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川 作品数:109 被引量:729 H指数:14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建筑科学 更多>>
CT及MRI融合影像导航在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董怿 周兵 黄谦 崔顺九 王向东 李云川 臧洪瑞 王成硕 李文 张捷双侧与单侧真菌球型鼻窦炎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回顾性分析1753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753例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将患者分为双侧和单侧真菌球两组,总结并分析各组的临床表现及术前影像学特征。结果 双侧和单侧真菌球患者分别为63例和1690例。15.9%的双侧和8.6%的单侧真菌球患者出现糖尿病(P=0.020)。在双侧真菌球患者中,脓涕、疼痛、涕倒流显著高于单侧受累的发生率(P<0.05)。骨质吸收征象在双侧真菌球组更为常见,可见于31.7%的双侧和15.6%的单侧真菌球患者(P=0.001)。结论 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与糖尿病关系更密切。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患者更多以脓涕、涕倒流、疼痛症状就诊。双侧真菌球型鼻窦炎受累鼻窦出现骨质压迫吸收的比例更高。 杨婷 刘承耀 魏洪政 王怡 李云川关键词:真菌病 鼻窦炎 糖尿病 骨质吸收 鼻腔扩容术对上气道流场特征的影响 臧洪瑞 李立锋 周兵 李云川 崔顺九 黄谦 王彤 胡斌 韩德民IgG4相关性鼻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初步探讨IgG4相关性鼻窦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同仁医院诊治的16例IgG4相关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血清学结果、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检查,总结IgG4相关性鼻窦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1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4例,男女比为3︰1,年龄30~70岁,中位年龄52岁。主要鼻部症状为鼻塞及嗅觉减退,其中11例(11/16)同时伴有突眼、眼睑肿胀等眼部症状。所有患者血清IgG4均升高(>1.44 g/L),其中最高可达49.70 g/L。鼻窦CT可见主要受累部位为双侧筛窦及嗅裂区,以中线部位发病为主,表现为窦内大量软组织密度影伴骨质吸收。病理学特征为:黏膜组织呈重度炎症,间质可见较多中性粒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所有患者确诊后采用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治疗,症状均可缓解。结论IgG4相关性鼻窦炎的临床特征为发病时常伴有眶内组织受累,血清IgG4浓度升高,可伴有鼻窦影像学改变,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王明婕 高圆 周兵 李云川 崔顺九 黄谦 孙炎关键词:IGG4相关性疾病 鼻窦炎 疾病特征 内镜鼻窦手术中眶内壁陈旧性骨折的处理 2013年 目的了解接受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y sinus surgery,ESS)的慢性鼻及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or without nasal polyps,CRSwNP/CRSsNP)患者眶内壁陈旧性骨折的出现情况和存在特点,并讨论ESS过程中眶内壁陈旧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1月~2010年01月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一组连续病例中眶内壁陈旧性骨折的出现情况、术前计划和术中所见、术后填塞情况以及术后眶部并发症出现情况等。结果 520例患者中,眶内壁陈旧性骨折出现率2.5%(1 3/520)。鼻窦病变累及范围、眶内容突入情况、额窦引流是否受影响都是决定是否开放受累气房的决定因素。术后近期和远期没有出现眶部并发症。结论眶内壁陈旧性骨折在因CRSwNP/CRSsNP接受ESS的患者中出现并不罕见;作为一个影响ESS疗效的因素,术前应充分评估其对眶内结构、功能和鼻窦引流、特别是额窦引流影响;只要计划充分,在顺利完成手术的前提下,眶内容的损伤程度可以降至最低。 葛文彤 李云川 倪鑫关键词:内窥镜检查 眶骨折 筛窦 改良鼻窦CT评分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嗅觉评估与预后判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改良鼻窦CT评分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嗅觉评估及术后嗅觉功能判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4例,排除伴有可能影响嗅觉功能的系统因素的患者。采用T&T法检测嗅觉功能,根据冠状位鼻窦CT中嗅... 