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令兰

作品数:186 被引量:56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3篇肝炎
  • 79篇病毒
  • 67篇细胞
  • 46篇乙型
  • 40篇乙型肝炎
  • 40篇慢性
  • 36篇血吸虫
  • 36篇吸虫
  • 32篇血吸虫病
  • 32篇吸虫病
  • 32篇虫病
  • 28篇肝炎病毒
  • 26篇纤维化
  • 26篇干扰素
  • 24篇慢性乙型
  • 24篇肝纤维化
  • 21篇外周
  • 20篇外周血
  • 18篇丙型
  • 17篇慢性乙型肝炎

机构

  • 103篇同济医科大学...
  • 7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4篇同济医科大学
  • 6篇苏州市第五人...
  • 3篇通城县人民医...
  • 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石首市人民医...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卫生部
  • 1篇咸宁医学院
  • 1篇应城市中医医...

作者

  • 185篇曾令兰
  • 101篇罗端德
  • 71篇李淑莉
  • 27篇黄华芳
  • 24篇熊开钧
  • 23篇刘薇
  • 21篇贺永文
  • 19篇何生松
  • 19篇郭劲松
  • 18篇王心禾
  • 16篇李祖进
  • 16篇熊莉娟
  • 10篇王华
  • 10篇戴家珠
  • 10篇朱传武
  • 9篇杨青
  • 9篇蔡淑清
  • 8篇杨小铭
  • 8篇杨泽川
  • 8篇张淑玲

