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兵

作品数:27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葡萄膜
  • 13篇膜炎
  • 12篇免疫
  • 10篇葡萄膜炎
  • 7篇细胞
  • 5篇免疫偏离
  • 5篇分子
  • 4篇前房
  • 4篇综合征
  • 4篇共刺激
  • 4篇共刺激分子
  • 4篇BEHCET...
  • 4篇表达及意义
  • 4篇刺激分子
  • 3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实验性自身免...
  • 3篇视网膜
  • 3篇视网膜炎
  • 3篇葡萄膜视网膜...
  • 3篇前房相关免疫...

机构

  • 27篇中山大学
  • 1篇齐齐哈尔市第...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7篇李兵
  • 26篇杨培增
  • 25篇黄祥坤
  • 24篇周红颜
  • 8篇张震
  • 6篇王红
  • 6篇俞琼
  • 5篇钟华红
  • 5篇孟倩丽
  • 5篇朱莲香
  • 5篇张锐
  • 5篇傅涛
  • 4篇邢琳
  • 4篇高杨
  • 4篇任亚琳
  • 4篇方旺
  • 4篇褚利群
  • 3篇陈璇
  • 2篇谢楚芳
  • 2篇籍利

传媒

  • 10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科研究
  • 1篇中国新医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0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膜炎发生及慢性化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
杨培增王红周红颜李兵陈玲黄祥坤张震傅涛籍利李绍珍
葡萄膜炎是常见致盲眼病。该研究阐明淋巴细胞Fas/FasL表达紊乱所致抗凋亡能力增强是人葡萄膜炎慢性化重要机制;在国际上首次建立在活体眼观察眼前段细胞死亡方法,揭示炎症细胞凋亡是动物葡萄膜炎迅速消退的重要机制。根据炎症类...
关键词:
关键词:葡萄膜炎致盲眼病慢性化机制
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及病因探讨被引量:66
2002年
目的 探讨葡萄膜炎的临床类型、病因及其发病年龄和性别构成。 方法 对 1996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于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特别是按照解剖位置分类并结合病因分类方法 ,对葡萄膜炎的病因、类型进行探讨 ,并就发病的年龄和性别等因素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 各种类型葡萄膜炎患者共计 12 14例 ,男 6 98人 ,女 5 16人 ,平均发病年龄 34.43岁。其中前葡萄膜炎 5 46例 ,占所有患者的 44 .98% ;全葡萄膜炎 5 30例 ,占 43.6 6 % ;中间葡萄膜炎 78例 ,占6 .43% ;后葡萄膜炎 6 0例 ,占 4.94%。能够确定病因或归于特定类型的患者共 70 3例 ,占 5 7.91% ,其余为特发性患者 5 11例。前葡萄膜炎中特发性患者最多 ,共 316例占 5 7.88% ,其次为 Fuchs综合征 85例和关节强直性脊椎炎 45例 ;全葡萄膜炎中最常见的类型为 Behcet  ) 病 2 18例 (41.13% )和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96例 (36 .98% ) ;中间和后葡萄膜炎均为特发性。 结论 葡萄膜炎多发于青壮年 ;男性患者整体上稍多于女性 ;常见类型为特发性前葡萄膜炎、Behcet  ) 小柳原田综合征等 ;解剖位置结合病因进行分类是较为合理的葡萄膜炎分类方法。
杨培增张震王红周红颜黄祥坤李兵
关键词:葡萄膜炎病因学发病年龄性别差异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探讨可诱导的共刺激分子 (ICOS)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 )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L ewis大鼠 2 8只 ,用视网膜 S抗原 (5 0 μg)和福完全佐剂免疫 2 4只大鼠以诱导 EAU模型 (免疫组 ) ,另外 4只作为正常对照。裂隙灯显微镜每日观察大鼠眼部变化。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第 7、12、15、2 1天被处死 ,摘除其脾脏后制作冰冻连续切片并提取组织蛋白。使用多克隆抗 ICOS抗体 ,用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 (SP)法在上述组织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并对提取的蛋白进行 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大鼠在相应各时间点做同样处理。 结果 正常脾组织中可见少量 ICOS阳性细胞 ;分别在免疫后第 7、12 d,脾脏中 ICOS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加 ,免疫后第 15天时阳性细胞数量最多 ,2 1d时阳性细胞数量减少 ,但仍显著高于正常组 ;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 ,ICOS蛋白的动态变化与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的阳性细胞数量变化一致。 结论 脾脏 ICOS表达升高出现于 EAU发生之前 ,随炎症的出现和加重而升高 ,在 EAU消退期其表达有所降低 ,提示 ICOS参与 EAU的形成、发展和消退 ,在 EAU发病中有重要意义。
邢琳杨培增陈璇吴长有周红颜黄祥坤李兵褚立群张锐
关键词:ICOS阳性细胞免疫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天时
PD-1在前房相关免疫偏离鼠虹膜睫状体中的表达
<正>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 —1)在前房相关免疫偏离(anterior chamber—associated immune deviation,ACAID)小鼠虹膜睫状...
盂倩丽杨培增李兵周红颜黄祥坤朱莲香
文献传递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大鼠T细胞受体V_β8.3基因的表达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大鼠 CD4 + T细胞抗原受体 (TCR)Vβ8.3基因的表达。 方法  L ewis大鼠 18只分为 EAU、Freund完全佐剂及空白对照组。用 Fmoc化学合成法合成光感受器间维生素 A类结合蛋白 (IRBP) R16多肽片段 ,以诱导 EAU动物模型。利用磁吸附细胞分选法 (MACS)分离大鼠脾脏 CD4 + T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 MACS分选前后 CD4 + T细胞比例 ,监测细胞分选效果。通过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脾脏 CD4 + T细胞的 TCR Vβ8.3基因片段的表达。 结果  IRBP R16免疫 L ewis大鼠稳定地诱导出 EAU动物模型 ;MACS分选 CD4 + T细胞的纯度较分选前明显增高 (P<0 .0 0 1) ;IRBP R16诱导的 EAU大鼠 CD4 + T细胞受体 Vβ8.3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P<0 .0 5 )。 结论 在 IRBP R16诱导的 EAU中存在着抗原特异性 T细胞受体 Vβ8.3基因的优势利用 ,为 EAU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张锐杨培增褚利群周红颜黄祥坤俞琼李兵邢琳陈璇纪淑兴