王明婕 周兵 崔顺九 李云川 黄谦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嗅觉 449例真菌球性鼻窦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真菌球性鼻窦炎(FBS)不同的临床特征和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9例FBS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症状、体征、影像学特点、病理特点及术后随访,对不同临床特征和治疗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449例患者均明确诊断为FBS。依据临床资料可分为5种不同的临床特征,分别为:(1)单纯FBS 299例,主要症状为患侧头痛、脓涕、鼻塞,鼻窦CT具有典型FBS表现。(2)FBS合并鼻息肉78例,主要症状为双侧或患侧鼻塞、脓涕。手术以切除鼻息肉,扩大性开放受累鼻窦为主。(3)FBS合并变应性鼻炎(AR)51例,术中可见病变窦腔内黏膜高度水肿,呈囊肿样变。术后需联合抗组胺药物治疗。(4)FBS合并脓囊肿6例,主要症状为鼻塞、脓涕及头面部痛。鼻窦影像学特点既有典型的真菌性鼻窦炎特征,又有黏液囊肿的特点。术中对受累鼻窦进行抗生素盐水冲洗,术后全身抗生素联合抗生素盐水鼻腔冲洗治疗。(5)FBS合并息肉和AR患者15例,其诊治特点为2种类型的结合。结论:FBS根据其不同临床特征进行精准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水平,减少术后复发,改善预后。 王明婕 周兵 李云川 崔顺九 黄谦关键词:鼻炎 变应性 鼻息肉 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就鼻内镜下同期进行外鼻整形(鼻背及鼻外侧壁的整复)加鼻功能手术(鼻中隔矫正加下鼻甲、中鼻甲手术,甚至扩展至鼻腔扩容术、鼻窦炎手术等)的手术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2015年在同仁医院同期进行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7例行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加歪鼻畸形矫正术(1例同期行腺样体等离子切除术,7例行下鼻甲或中鼻甲手术);1例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加鼻中隔矫正术加歪鼻畸形矫正术;2例行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加鼻中隔矫正术加歪鼻矫正术。20例行鼻内镜下外鼻整形术中只有5例使用硅胶假体,其余15例均使用自体软骨。结果:20例手术患者,与单独行鼻整形、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加下鼻甲、中鼻甲手术,甚至扩展至鼻腔扩容术、鼻窦炎手术的患者相比,手术效果更好,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反而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及住院费用。结论:鼻内镜下功能性鼻整形术(联合鼻内镜下鼻功能手术加外鼻整形术)不仅同期解决了鼻部形态和鼻部的通气功能,避免了鼻整形过程中对通气功能的影响,实现了美容和功能的统一,同时减少了手术治疗的次数和费用,和常规手术相比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可行性高。 徐艳微 李云川 魏宏政 郑雅妮 胡春华 何帅关键词:内镜术 难治性鼻窦炎黏膜和骨质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难治性鼻窦炎(refractory chronic rhinosinusitis,RCRS)黏膜和骨组织重构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取20例RCRS和10例正常对照的钩突黏膜,分别行HE、Masson等染色,观察黏膜和骨组织改变。结果 RCRS患者的黏膜均存在上皮脱落、基底膜增厚、黏膜下胶原沉积;骨组织存在增生、吸收破坏等组织病理学特征,且均较对照组严重。结论鼻窦黏膜和骨质重构的组织病理学可能在RCRS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韩锦华 王彤 臧洪瑞 范尔钟 李云川 周兵关键词:鼻窦炎 鼻黏膜 鼻骨 病理过程 鼻腔扩容术对上气道流场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鼻腔扩容术前后鼻腔和咽腔相关空气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探讨鼻腔扩容术对上气道流场特征变化影响,为研究鼻腔扩容术的临床意义,提供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的依据。方法选取30例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进行鼻腔扩容术,随访至少3月,建立鼻腔扩容术前后上气道三维模型,应用CFD方法,数值模拟分析鼻腔扩容术前、后上气道空气动力学特征变化。结果鼻腔扩容术后数值模拟鼻腔压力云图提示术后压力梯度变化趋于平缓,鼻腔速度云图提示上气道气流速度梯度变化较术前变小;鼻咽腔和腭咽腔云图同一截面的平均气流速度降低,分布相对于术前变得均匀对称;平均压力相对于术前显著降低。上气道流场特征值结果显示:鼻腔有效通气容积较术前显著增大(t=4.025,P<0.01),鼻腔压力差较术前显著下降(t=-2.065,P<0.01),上气道总阻力较术前下降(t=-2.659,P<0.01),但有5例患者的上气道总阻力较术前增高。结论鼻腔扩容术显著降低OSAHS患者的鼻腔总阻力,增大患者有效通气容积;降低患者咽腔气流速度,减小气流运动对咽壁产生的负压,降低咽腔塌陷性;鼻腔扩容术能降低OSAHS患者上气道总阻力,在于上游鼻腔通气程度的改善能否对下游咽腔产生有益的影响。上气道的CFD数值模拟分析可以评估鼻腔扩容术后上气道流场特征改变。 臧洪瑞 李立锋 张罗 周兵 李云川 崔顺九 黄谦 王彤 韩德民关键词:外科手术 计算流体力学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