传媒

  • 2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1篇同济医科大学...
  • 11篇临床内科杂志
  • 9篇临床肝胆病杂...
  • 8篇中国寄生虫病...
  • 8篇中国病毒学
  • 8篇中华疾病控制...
  • 7篇临床消化病杂...
  • 6篇疾病控制杂志
  • 6篇中国血吸虫病...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4篇中华肝脏病杂...
  • 4篇病毒学杂志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3篇中国医学文摘...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6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16篇2002
  • 9篇2001
  • 22篇2000
  • 13篇1999
  • 8篇1998
  • 10篇1997
  • 10篇1996
  • 7篇1995
  • 9篇1994
  • 1篇1993
1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内源性NO水平的检测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新入院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清晨空腹采血,镉柱法还原NO3-,重氮法测NO2-,计血中原有NO3-及还原后NO2-总和(总NO2-)。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原慢迁肝)总NO2-水平为19.2±6.9μmol·L-1(26例),慢性乙型肝炎中度(原慢活肝)总NO2-水平31.6±11.8μmol·L-1(35例),活动性肝硬化总NO2-水平为54.5±23.4μmol·L-1(19例)。与正常对照组(18.9±8.2μmol·L-1)比较,慢活肝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总NO2-水平升高较显著(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化患者内源性NO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升高,可作为一项反映病情轻重的指标。
张淑玲郑曲波罗端德曾令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活动性肝硬化一氧化氮
全文增补中
检测伤寒抗原早期诊断伤寒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寻找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伤寒抗原的方法。方法制备提取纯化免疫抗伤寒沙门菌体O901株(IgM);鞭毛H901株(IgG)多克隆抗体,经Westernblot分析发现能特异地识别“O”66.07KD;“H”54.09KD抗原条带,正常对照均无抗原条带显示。利用该抗体特异性,运用免疫酶斑点法(DI-PAP)对标准株.伤寒“O”、“H”株抗原及血培养确诊为伤寒病患者血清50例作为抗原进行检测。结果抗原点染色明显出现棕黄色斑点。50例中O抗原48例阳性;H抗原46例为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6%与92%,正常对照均为阴性,P<0.01。结论两种特异性抗体具有较好敏感性、可靠性,可作为伤寒抗原的早期诊断指标。
李淑莉曾令兰罗端德张淑玲
关键词:特异性抗体PAP
全文增补中
急慢性血吸虫病循环抗原的检测
2003年
目的:探讨急性和慢性血吸生病患者体内成虫的存活率。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吸生病患者血清中循环抗原,并与乳胶凝集试验(LAT)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进行比较。结果:急性期和慢性期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9.56%及27.40%。明显高于同期LAT及IHA法。结论:循环抗原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弥补了LAT及IHA法不能区别血吸生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活的成虫缺陷,并可作为考核疗效指标之一。
隗荣华吴国珍姜伟超曾令兰李淑莉
关键词:循环抗原存活率双抗体夹心法乳胶凝集
汉滩病毒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
1998年
为了解汉滩病毒(HTNV)感染正常人骨髓细胞后膜流动性改变,以疏水荧光DPH(1,6-二苯基-1,3,5-已三烯)为探针,标记于被检测的细胞膜上,根据荧光偏振值的变化推导出膜脂流动度。经动态观察:1h、6h、24h、72h培养后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发现感染后细胞与未感染细胞膜脂流动度的比值随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步降低,其中中性粒细胞膜脂流动度比值始终处于较低水平,说明中性粒细胞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靶细胞。
曾令兰蔡淑清李淑莉郭劲松
关键词:汉坦病毒感染骨髓细胞细胞膜流动性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的情况及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 (NISH)法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的HCV RNA和非结构 (Nonstructural,NS)蛋白NS5抗原 ,同时用SABC法检测其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8例 (4 0 0 % )患者的PBMC中HCV RNA呈阳性 ,其中 6例 (30 0 % )患者的PBMC中NS5抗原同时呈阳性。HCV RNA和NS5抗原均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NS5抗原还出现于胞膜上。HCV RNA和NS5阳性细胞的比例均很低 ,分别为 0 1%~ 2 0 %和 0 1%~ 3 0 %。HCV 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D4+T细胞的比例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组 ,CD4+/CD8+比值下降 ;而HCV RNA阳性组的CD4+T细胞比例则又低于阴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 ,CD4+/CD8+比值出现倒置 (P值均小于 0 0 1)。结论 :HCV可以感染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PBMC并在其中复制 ;HCV感染PBMC后引起CD4+T细胞比例减少 ,CD8+T细胞比例增加 ,导致CD4+/CD8+比值下降甚至倒置 。
高勇贺永文曾令兰刘薇杨小铭罗端德
关键词:丙型肝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CVT细胞亚群
血清HBV-DNA与HBeAg、HBcAg和DNAP之间相关性的临床意义
熊开钧金慰鄂曾令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核心抗原免疫酶技术复制(分子生物学)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抗原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诱导小鼠抗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3年
刘坤廖玉华王朝晖李淑莉王敏曾令兰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心律失常
黑龙江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中病毒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意义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黑龙江地区HFRS患者中汉坦病毒的基因类别,同时对该病近年来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RT-PCR技术对31份肾综合征出血热(mRS)患者早期血清中的病毒进行基因分型,并根据患者发病季节分成两个感染时段,即冬季(2003年11月—2004年2月),春夏季(2004年4月-2004年9月),再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分析。结果31份血清中,共有22份血清检测阳性,其中冬季感染时段14份血清,有8例检出阳性(Ⅰ型5例,Ⅱ型3例);春夏季感染时段17份血清,有14例检出阳性(Ⅰ型5例,Ⅱ型9例)。结论黑龙江地区不仅存在汉坦病毒基因Ⅰ型,且同时存在Ⅱ型;冬季以Ⅰ型为主,春夏季以Ⅱ型为主。
陈焕永曾令兰张新姜宏齐邵风娟李庆刚卢宝玲李琳
关键词: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基因分型
感染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脾脏和结肠IL-4、IL-5和IL-10水平的研究(英文)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为了解感染日本血吸虫后小鼠不同脏器的免疫反应,我们观察了小鼠肝、脾、小肠Th2因子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化法,并用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动态研究感染后8,10,12周IL-4、IL-5、IL-10的变化.结果:在感染小鼠肝脏IL-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并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而逐步升高,IL-5和IL-10亦有相同变化,但IL-4最高,IL-10次之,IL-5居后;在感染小鼠的脾脏IL-4、IL-5、IL-10亦随感染时间的延长逐步缓慢升高,但IL-4在感染的第10周,IL-5在感染的第12周,IL-10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对照比较才有显著意义(P<0.05);在感染小鼠的小肠IL-4、IL-5、IL-10随感染时间延长呈缓慢升高趋势,从感染的第8周起与正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小鼠,肝脏是Th2因子免疫应答的主要器官,IL-4、IL-5和IL-10呈同步平行变化,以IL-4升高最明显;脾脏是调节免疫的器官,上述Th2因子的变化明显低于肝脏;而感染小鼠的小肠亦不是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其Th2因子的升高可能是整体反应的一部分.
曾令兰李淑莉蔡淑清罗端德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病结肠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肝纤维化是指各种致病因素刺激肝脏实质细胞坏死,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增多和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器官纤维化的发生是组织损伤后机体的修复反应,以保持组织和器官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但当这种修复过程过度、过强及失控时,过量的ECM成分沉积在组织内,出现器官纤维化。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肝纤维化是发展成为肝硬化乃至肝癌的重要中间环节。经过大量的研究证明,肝纤维化是可以逆转的。本文就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作以下探讨。
黄宁曾令兰
关键词:肝纤维化发病机制器官纤维化病理过程细胞坏死致病因素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