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榆
-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1
- 供职机构:防化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一次起爆固态FAE爆炸冲击波传播规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野外进行了小药量无约束空间FAE装置一次起爆的实验研究,利用彩色高速摄影对爆炸过程进行了全记录,其提供的照片清楚的拍到了冲击波的扩展以及冲击波与爆炸火球的分离过程。通过分析照片得出了一次起爆固态FAE的冲击波传播规律:当中心药起爆时,由于爆炸产物具有极高的压力,迅速向外膨胀,膨胀着的爆炸产物就像活塞一样,推挤着周围的空气,形成空气冲击波。空气冲击波很快掠过燃料,将燃料抛撒的同时点火,爆炸产物进一步扩散,当爆炸产物和冲击波一起扩展到某一极限半径后,爆炸冲击波与火球界面分离,冲击波以大于火球扩展速度的速度向外运动,随着空气冲击波的传播,正压区不断拉宽,波阵面上的压力、速度等参数下降较快,最后衰减为声波。
- 刘庚冉曹保榆周凯元谢立军沈兆武周听清
- 关键词:FAE冲击波高速摄影
- 高能云爆炸药的爆炸效应
- 通过四组无约束固态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与等质量的TNT在野外开放空间的一次起爆对比实验,测得了不同配方组份FAE装置在不同距离的爆炸超压分布,FAE装置峰值超压比相同距离的TNT高1.14~1.6倍;并运用空气冲击...
- 刘庚冉曹保榆
- 关键词:温度
- 文献传递
- 先进控制方法在间歇精馏塔控制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4年
- 应用模糊控制、增益自调整控制、增益自调整模糊控制以及模型预测控制4种先进控制方法,对一套甲醇/水二元间歇精馏塔的塔顶浓度进行了控制实验,并对这4种方法的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
- 曹保榆邹志云桂新军
- 关键词:间歇精馏塔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
- 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工程研究与发展
-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对化学工程研究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普及计算机应用、加强化工过程模型化研究、化工应用软件二次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型自控装置和自控方法应用等化学工程研究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 邹志云曹保榆
-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模型化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
- 文献传递
- 先进控制方法在间歇精馏塔控制中的应用
- 应用模糊控制、增益自调整控制、增益自调整模糊控制以及模型预测控制4种先进控制方法,对一套甲醇/水二元间歇精馏塔的塔顶浓度进行了控制实验,并对这4种方法的控制结果进行了比较.
- 曹保榆邹志云桂新军
- 关键词:间歇精馏塔模糊控制模型预测控制
- 文献传递
- 固态燃料空气炸药空爆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通过四组无约束固态燃料空气炸药(FAE)装置与等质量的TNT在野外开放空间的一次起爆对比实验,测得了不同配方组份FAE装置在不同距离的爆炸超压分布,FAE装置峰值超压比相同距离的TNT高1.14~1.6倍;并运用空气冲击波峰值超压公式计算出了FAE的等效爆炸TNT当量随距离的变化关系,在爆炸场边缘区,FAE装置爆炸当量达到了3.88倍TNT当量;通过高速摄影的图片得到了爆炸产生火球的持续时间和最大作用范围,与等质量TNT爆炸火球相比,FAE的优势明显;运用粉尘爆炸下极限浓度估算了云雾爆轰区半径,并分析了测量到的固态FAE爆炸场的压力分布单调衰减的原因;建议在保持超压不变的情况下,把提高爆温作为提高FAE爆炸性能的主要途径。
- 刘庚冉周凯元曹保榆谢立军沈兆武周听清
- 关键词:燃料空气炸药温度
- 红磷烟幕的红外消光作用被引量:7
- 2005年
- 使用中等烟箱、热像仪和FTIR光谱仪等测定了红磷烟幕的遮蔽质量和消光系数。当目标被完全遮蔽时,遮蔽质量为3.58g/m2。在温度23℃,相对湿度为60%时,3~5μm范围消光系数为0.14m2/g,8~14μm范围消光系数为0.078m2/g。根据Mie理论精确计算了红磷烟幕的消光效率因子,实验值和理论值在8~12μm波段有较好的一致性。分析了影响烟幕消光作用的主要因素:烟幕持续时间、粒子大小及磷烟的电导率等。烟幕释放前期的消光系数有增加的趋势。随着时间的增加,由于小颗粒的沉降和凝聚,其消光效率明显下降。通过综合比较得出,红磷烟幕的最佳消光粒径为2.5μm。磷酸的电导率较小,辐射对其穿透深度很大,而反射很小,消光能力主要以吸收作用为主。
- 刘庚冉黄顺祥胡非陈海平曹保榆王玄玉
- 关键词:红外烟幕消光系数红磷
- 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工程研究与发展
- 本文探讨了计算机、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对化学工程研究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普及计算机应用、加强化工过程模型化研究、化工应用软件二次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新型自控装置和自控方法应用等化学工程研究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 邹志云曹保榆
-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化学工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