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世奎

作品数:48 被引量:1,321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小麦
  • 10篇冬小麦
  • 10篇气象
  • 9篇农业气象
  • 8篇气候
  • 7篇农业
  • 7篇气象灾害
  • 6篇总辐射
  • 5篇灾害
  • 5篇水分
  • 5篇太阳总辐射
  • 5篇农业气象灾害
  • 5篇风险分析
  • 5篇干旱
  • 4篇光合有效辐射
  • 3篇玉米
  • 3篇水分胁迫
  • 3篇水汽
  • 3篇太阳辐射
  • 3篇农业气候

机构

  • 46篇中国气象科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南京信息工程...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中国气象局国...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广州市气象局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沈...
  • 2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安徽省气象局
  • 1篇吉林省气象局
  • 1篇延安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泰安农业气象...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8篇李世奎
  • 20篇霍治国
  • 12篇梁宏
  • 9篇刘晶淼
  • 9篇马金玉
  • 8篇王素艳
  • 8篇薛昌颖
  • 5篇杜鹏
  • 5篇侯婷婷
  • 4篇毛飞
  • 4篇周玉淑
  • 4篇王昂生
  • 4篇卢志光
  • 4篇杨柏
  • 4篇罗勇
  • 4篇邓国
  • 3篇白月明
  • 3篇庄立伟
  • 3篇姜朝阳
  • 3篇叶彩玲

