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直肠
  • 3篇结直肠
  • 2篇增生
  • 2篇肿瘤
  • 2篇息肉
  • 2篇细胞
  • 2篇腺瘤
  • 2篇锯齿状腺瘤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家族
  • 1篇电圈切除
  • 1篇电圈切除术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转导
  • 1篇阴道
  • 1篇阴道流血
  • 1篇增生性息肉
  • 1篇直肠疾病
  • 1篇直肠肿瘤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作者

  • 6篇易祥华
  • 6篇朱海龙
  • 4篇张素霞
  • 3篇曾郁
  • 3篇顾盼
  • 3篇朱旭友
  • 2篇吴运瑾
  • 2篇李帅
  • 1篇梁军
  • 1篇江虹
  • 1篇罗本芳
  • 1篇宇小婷
  • 1篇韩非
  • 1篇芮炜玮
  • 1篇范德生
  • 1篇刘芳

传媒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6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 SSA/P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08至2013年间5209例结直肠内镜活检标本进行回顾性阅片,筛选出353例锯齿状病变纳入此次研究范围;收集和分析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观察SSA/P镜下病理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他亚型之间的鉴别诊断要点,评价其活检组织的诊断标准。结果353例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检出SSA/P 25例(7.1%),增生性息肉( HP )278例(78.8%),传统锯齿状腺瘤( TSA )44例(12.5%)。25例SSA/P中男16例,女9例,平均年龄62.2岁(34~84岁);发生部位依次为乙状结肠14例,升结肠9例,直肠1例及横结肠1例。内镜描述肿瘤多为宽蒂息肉。活检标本病灶直径0.3~2.0 cm(平均直径0.73 cm)。光镜观察,典型SSA/P显示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隐窝扩张、隐窝分支在SSA/P和HP两组中的检出率分别是:100%(25/25)和24%(12/50,P<0.01);72%(18/25)和4%(2/50,P<0.01);“L”形/锚状隐窝、黏膜肌的假浸润、细胞核的不典型性和黏液分泌增多仅在SSA/P中发现,检出率分别为48%(12/25)、16%(4/25)、32%(8/25)和24%(6/25)。结论结直肠SSA/P的组织形态学特点是明显的锯齿状结构和隐窝结构的异常,内镜取材的完整性和正确的石蜡块包埋方向(纵向包埋)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不伴异型增生的SSA/P需与HP相鉴别,尤其是病变较小、仅表现为少数隐窝异常者。
吴运瑾徐浩东朱海龙朱旭友梁军曾郁张素霞易祥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腺瘤结肠息肉
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青少年肾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mixed epithelial and stromal tumor of the kidney,MESTK)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此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MESTK(17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综合分析青少年MESTK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女性,17岁,临床表现为先天性会阴部液体外溢。镜下见肿瘤呈结节状生长,肿瘤由上皮和间质两种成分构成,腺上皮细胞呈柱状或纤毛柱状;腺体周围间质细胞丰富似卵巢样,远离腺体的梭性细胞呈束状平滑肌样分化。免疫表型:上皮细胞CK7、vimentin阳性,间质细胞SMA、vimentin、ER、PR均阳性,远离腺体的间质细胞desmin阳性。结论 MESTK是一种罕见的肾脏良性肿瘤,多见于围绝经期女性,亦可发生于青少年,且与激素使用史无关,需与发生于青少年具有双向分化的肾肿瘤相鉴别。
张素霞曾郁刘芳江虹朱海龙李帅顾盼易祥华
关键词:肾肿瘤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青少年临床病理学特征
细胞信号转导在结直肠锯齿状通路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4年
锯齿状通路是有别于经典"腺瘤-癌"通路的特殊结直肠癌发生通路,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其分子机制研究主要集中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及Wnt信号通路异常、CpG岛甲基化表型(CIMP)以及微卫星不稳定(MSI)等方面。此文就锯齿状通路相关信号转导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朱海龙易祥华
关键词:MAPKWNT信号通路INK4A
特发性肺纤维化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分析被引量:19
2014年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和特发性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INSIP)患者中的表达状况,分析其中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择经临床-影像-病理诊断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47例,其中男27例,女20例,IPF 25例(IPF组),INSIP 22例(INSIP组,包括富于细胞型6例,纤维化型16例),正常肺组织作为对照.使用新鲜组织制作基因芯片,采用Oligo GEArray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14种细胞因子在各组表达状况.使用石蜡包块制作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BMP-7和TGF-β蛋白在两组肺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对两组患者进行5 -10年的随访,用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曲线.结果 基因芯片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两组在转化生长因子家族、白介素家族和肿瘤坏死因子家族总体表现为上调,而骨形成蛋白家族除BMP-5、BMP-8B、BMP-15外,其他成员表现为下调;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正常肺组织相比,BMP-7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均下降(t=27.618,-12.404,均P<0.001),IPF组低于INSIP组(t=5.387,P<0.05),INSIP组富于细胞型表达高于纤维化型(t=-5.341,P<0.001);TGF-β表达在IPF组和INSIP组中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3.393,-13.445,均P<0.001),并且与BMP-7表达呈负相关(r=-0.771,-0.729,均P<0.001).临床随访:IPF组与INSIP组在稳定(好转)、进展、死亡例数分别为0、2、23例和15、3、4例,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MP-7表达较高组与表达较低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0.8和66.4个月(IPF组,t=-2.686,P=0.014<0.05)和146.4及74.9个月(INSIP组,t=-3.037,P=0.007<0.01).结论 细胞因子在IPF和INSIP患者体内有不同的表达谱.与高表达的TGF-β不同,BMP-7的表达受到抑制,是提示患者纤维化程度和不良预后的一个有用的标志物,有望成为研究IIP发生机制和预后潜在�
顾盼罗本芳易祥华朱海龙李帅宇小婷韩非张素霞朱旭友芮炜玮邱维喆范德生
关键词:基因芯片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鉴别诊断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锯齿状病变是一种以隐窝上皮呈现锯齿状外观的癌前病变,在2010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中将其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s,HP)、无蒂锯齿状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polyps,SSA/P)及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三类。尽管三者间有足够多的组织学、流行病学及分子特征差异,仍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给临床病理诊断带来一定困难。该文重点就锯齿状病变的鉴别诊断及相关辅助诊断标记作一综述。
朱海龙易祥华
关键词:结直肠疾病锯齿状腺瘤增生性息肉分子标记
宫颈中肾管增生二例
2014年
例1女,32岁。因同房后阴道流血,临床考虑“宫颈炎”,于2010年2月在本院门诊行宫颈超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刀)。
曾郁吴运瑾朱旭友张素霞顾盼朱海龙邱维喆易祥华
关键词:宫颈炎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中肾管增生LEEP刀阴道流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