组患儿随访依从性好的比例为83.33%,高于出生体质量1000~1500 g组、1500~2500 g组和≥2500 g组,不同出生体质量组患儿的随访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420,P=0.000);新生儿重度窒息(脑病)随访依从性好的比例为54.29%,高于其他疾病组的随访依从性,不同主要疾病种类随访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7.027,P=0.000)。结论本院NICU高危儿出院随访依从性较差,出生胎龄和体质量越小随访依从性越好,不同疾病高危儿的随访依从性差异较大,高危儿出院随访宣教亟待加强。 黄杰 杨树杰 甘斌 易海英 何源 魏贤 张萍 熊梦玉关键词:高危儿 随访 依从性 影响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早产儿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早期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早产儿早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水平,指导围产期临床孕产妇及早产儿合理营养干预。方法:对145例早产儿生后3天内进行IGF-1I、GFBP-3测定,将其按小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小早产儿(小于34周)与晚期早产儿(大于34周)、双胞胎大体重与小体重3种方式对比分组,分别比较IGF-1I、GFBP-3水平。结果:145例早产儿生后3天内监测IGF-1I、GFBP-3值显示适于胎龄儿组明显高于小于胎适龄儿组,大于34周组明显高于小于34周组,大体重组明显高于小体重组,组间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加强围生期孕产妇管理,避免早产和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发生,早产儿、小于胎龄儿生后应尽早给予合理营养支持。 杨树杰 易海英 甘斌 周俊 徐舒 王艳华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围生医学 住院不足24小时出院新生儿的现状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住院不足24h出院新生儿的现状,以了解其出院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住院不足24h出院的379例新生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指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了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父母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379例新生儿中,①出院原因包括:放弃治疗为122例(32.2%),转院为125例(33.0%),好转出院为94例(24.8%),未愈出院为38例(10.0%)。②本组居前4位的疾病为:呼吸系统疾病占45.9%(174例),早产为占35.3%(134例),神经系统疾病占18.5%(70例),出生缺陷占12.7%(48例)。③自2007至2011年5年间住院不足24h出院新生儿的出院疾病状况构成比比较,每年住院不足24h因疾病危重放弃治疗而出院的新生儿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6.115,P=0.013)。5年间未愈出院的新生儿呈逐年上升趋势。转院、好转及未愈新生儿的出院率比较虽有波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5年间住院不足24h出院新生儿出院原因比较,因病情无望导致的出院率呈逐年下降趋势,5年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22,P=0.009);误解病情、建议转院、经济困难、不满服务、怀疑医术,5年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住院不足24h新生儿出院既有医疗本身原因亦有社会因素。增加新生儿科硬件配置及医护人员配置,努力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和改善服务态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可降低住院不足24h未愈新生儿的出院率,提高本地区新生儿救治率和人口生存质量。 易海英 张丙宏 张海燕 严彩霞关键词:住院 新生儿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中sTREM-1含量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血清中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含量与炎性因子、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7月~2017年9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接受治疗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62例作为肺炎组,同期在本院分娩的健康新生儿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两组新生儿血清中sTREM-1的含量,炎性因子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肺炎组血清中sTREM-1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细胞因子IL-10、IL-17、PCT、CRP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炎组中sTREM-1高含量新生儿血清中IL-10、IL-17、PCT、CRP、IgA、IgG、IgM的含量高于sTREM-1低含量新生儿(P<0.05)。结论:感染性肺炎新生儿血清中sTREM-1的含量较高,与机体炎症反应程度、体液免疫功能直接相关。 何源 易海英 杨树杰 黄杰 魏贤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炎性因子 体液免疫 双胎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 2022年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孝感医院新生儿科的住院的222对(444例)活产双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双胎儿均患NRDS 51对(102例),双胎之一患NRDS 39对(78例),双胎儿均未患NRDS 132对(264例),比较三组新生儿一般资料及NRDS发生情况。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双胎儿均患NRDS组、双胎之一患NRDS组与双胎儿均非NRDS组在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胎儿均患NRDS组、双胎之一患NRDS组与双胎儿均非NRDS组在产前皮质激素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胎儿均非NRDS组与双胎儿均NRDS组、双胎之一患NRDS组在1 min Apgar评分≤7分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以双胎均未发生NRDS作为参照组,纳入胎龄、出生体质量、产前皮质激素等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发现,胎龄小、1 min Apgar评分≤7分、产前未使用皮质激素双胎及双胎之一更容易均患NRDS。