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破裂脑动脉瘤、未破裂动脉瘤MMP、TIMP基因表达的研究
- 金点石邓东风高宝山常庆勇周敬斌谷新医丛建军张继志黄坤曲凯任刚李亮张学基
-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脑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且发病率有升高趋势,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SAH)的首位原因。尽管目前有很多先进治疗手段,脑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率仍达到50%。临床上众多颅内动脉瘤患者通常...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动脉瘤基因表达预后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老年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在老年患者面肌痉挛治疗上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自2005年至2012年351例因面肌痉挛在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MVD的患者,将其中44例年龄大于等于65岁为老年组,余307例年龄小于65岁为年轻组。回顾性分析比较老年组和年轻组的治愈率及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老年组与年轻组患者在男女比例、病变部位、住院时间、责任血管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病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患者总体治愈率为97.7%,年轻组为97.1%;并发症如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导致听力下降和面肌麻痹在老年组有1例(占2.27%,1/44),年轻组为5例(占1.63%,5/307),无死亡病例。结论MVD是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治疗老年面肌痉挛患者较之年轻患者没有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对于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只要其一般健康情况能够耐受全身麻醉,可考虑行MVD。
- 王凯张继志邓东风李亮王洪国
- 关键词:微血管减压术面肌痉挛老年患者
- 丘脑胶质瘤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总结丘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探讨显微手术方法和策略。方法回顾分析5例丘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皮质入路3例,经皮质侧脑室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3例,次全切2例;术后症状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2例,加重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手术方法和策略是决定丘脑手术成功的关键。
- 丛建军李亮孙文明孙丕通
- 关键词:丘脑胶质瘤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症状改善死亡病例侧脑室
- 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 2013年
-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2年4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3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39~65岁之间,平均54.3岁,26例行脑血管造影(DSA)或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7例开颅时探查动脉。其中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5例,后交通动脉瘤5例,3例未发现动脉瘤。结果 30例患者动脉瘤夹闭成功,并行血肿清除,3例未发现动脉瘤单纯行血肿清除。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外侧裂区血肿患者应早期行DSA或CTA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行手术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李彦钊邓东风从建军张绪新李亮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手术
- 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33例的临床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的经验。方法患者均施行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合理地处理受累矢状窦。结果 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肢体偏瘫较术前加重5例,经治疗后均于3个月内,肢体活动恢复正常。随访0.6~3年,3例复发。结论矢状窦旁脑膜瘤采用显微镜下手术,切除效果良好,术后并发症较少。
- 李亮丛建军常庆勇曲凯杨秀宝董士仓
- 关键词:显微手术矢状窦旁脑膜瘤
- 7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的临床及其3D-DSA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3D-DSA在后循环缺血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后循环缺血患者3D-DSA检测资料。结果锁骨下动脉异常共3例,2例狭窄度≥50%;椎动脉异常共55例,其中右椎动脉异常24例,左椎动脉异常13例,双侧椎动脉异常18例。椎动脉V1段的狭窄最多见。椎动脉末端闭塞并侧枝循环形成12例,椎枕动脉吻合8例,2例因颈动脉狭窄由双侧椎动脉经后交通动脉参与代偿全脑供血;基底动脉异常共4例,表现管腔粗细不一致,多发斑块及溃疡形成。结论 3D-DSA在后循环缺血诊断、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孙文明高宝山丛建军李亮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
- 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16例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2例;16例行手术后放疗,2例加行化疗。结果随访14例,术后原位复发2例,脊髓转移1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70±5)个月,术后5年生存率为68.1%。结论成人小脑髓母细胞瘤较易误诊,手术全切肿瘤后辅以足够剂量的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预后较好。
- 丛建军张绪新李亮孙丕通张继志王木春
- 关键词:髓母细胞瘤成人小脑
- 三维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以来7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3D-CTA及DSA影像学资料,3D-CTA及DSA图像分别由两位神经外科医师及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手术证实72例患者共85个动脉瘤,其中单发动脉瘤61例;多发动脉瘤11例,9例发现2个动脉瘤,2例发现3个动脉瘤。3D-CTA发现67例80个动脉瘤,而DSA发现70例83个动脉瘤。动脉瘤体最大径及瘤颈宽度的测量值在CTA与DS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D-CT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7.65%及94.12%,而D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则分别为98.82%及97.65%,两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 3D-CTA是一种快速、价廉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并可准确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形态及大小,较好评估动脉瘤体、载瘤动脉及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选择适当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直观依据。
- 荣道建吴玉平张海波孙丕通高宝山李亮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脑肿瘤卒中与脑出血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探讨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脑肿瘤卒中以及脑出血这两类疾病的患者,采用CT诊断及其鉴别诊断所能够起到的临床价值。方法:在本院2018-04-22-2019-04-22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当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8例作为实验组,再在本院同一时间段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当中,采用同样的方法选取28例作为对照组。对于2组患者,均采用CT扫描方式进行诊断和鉴别。对比和分析2组患者的脑出血情况及其脑灌注情况的严重性。结果:在实验组均有统计学意义,有15例得到了明确的CT诊断,13例被误诊为单纯性脑出血,总体有效诊断率仅为53.57%。对照组患者不管是在出血量还是在脑灌注程度等方面,都要比实验组更为严重。2组患者的各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法不管是在检查脑肿瘤卒中患者还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过程当中,都能够起到良好的诊断效果,而后者的诊断特异性更强。此外,医师也必须在临床上保障对于患者各项病症和病史进行全面严谨的询问,才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误诊率。
- 李亮丛建军
- 关键词:脑肿瘤卒中脑出血CT诊断
- 老年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分析
- 2009年
- 目的:分析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评价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 260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比较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治疗效果。结果:分别随访3~18个月,老年组325例患者中311例(95.7%)治愈,14例(4.3%)好转,15例(4.6%)复发;非老年组935例患者中891例(95.3%)治愈,40例(4.3%)好转,48例(5%)复发。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治愈率、好转率、复发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
- 丛建军段云平李亮高宝山汪大庆黄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