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育 作品数:43 被引量:213 H指数:8 供职机构: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语言文字 更多>>
产后抑郁症大鼠Th应答特点的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产后抑郁症(PPD)大鼠Th免疫应答的特点。方法 30只雌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均设处理后1周、2周和3周三个不同的观察时间点予行为学测试。测试完毕后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分泌水平。结果 1行为学观察:旷场实验(OFT):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时点水平与垂直得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IFN-γ和IL-4水平检测:与正常组相比,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仅于第1周IFN-γ和IL-4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模型组第2周和第3周IFN-γ和IL-4水平均出现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功能的异常与PPD的发生密切相关,PPD大鼠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均被抑制,存在严重的Th1/Th2比例失调。Th细胞的功能性极化对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至关重要的。 李培育 高宏伟 董天崴 毕胜关键词:产后抑郁症 TH1/TH2 茵陈蒿水提液对脑出血大鼠TNF-a、IL-1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茵陈蒿水提液对脑出血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50只,采用自体血回注法建立脑出血大鼠模型。并留取一组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用Longa评分法行为学测试判定模型的成功。造模成功后对模型进行茵陈蒿水提液高、低浓度用药,同时选用依达拉奉作为对照药物进行治疗。用药8周后处死取材。检测脑血肿周围组织IL-1β、TNF-a的表达。结果:茵陈蒿水提液不同剂量组均能降低IL-1β、TNF-a的表达。HE染色显示茵陈蒿水提液高、低剂量组脑出血、水肿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茵陈蒿水提液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结论:①茵陈蒿水提液高低剂量组均可通过降低IL-1β、TNF-a的表达,减轻模型大鼠脑出血损害。②茵陈蒿水提液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 李培育 和梅 左寒璐关键词:茵陈蒿 IL-1Β TNF-A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IL-17与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以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IL-17与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脑出血行血肿清除术的患者脑组织48例,按发病距手术取材时间分为4组,分别为≤6h组、6-24h组、24-72h组和>72h组,每组12例标本。另选取手术入路中远离血肿的脑组织6例作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IL-17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核蛋白的表达。结果≤6h组IL-17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各实验组IL-17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4-72h组血肿周围组织IL-17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血肿周围组织NF-κBp65核蛋白的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72h组血肿周围组织NF-κBp65核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结论脑出血发病6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IL-17的表达增高;脑出血发病6h内,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NF-κBp65的表达增高。脑出血后,IL-17/NF-κBp65通路被激活,与脑出血后组织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有关。 毕胜 杨丽 刘群 范佳 李冬 王李鸣 赵岩岩 关雪莲 侯丽淳 田嘉莹 王增冕 李晓涛 李培育关键词:脑出血 血肿 社区高危人群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清sCD40L水平之间的关系 2017年 目的:探索血清s CD40L在缺血性脑卒中事件中的的作用。方法:选取高危人群145例,分为无卒中组(Ⅰ组)119例和有卒中组(Ⅱ组)26例,健康对照组(Ⅲ组)40例。检测生化全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清s CD40L水平。分析社区高危人群与血清s CD40L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无卒中组(Ⅰ组)血清s CD40L水平为(3.798±1.030)ng/mL,高于对照组(Ⅲ组)(2.636±0.822)ng/mL;有卒中组(Ⅱ组)血清s CD40L水平为(3.357±1.081)ng/mL,高于对照组(Ⅲ组)(2.636±0.822)ng/mL;无卒中组(Ⅰ组)血清s CD40L水平为(3.798±1.030)ng/mL高于有卒中组(3.357±1.08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社区居民脑卒中筛查时,测定血清s CD40L水平,可能对脑卒中的预测和早期防治起到一定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石磊 侯丽淳 王辰 毕胜 杨慧 李培育关键词:CD40L 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脑梗死与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7月住院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5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行血清尿酸(SUA)、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血压检查,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间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对以上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 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0. 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数据中,血清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血压的水平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单因素分析显著性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尿酸、高血压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00,OR=1. 012; P=0. 016,OR=0. 302)。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的相关性。急性脑梗死发生风险随血清尿酸水平升高而升高。 关雪莲 胡婧 毕胜 卢晓蕾 杨慧 侯丽淳 王秀萍 王辰 李培育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尿酸 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 mRNA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外周血干扰素(IFN)-γ、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96例脑出血患者均为发病6 h内来诊,按发病距采血时间分为≤6 h组、>6 h且≤24 h组、>24 h且≤72 h组和>72 h组。另选24例正常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IFN-γ的水平及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TIM-3 mRNA的表达。结果各实验组IFN-γ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IFN-γ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各实验组TIM-3 m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 h且≤72 h组TIM-3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IFN-γ、TIM-3的表达增加,IFN-γ和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 毕胜 刘群 范佳 李冬 王李鸣 赵岩岩 关雪莲 侯丽淳 田嘉莹 王增冕 李晓涛 李培育关键词:干扰素(IFN)-Γ 神经内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名神经内科临床实习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LBL传统教学组,每组20名学生,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理论考试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践技能成绩中PBL教学组的学生显著高于LBL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神经内科的临床教学质量,提高实习生的临床实践及病例分析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雪莲 胡婧 毕胜 杨慧 王秀萍 曲红玉 侯丽淳 王辰 石磊 李培育关键词:神经内科 PBL教学方法 酸枣仁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焦虑性失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5-HT、DA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焦虑性失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5-HT、D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0月就诊的98例焦虑性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黛力新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酸枣仁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两组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失眠临床疗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治疗前后焦虑程度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浓度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 84%,显著高于对照组65. 31%(x2=10. 242,P <0. 01); 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 621,P <0. 01);血清5-HT、DA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 727、2. 348,P <0. 01,P <0. 05)。结论:酸枣仁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焦虑性失眠可提升临床疗效,进一步缓解焦虑情绪,可能与调节5-HT、DA浓度有关。 李培育 关雪莲关键词:焦虑性失眠 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IM)-3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脑出血发病中的意义。方法行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48例按发病距手术取材时间分为≤6 h组、6~24 h组、24~72 h组和>72 h组,每组12例。另选取远离血肿的脑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IM-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TIM-3 m 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各实验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4~72 h组血肿周围组织中TIM-3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RT-PCR法检测血肿周围组织TIM-3的表达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结论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TIM-3的表达在发病6 h后增高,24~72 h达最高,72 h后降低。TIM-3参与脑出血后的病理过程,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毕胜 刘群 范佳 李冬 王李鸣 赵岩岩 关雪莲 侯丽淳 田嘉莹 王增冕 李晓涛 李培育关键词:脑出血 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IL-17与NF-κBp65的表达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与核因子(NF)-κBp65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假手术组,出血组,每组30只。选取6、24 h,3、7、14 d五个时间点。RT-PCR法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组织中IL-17 m RNA,NF-κBp65 m 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与假手术组IL-17 m RNA与NF-κBp65 m RNA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同一时间点,出血组IL-17 m RNA与NF-κBp65 m RNA的表达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各时间点,出血组IL-17 m RNA、NF-κBp65 m RNA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出血组IL-17 m RNA与NF-κBp65 m RNA的表达在脑出血后7 d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结论 IL-17 m RNA与NF-κBp65 m RNA的表达在脑出血后6 h就开始增加,7 d高于6、24 h,3、14 d。IL-17与NF-κBp65参与脑出血后的炎症反应。 毕胜 李冬 王李鸣 赵岩岩 关雪莲 侯丽淳 田嘉莹 王增冕 李晓涛 李培育关键词:脑出血 IL-17 NF-ΚBP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