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奇林

作品数:18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脏
  • 10篇先天
  • 10篇先天性
  • 9篇心脏病
  • 8篇先天性心脏
  • 8篇先天性心脏病
  • 7篇动脉
  • 6篇手术
  • 5篇外科
  • 4篇心脏外科
  • 4篇氧化碳
  • 4篇二氧化碳
  • 3篇心脏外科手
  • 3篇心脏外科手术
  • 3篇术野
  • 3篇体外循环
  • 3篇体外循环手术
  • 3篇主动脉
  • 3篇主动脉弓
  • 3篇外科手术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作者

  • 18篇李晓峰
  • 18篇柏松
  • 18篇李奇林
  • 13篇郑佳
  • 8篇赵宇东
  • 8篇刘晖
  • 8篇郭健
  • 8篇童峰
  • 7篇丁楠
  • 4篇李培
  • 3篇宋振江
  • 3篇袁峰
  • 2篇沈磊
  • 2篇袁锋
  • 2篇杨阳
  • 1篇伏利兵
  • 1篇李仲智
  • 1篇欧阳川
  • 1篇郭颖
  • 1篇刘迎龙

传媒

  • 3篇临床小儿外科...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部CT及气道重建对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气道异常的意义
2022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合并气道异常的术前筛查结果,探讨经胸部CT及气道重建检查的意义,及对合并气道狭窄的先心病患儿围术期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12月31日住我科的先心病患儿230例,术前全部行胸部CT及气道重建检查。其中男125例,女105例;年龄0.17~156.00(17.60±21.60)个月;体重2.2~55.0(10.1±5.7)kg。根据手术是否应用体外循环分为体外循环组(n=197)及非体外循环组(n=33)。结果:230例患儿中气管支气管畸形检出率为5.7%(13/230),气道狭窄检出率为40.0%(92/230)。体外循环组中气道异常与无气道异常患儿在年龄、体重、术前肺动脉高压程度、术前有无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有无气管支气管畸形、呼吸机辅助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体外循环组中气道异常与无气道异常患儿在术前有无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外循环组的患儿合并气道异常、气道狭窄部位及程度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总住院时间、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转归均相关;气管支气管畸形与ICU滞留时间相关。结论:先心病合并气道异常最常见的是气道狭窄,其次是气管支气管畸形等,胸部CT及气道重建可明确诊断。气道异常往往影响先心病围术期的治疗,加强术前筛查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童峰郭张科范凡李晓峰郑佳李奇林李培柏松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气道狭窄胸部CT气道重建
不同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心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究不同水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对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的心脑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83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的资料。采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作为间接的、持续性指标来反映PaCO_(2),记录术前(T_(1))、切心包(T_(2))、停体外循环(T_(3))、停超滤(T_(4))及术毕(T_(5))时点的PETCO_(2),除T_(3)时点PaCO_(2)不受呼吸条件影响外,在其余时点PETCO_(2)为30~<40 mmHg(1 mmHg=0.133 kPa)的婴儿为低二氧化碳组(LP组,34例),PETCO_(2)为40~<50 mmHg的婴儿为高二氧化碳组(HP组,49例)。记录实验室指标,T_(1)、T_(4)时点动脉血气分析结果,T_(1)~T_(5)时点呼吸参数、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_(2))、脑血流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术后1 d,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高于术前3 d,但HP组低于LP组(P<0.05)。HP组T_(1)、T_(4)时点PaCO_(2)水平均高于LP组[(38±5)mmHg比(31±4)mmHg、(44±6)mmHg比(36±4)mmHg](均P<0.001)。HP组T_(1)~T_(5)时点分钟通气量、呼吸频率均低于LP组,PETCO_(2)水平均高于LP组(均P<0.05)。除T_(3)时点外,HP组各时点rScO_(2)、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均高于L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婴儿PETCO_(2)与PaCO_(2)呈正相关(P<0.001)。结论通过精准管理将PaCO_(2)维持在正常偏高水平,可以安全有效地减轻室间隔缺损手术婴儿的心脑损伤。
范凡郭颖欧阳川刘迎龙谢思远柏松童峰郑佳郭张科李奇林李晓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器官损伤二氧化碳
应用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瓣的研究
2009年
目的总结8例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瓣在婴幼儿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以白体心包构建三瓣叶肺动脉瓣行右室流出道重建术,并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研究8例患儿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平均ICU治疗时间(46±12.5)h,平均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22±6.7)h,术后存在少量瓣膜返流3例,出ICU时SaO2为0.96±0.02。经(22±7.6)个月随访,均无管道钙化征象;2例轻度瓣膜返流,1例中度返流合并瓣膜水平之上狭窄。2年管道无功能障碍率为87.5%。结论自体心包塑型三瓣叶肺动脉瓣在婴幼儿,尤其是管道直径〈15mm的右室流出道重建术中具有良好的中期效果。
