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0 H指数:3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小窝蛋白-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小窝蛋白-1(caveolin-1,CAV1)及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 alpha,ERα)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卵巢交界性肿瘤、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CAV1蛋白及ERα的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CAV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P=0.001),且其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腹水细胞学、大网膜转移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但CAV1表达率与ERα表达率之间未见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V1表达阴性者的预后较差(P<0.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及是否伴有大网膜转移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CAV1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生存率有关,CAV1表达阴性的卵巢癌患者可能预后不良。 梁菲 姜洁 李少儒 刘洋 李卫华 程世杰 成磊关键词:卵巢肿瘤 雌激素受体Α 预后 DACH1、FASN和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细胞命运决定因子(DACH1)蛋白、脂肪酸合成酶(FASN)、固醇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CH1、FASN、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子宫内膜、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 DAC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非癌组,FASN及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非癌组。DACH1、FASN、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0%、61.7%、65.0%,DACH1、FASN、SREBP1均与子宫内膜癌分化程度有关。DACH1与手术病理分期和病理类型有关,SREBP1与年龄有关。FASN、SREBP1与DACH1的表达呈负相关(r=-0.41,r=-0.4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ACH1蛋白阳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高于DACH1蛋白阴性组(P<0.05);FASN及SREBP1蛋白阳性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率分别低于FASN蛋白及SREBP1蛋白阴性组(P<0.01,P<0.04)。结论 DACH1、FASN、SREBP1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判断预后的新指标。 刘洋 李卫华 吕清涛 杨宁 姜洁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脂肪酸合成酶 免疫组织化学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14年 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和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恶性肿瘤的化疗效果一直不满意。为了寻找新的、选择性的抗肿瘤药物,人们对肿瘤细胞的代谢异常作了大量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肿瘤组织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与其特殊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增殖迅速的肿瘤细胞的一个代谢特点为脂质生成增多。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tearoyl-coenzyme A desatu-rase 1,SCD1)是催化饱和脂肪酸向单不饱和脂肪酸转变的限速酶,与肥胖、脂肪性肝脏病变、胰岛素抵抗等一系列的代谢综合征及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SCD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将为肿瘤患者化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李卫华 杨佳欣关键词:脂肪酸合成酶 脂代谢 恶性肿瘤 靶向治疗 子宫内膜癌SREBP1表达及SREBP1 shRNA对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质1(SREBP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SREBP1 shRN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免疫印迹、Transwell体外细胞侵袭试验等方法分析SREBP1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SREBP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低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H-Score评分在子宫内膜癌高分化组和中、低分化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SREBP1 shRNA可减慢子宫内膜癌细胞AN3-CA的增殖速度并降低AN3-CA细胞的侵袭能力,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SREBP1的表达与活化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SREBP1 shRNA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表明内源性SREBP1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与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李卫华 周洁 顾伟亭 姜洁 孔北华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 短发夹RNA 细胞侵袭力 SREBP1、ACLY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REBP1、ACLY在卵巢良性肿瘤、卵巢交界性肿瘤和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SREBP1、ACLY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7.71%,70.83)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31.25%,37.5%)、卵巢交界性肿瘤(13.33%,13.33%)(P<0.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SREBP1、ACLY蛋白阳性表达率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P<0.05);卵巢上皮性癌中SFEBP1蛋白表达与ACLY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83,P<0.001)。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学分级、FIGO分期、SREBP1和ACLY表达水平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FIGO分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SREBP1、ACLY蛋白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SREBP1、ACLY可能成为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 聂龙云 吕青涛 杨宁 李卫华 索美娜 姜洁关键词:卵巢上皮性肿瘤 女性生殖系统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5年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rivascular epithelioid cell tumors,PEComas)是一组少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由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上具有独特性的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被认为是无处不在的肿瘤。其生物学行为分为良性、恶性和恶性潜能未定。由于病例数较少,目前尚未制定恶性PEComas的具体诊断标准。女性生殖系统PEComas多发生于宫体,其生物学特性大多呈良性经过,且具体发病机制不明,部分病例与结节性硬化症的基因突变有关。该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上缺乏特异性改变,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手术切除是目前认为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可辅助放疗和化疗,但其疗效并不确定。近年有关恶性PEComas复发和转移的报道逐渐增多,预后较差。综述女性生殖系统PEComa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李卫华 杨佳欣关键词: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病理学 预后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失败患者临床分析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19例子宫内膜病变保守治疗失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结局。结果患者中位年龄31岁(23~43岁)。除1例未婚患者外均合并原发或继发不孕;15例(78.9%)因不规则阴道出血就诊,4例因不孕就诊;14例(73.7%)初诊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5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从初次确诊子宫内膜病变到子宫切除的中位时间27个月(3~84个月);18例后期手术的患者中,9例保留了单侧或双侧卵巢;I期患者12例,Ⅲ期3例,Ⅳ期1例,随访的中位时间61个月(2~168个月);I期患者5年生存率为100%;1例111a期患者无瘤生存66个月,另1例Ⅲa期患者失访,2例患者死于新发肿瘤。结论重度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潜在风险,密切随诊及其重要,有助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疾病的复发和进展。全面的术前及术中探查评估后,保留卵巢并不影响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 李卫华 曹冬焱 沈铿 郎景和 杨佳欣关键词:子宫内膜病变 保守治疗 子宫切除 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25例临床特点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25例经病理确诊的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疗效及结局。结果患儿年龄为8个月~12岁,中位年龄11个月。25例患儿中阴道内胚窦瘤16例(64%)、胚胎型横纹肌肉瘤7例(28%)、透明细胞癌2例(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或血性分泌物(76%),其次为阴道口肿物(24%)。所有患儿均行保守手术,仅1例患儿术后行放射治疗。小儿阴道恶性肿瘤对化疗多敏感,术后根据组织类型及高危因素,分别给予PEB(顺铂、依托泊苷、博莱霉素)、PVB(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IVA(异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更生霉素)或VAC(长春新碱、更生霉素、环磷酰胺)等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时间44个月(6个月~18年),22例存活,生存率88%;3例患儿(1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2例透明细胞癌)死于疾病进展,病死率为12%,复发和死亡大多发生在治疗后2年内。结论幼少女原发性阴道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内胚窦瘤是阴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次为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和透明细胞癌。阴道内胚窦瘤和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多对化疗敏感,治疗以联合化疗为主,预后较好。阴道透明细胞癌对化疗不敏感,治疗以手术切除和放疗为主,预后较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李卫华 曹冬焱 沈铿 郎景和 杨佳欣关键词:阴道恶性肿瘤 幼少女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