传媒

  • 10篇自然资源学报
  • 8篇自然灾害学报
  • 5篇资源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中国农业资源...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物理学报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图书评论
  • 1篇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气象卫星遥感...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8篇2003
  • 6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5
  • 3篇1993
  • 1篇190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百年中国亚热带地区农业气候带界限动态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被引量:11
1993年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亚热带地区315个站点的资料,采用农业气候带分界指标,分析了北亚热带北界、中亚热带北界、南亚热带北界3个界限近百年的动态变化以及农业气候带界限波动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杨柏李世奎霍治国
关键词:亚热带
中国近半个世纪地面太阳总辐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4
2012年
论文利用近半个世纪(1961—2009年)全国58个气象站的地面太阳总辐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50 a来全国及区域地面太阳总辐射的年际、季节长期变化趋势特征、年代际距平、周期和突变点。结果表明:全国58个站点地面年太阳总辐射的长期变化趋势主要呈变化不明显和下降明显,分别占总站点数的50.0%和46.6%,且具有一定的气候地带性和局地差异。省级大城市的站点中,下降明显的站点约占该类站点数的三分之二,而其他城市以变化不明显的站点居多。从年代际距平看,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呈上升趋势的站点占总站点数的比例分别约为80%和50%;在80年代,以下降的站点居多,占80%以上;90年代至今,以下降趋势的站点居多,约占50%,但有30%左右的站点为上升明显。从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看,除冬季以下降明显为主以外,春、夏、秋季均以变化不明显为主。从变化周期看,年际周期为6~9 a,年代际周期为10~13 a和20~23 a,但其周期在各气候带有异同。发生突变的时间也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各带突变时间有差异。
马金玉罗勇梁宏李世奎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
干旱对北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评估被引量:45
2003年
对非灌溉与灌溉两种不同的背景,以水分平衡原理求得的自然水分亏缺率为轴线,以风险评估技术方法为核心,分别从基于实际产量和生产潜力的两种不同途径,研究了北方地区干旱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风险水平。建立了基于灌溉地区的冬小麦实际产量与自然水分亏缺率的相关关系,根据其敏感性的不同,确定出A、B两类不同干旱年型的自然水分亏缺率及其相应的实际减产率指标。结果表明:(1)水分对生产潜力的影响各地差别较大,光温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和气候生产潜力的减产率在陕西、山西和河南3省的概率分布呈由南向北增大的趋势,而在山东呈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增大的趋势,且整个北方冬麦区呈现较好的连片性和区域性。(2)根据自然水分亏缺率,划分出5种干旱年型:轻旱、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与其相应的缺水率分别为<20%,20~30%,30%~40%,40%~70%和>70%。A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2%,12%~14%,14%~21%和>21%,该类指标适用于山东东部及中部的部分地区、陕西南部渭河一带、河北中部的部分地区;B类不同干旱年型的实际减产率分别为<9%,9%~15%,15%~21%,21%~40%和>40%,该类指标适用于本区的其它地区。
王素艳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庄立伟侯婷婷
关键词:干旱冬小麦风险评估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初探
从经济效益方面描述农业气象灾害,本文在农业气象灾害风险体系的基础之上定义了风险链以及风险体系两个风险系,并简略地分析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的特点和分析方法,同时还阐明了进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决策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杜鹏李世奎
关键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
中国亚热带山地逆温资源评价被引量:10
1993年
本文给出了我国亚热带山区不同山系逆温发生几率,逆温层平均海拔高度、厚度及最大逆温强度,描述了山区逆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某些因素对逆温暧带分布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山区逆温资源的开发利用途径。
霍治国李世奎杨柏
关键词:亚热带逆温层
灌溉降低华北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评估研究被引量:40
2003年
从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平衡的关系出发,建立了其缺水率模式。采用风险分析技术与方法,基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及京津地区代表站点近40a(1961~2000年)冬小麦供需水的有关资料,估算了冬小麦全生育期在不同灌溉条件下,不同干旱年型不同缺水率出现的概率,分析了灌溉可降低的冬小麦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这些地区生育期内的自然降水和底墒水只能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的1/3~2/3。如果没有灌溉,冬小麦全生育期缺水率20%以上出现的概率大都在80%以上,缺水率30%~40%的重旱年出现的概率高达30%;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相应干旱减产的风险水平随之降低。如果在缺水的关键期适当补充3次水,总量在2025m^3/hm^2左右,则缺水率≥10%的风险概率可降到10%以下,而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可满足水分的需求;为节约用水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除严重干旱年外,大部分地区一般只需灌3次水便可满足冬小麦稳产、高产的水分需求。
薛昌颖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毛飞庄立伟王素艳
关键词:冬小麦华北平原干旱灌溉
影响稻飞虱迁飞规律的气象环境成因被引量:63
2003年
稻飞虱的迁飞与气象环境因素的关系十分密切。对与稻飞虱的迁飞规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综合评述了气候条件对中国稻飞虱迁飞规律的影响。稻飞虱绝大部分集中在黄昏时分起飞,90.5%的稻飞虱集中在黄昏日落前20分钟内起飞,地面温度达25℃时起飞频繁。温度的空间分布决定了稻飞虱可以迁飞的空间区域,迁飞的上限高度为15℃等温线,稻飞虱空中群集的最适宜温度为17℃左右,且在最大风速层中迁飞,高湿度有利于其迁飞。迁入时期的强下沉气流及降雨可迫使稻飞虱大量降落。空中的风速是稻飞虱迁飞的动力速度。在我国,西南风和东北风对稻飞虱的南北迁飞起运载作用,副热带高压在我国境内的北进南退,是稻飞虱完成一次往返迁飞的动力。我国稻飞虱发生较重的年份大多出现在3~5月副高较强的年份。气候变暖、海温异常等大尺度气象因子主要通过影响大范围的气候环境来间接影响稻飞虱的发生与消长。
侯婷婷霍治国李世奎卢志光叶彩玲
关键词:稻飞虱迁飞气象环境
华北平原北部紫外UV-B辐射特征及生态效应——以固城站观测资料为例被引量:8
2007年
用固城试验站观测的紫外UV—B辐射(QUV-B)和总辐射(Q)的资料,对紫外UV-B辐射特征及生态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外UV-B辐射年变化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呈波动的单峰型曲线,冬季1月份为全年最低,夏季6月份为全年最高,春末5月份出现低值。各季典型晴天QUV-B和Q的日变化均呈明显单峰型曲线,日出后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大,早晚低,中午高。各季典型晴天紫外UV-B辐射占太阳总辐射比值(ηUV-B)在0.15%-0.30%之间。其日变化在冬季和秋季呈浅“U”字型,早晚略高,而春、夏的日变化较平缓,与青藏高原的变化规律不一致。从紫外UV-B辐射增强对生物影响进行了评述,目前华北平原北部地区紫外uv—B辐射量小于1.6w/m^2,低于对人和动物安全标准2W/m^2,一般低于造成威胁人和动物的风险水平。
马金玉刘晶淼李世奎梁宏廖荣伟任三学白月明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生态效应
中国近50年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变化趋势特征被引量:48
2011年
利用近50年(1961—2009年)14个站以及31年(1961—1991年)49个气象站点的地面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M-K)统计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年际、季节的长期变化趋势特征、年代际距平、周期和突变点.研究表明:1)采用归一化的气候倾向系数方法,有更好的比较性,能较好地揭示辐射气候趋势的时空分布特征;2)全国太阳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地区、年代际和季节有升降的差异;3)基于观测站点地理分布的特点,按气候带划分和站点占有的百分比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更能阐明辐射长期变化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和局地差异性;4)采用小波分析和M-K统计检验方法分析,得到各地辐射周期和突变时段的异同;5)大部分省际大城市的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长期变化的下降趋势较其他城市更明显,这可能与城市化发展快慢引起的环境要素变化有关.
马金玉梁宏罗勇李世奎
关键词:散射辐射小波分析
中国粮食产量不同风险类型的地理分布被引量:33
2002年
论文以中国各省份、各地区历年粮食单产为基本资料,采用统计方法,以风险分析技术为核心,定义粮食产量风险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自组织动态聚类分析方法分别对全国地区级和省级粮食生产单元进行了减产风险要素分区和综合风险指数分区,分区的结果反映了粮食生产风险水平的区域分异与各地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性质和生产力水平有密切联系。
邓国王昂生周玉淑李世奎
关键词:风险指标粮食产量地理分布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