关键词:T细胞受体基因表达
Behcet病患者S-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研究
目的:检测 Bchcet 病患者对视网膜 S 抗原(S—Ag)的反应性,探讨 S—Ag 特异性 T 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点,并鉴定其免疫表位。方法:首先合成40条覆盖人视网膜 S 抗原序列全长的重叠肽,每条肽长20个氨基酸...
赵长霖李兵杨培增
文献传递
Behcet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 Behcet  ) 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 CD80 (B7- 1)、CD86 (B7- 2 )、CD2 8、CTL A- 4分子的表达。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三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 ,对 2 4例 Behcet  ) 病患者 (Behcet  ) 病组 )和 2 0个正常人 (对照组 )外周血 T、B淋巴细胞亚群的共刺激分子 CD80、 CD86、 CD2 8和 CTL A- 4的表达进行检测。 结果  Behcet  ) 病患者外周血 CD4 + T细胞表面 CTL A- 4分子的表达 [(3.18± 1.18) % ]高于对照组[(1.73± 0 .6 6 )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t=- 3.72 2 ,P<0 .0 1) ;CD19+ B细胞表面 CD86分子的表达 [(4.4 9± 1.73) % ]高于对照组 [(2 .4 0± 1.4 9)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t=- 2 .0 71,P<0 .0 5 )。比较两组间其它分子的表达 ,差异均无显著性的意义。 结论  Behcet  ) 病患者 B7、 CD2 8的相互作用促进了葡萄膜炎的发生 ,阻断其相互作用可能为今后葡萄膜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王红杨培增张震李兵黄祥坤周红颜钟华红
关键词:BEHCET病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刺激分子葡萄膜炎自身免疫性疾病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中T-bet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2
2004年
目的 研究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视网膜炎 (EAU )中 T- bet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L ewis大鼠 2 8只 ,用视网膜 S抗原与 Freund完全佐剂免疫 2 4只大鼠以诱导 EAU模型 ,另外 4只作为正常对照。免疫组大鼠分别于免疫后 7、12、15、2 1d被处死 ,取所有大鼠的眼球和脾脏 ,固定后制作眼组织平片和眼球及脾脏的石蜡连续切片。使用单克隆抗 T- bet和 CD4的抗体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细菌蛋白过氧化物酶法在上述组织平片及切片上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单染和双染色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阳性细胞 ,数据经 SPSS11.0统计学软件分析。 结果 正常眼和脾组织中均见少量 T- bet阳性细胞 ;免疫后 7d,虹膜、视网膜及脾脏中 T- bet的表达增加 ,免疫后 15 d达高峰 ,免疫后 2 1d表达降低 ,但仍高于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显示 ,T- bet阳性细胞中多数为 CD4 + 。 结论 T- bet在 EAU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辅助性 T淋巴细胞 1而实现的。
褚利群杨培增李兵周红颜黄祥坤张锐俞琼纪淑兴
关键词:T-BET免疫组织化学THL细胞TH2细胞
人眼组织中共刺激分子、Fas/FasL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类分子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被引量:6
2003年
目的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中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与凋亡相关的分子 Fas/ Fas L、人类白细胞抗原 ( 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 A) - DR及 CD6 8(抗巨噬细胞抗体 )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2只正常供体人眼 (死后 16~ 2 4h)均来自中山眼科中心眼库 ,将 6只供体眼组织 (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 )行常规冰冻切片 ,另 6只做视网膜平片 ,分别于各部分眼组织切片及视网膜平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探讨正常人眼组织中 B7- 1、B7- 2、HL A- DR、CD6 8、Fas/ Fas L分子的表达。 结果 人虹膜睫状体中有 B7- 2、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脉络膜中有 B7- 1、Fas L、CD6 8、HL A- DR分子的表达 ;视网膜中可见 HL A- DR、CD6 8、Fas L分子的表达 ,而无 B7- 1、B7- 2、Fas分子的表达。 结论 共刺激分子 B7- 1和 B7- 2、Fas/ Fas L及主要组织相溶性复合体 (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类分子在不同人眼组织中的表达不同 ,这些分子的表达可能对维持人眼组织免疫环境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杨培增钟华红周红颜傅涛黄祥坤李兵谢其芳
关键词:眼组织共刺激分子免疫组织化学
我国VKH患者的临床特征
<正>目的:分析中国VKH患者的临床特征。材料方法:将1995 年8月至200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410名VKH患者分为三组,葡萄膜炎首次发病后2周内在我中心就诊的为第一组, 2周至2月就诊的为第二组,2月后就诊的为第三...
杨培增任亚琳李兵方旺孟倩丽Aize Kijlstra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