结论胎龄小、产前未使用皮质激素、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双胎新生儿更容易发生NRDS,双胎之间患NRDS存在差异,与胎龄、1 min Apgar评分≤7分有关,故产前需规范地使用皮质激素,预防窒息,选择合适的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减少NRDS的发生。 尹雪 易海英 甘斌 杨树杰 尹娜娜 姚化军 张海娥关键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双胎 P105,CD105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CD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按Weidner法计算CD105蛋白标记物的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在SCC标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CD105标记的MVD值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105和CD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105和CD10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和CD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方木平 易海英 刘汉忠关键词:PTEN蛋白 免疫组化 P105和PTE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皮肤鳞状细胞癌(SCC)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石蜡标本中P105和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在SCC标本中,P105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P<0.001)。在低分化SCC标本中,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低于高中分化组(P均<0.001);P105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在SCC组织标本中,P105强表达,PTEN蛋白低表达或不表达,这可能是细胞恶性转化和增殖的信号,也是肿瘤具有侵袭性的标志。 方木平 易海英 刘汉忠关键词:PTEN蛋白 免疫组化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之间的关系,以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脑损害早期诊断的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放免法对124例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及4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进行血清NSE测定,对81 例NSE升高的新生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测试,并于生后12-18个月进行智能测定。结果NSE水平在胆红素重度升高、中度升高、轻度升高组均增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BAEP异常率、智能发育指数(PDI)及运动发育指数(MDI)下降在轻度升高组与对照组、重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但在轻度升高组与中度升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NSE水平的测定较以BAEP及智能测定来判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脑损害更早、更敏感,NSE可作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生脑损害早期预后指标之一。 徐舒 杨树杰 易海英 刘贺临 左华凯 邓香兰 刘翠忠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特异性烯醇化酶 神经元特异性 血清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狭窄并心脏瓣膜肥厚一例 2008年 易海英 杨树杰 王艳华 徐舒 邓香兰关键词:先天性食管狭窄 心脏瓣膜 新生儿 APGAR评分 肥厚 臀位剖宫产 血氧灌注指数监测在新生儿休克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氧灌注指数(PI)值在足月儿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足月休克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新生儿休克评分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休克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足月高危新生儿为对照组。休克组在诊断休克时以及治疗后24、48 h分别测定PI值,对照组在出生后2、24、48h分别测定PI值,比较各组PI值的变化。结果休克组48例,其中轻、中、重度休克分别为15、26、7例;对照组43例。轻、中、重度休克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休克组诊断休克时PI值[(1.06±0.12)、(0.69±0.17)、(0.15±0.06)]均低于对照组生后2 h PI值(3.82±0.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重度3组之间休克严重程度越重,P1值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4 h轻、中、重度休克组PI值[(1.89±0.49)、(1.48±0.47)、(0.98±0.29)]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生后24 h PI值(3.85±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 h随休克的纠正,轻、中、重度休克组PI值明显升高[(3.02±0.93)、(3.05±0.85)、(3.02±0.72)]并逐渐趋于稳定,与对照组生后48 h PI值(3.88±0.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儿休克时PI值明显下降,且休克程度越重PI值越低,治疗后PI值逐渐升高并趋于稳定。动态监测新生儿PI值有助于临床足月新生儿休克的诊断和治疗。 黄杰 乾艾娜 甘斌 易海英 杨树杰关键词:灌注指数 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