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志明

作品数:5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教研室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4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理学

主题

  • 32篇教学
  • 26篇数学
  • 11篇课堂
  • 9篇课程
  • 9篇教师
  • 8篇小学数学
  • 7篇师大
  • 7篇课程标准
  • 7篇北师大
  • 6篇数学课
  • 6篇教学片
  • 5篇知识
  • 5篇思维
  • 5篇教学思考
  • 4篇数学教材
  • 4篇数学教学
  • 4篇教育
  • 3篇学生思维
  • 3篇一线教师
  • 3篇赏析

机构

  • 22篇浙江省衢州市...
  • 21篇浙江衢州市衢...
  • 1篇衢州市教育局

作者

  • 44篇朱志明
  • 1篇胡小林
  • 1篇裴云姣

传媒

  • 11篇小学教学参考...
  • 8篇教学月刊(小...
  • 6篇小学数学教育
  • 4篇中小学数学(...
  • 4篇数学学习与研...
  • 3篇小学教学研究
  • 3篇小学教学参考...
  • 2篇小学数学教师
  • 1篇数学教学研究
  • 1篇河南教育(教...
  • 1篇教学月刊(小...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提升≠拔高——由《认识角》评课歧义引发的思考
2005年
朱志明
关键词:生活情境
注重“三串”设计 凸显课堂实效——“确定位置(一)”教学实践与思考
2007年
时下,花哨无实效、有形式无实质的数学课时有发生,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凸显课堂实效”之课题迫在眉睫。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呢?笔者认为,应体现在“味浓——双基扎实和思维提升”、“智显——学生在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聪明才智得以充分展现”、
朱志明
关键词:教学实践数学思考新课程背景才智
“用教材教”的几点策略
2005年
教材永远不可能完美,因此,教师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去实现教与学的加工,才能提高“用教材教”的教学质量。
朱志明
关键词: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教学质量最近发展区
课堂“低效”是谁惹的祸——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几点思考
2010年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低效”现象时有发生,显然影响了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专家、学者的讲座和点评以及各种杂志上的文章,责备的几乎都是一线教师。说教师观念未“转变”,说教师没有“用教材教”意识和能力。毋须说,课堂“低效”,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他是直接“当事人”。
朱志明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课堂教学质量一线教师教师观念
关于数学体验的几点冷思考
2007年
朱志明
关键词:数学体验《数学课程标准》学生思维数学知识数学活动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商不变性质”的教学思考
2013年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当前“轻负高质”的呼声非常强烈的背景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商不变性质”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以“探索与发现”为课题的教学内容,
谢志芳朱志明
关键词:商不变性质教学思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
优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四招
2009年
“算法多样化也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故本文指的解题策略多样化包括算法多样化。在这里,笔者简要谈谈四招优化策略,但愿抛砖引玉,能给一线教师以启示。
朱志明马建红
关键词:解题策略问题解决策略一线教师
为迁移而教 为思维而学——“四边形分类”教学实录与评析
2009年
笔者认为,“为迁移而教,为思维而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因为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这一思想,2008年11月笔者设计了“四边形分类”[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2页]教案,并由胡老师执教,收获颇丰,荣获了衢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现再次回放,与同行们商榷。
朱志明胡小林
关键词:为迁移而教四边形教学实录思维优质课评比《数学》
寻根源找对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运算定律教学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运算定律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要提高运算定律的教学质量,教师既应寻根源找对策,注重运算定律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多元表征理解运算定律,又要重视归纳应用与说理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法和算理。
郑欲晓朱志明
关键词:数学教学乘法分配律算理
“形”使“数”更直观——“倍数与因数”课堂教学思考
2015年
什么是数形结合?数学家华罗庚有过非常精辟的诠释“: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正是从“形”对于“数”的直观性、“数”对“形”的深刻性这两个方面着手,发挥了数形结合的作用。由此,数形结合既是研究探索数学的一种思想方法,又是帮助学生理解解释数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下面笔者以数与形的结合为抓手,进行“倍数与因数”的教学探索,并作一些教学思考。
朱志明兰以俊
关键词:教学思考课堂数形结合数学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