李晓峰李奇林柏松郭健袁峰刘晖赵宇东李仲智
关键词:心包肺动脉瓣
儿童心脏脂肪母细胞瘤一例
2021年
患儿女,15月龄,以"孕6个月余排畸检查发现肺动脉狭窄,生后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入院。平日除活动后偶有口唇发绀以外无特异临床表现。入院后行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肺动脉瓣上有一9.6 mm×9.2 mm近圆形异常囊性占位,内部呈无回声区,外壁呈中强回声,导致肺动脉瓣上形成狭窄(图1),狭窄区压差为61 mmHg(1 mmHg=0.133 kPa);房间隔中段回声断续脱失,累及范围约18.5 mm×15.0 mm×21.5 mm。术前诊断:①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继发孔、筛孔型);②肺动脉瓣囊性占位(性质待定);③肺动脉瓣上狭窄(继发性);④三尖瓣反流(少量)。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心脏中度扩大,右心增大为主。肺动脉轻度扩张,压力不高,主动脉:肺动脉口径之比为=1∶1.2。
郭张科柏松郑佳童峰李晓峰李奇林卫海燕伏利兵
关键词:肺动脉瓣肺动脉狭窄囊性占位
闭式心房间隔扩张手术刀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闭式心房间隔扩张手术刀,包括刀体和刀鞘;刀体包括刀杆、刀柄和刀尖;刀柄连接所述刀杆一端,刀柄侧面设有刻度线,尾端设有刀刃方向指示线;刀杆设有外螺纹、刀杆另一端连接所述刀尖;刀鞘为中空管状结构,刀鞘的内壁设...
范凡李奇林李晓峰柏松
文献传递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1日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心脏中心27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行外科手术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7例;年龄(10.96±12.08) 个月,体重(7.70±3.13) kg。法洛四联症14例,室间隔缺损9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肺动脉吊带1例;单纯双主动脉弓2例;均合并右位主动脉弓。其中13例合并血管环畸形,包括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和双主动脉弓畸形。所有患儿均接受手术治疗,在矫治心内畸形的同时,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移植,矫治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畸形,双主动脉弓主要是切断一侧非优势弓。 结果 围术期死亡3例,其中1例术后无法停体外循环死亡,1例未合并血管环的患儿术后7 d死亡,1例合并双主动脉弓患儿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死亡;1例放弃治疗。随访23例,随访时间3~17个月,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内畸形矫治满意,恢复良好,双侧上肢动脉波动良好。 结论 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右位主动脉弓患者行外科矫治时应慎重,术前尽量完善相关检查,选择增强CT、磁共振成像检查,明确诊断,制定手术计划。一期同期矫治血管环畸形及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效果满意,近期效果良好。
郭健李晓峰刘晖袁峰柏松赵宇东丁楠郑佳李奇林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血管环右位主动脉弓
双主动脉弓的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双主动脉弓畸形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1例双主动脉弓患儿,其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79个月,平均(14.52&#177;16.95)个月;体重4....
丁楠李奇林李晓峰郭健柏松刘晖宋振江赵宇东郑佳沈磊
关键词:双主动脉弓心脏外科手术
二氧化碳术野填充技术在儿童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排气应用效果
2023年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二氧化碳术野填充装置在儿童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手术中的排气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进行右腋下小切口入路体外循环手术的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1例,按术中排气方法分为不应用二氧化碳术野填充装置的对照组(41例)和在外科传统手法排气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术野填充装置进行辅助排气的观察组(30例)。比较2组围手术期动脉血气相关指标、血生化及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心脏复跳异常及干预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37.4±5.4)mmHg(1 mmHg=0.133 kPa)比(42.4±5.8)mmHg]、pH值、碱剩余、血乳酸及回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后首次动脉血气测得PaC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天2组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2组患儿心脏复跳异常、ST段异常抬高、心律失常、复跳异常患儿进行临床干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入路行体外循环手术患儿在外科传统手法排气基础上加用二氧化碳术野填充技术,可减少术中异常复跳情况的发生及干预,同时可以使术中PaCO_(2)维持于正常值范围高限,且未发生高碳酸血症,对于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郭张科李志敏范凡童峰郑佳李奇林李培柏松李晓峰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右腋下小切口
儿童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就诊的所有单纯的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患儿临床资料。共37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女15例,男22例;所有患儿均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增强CT检查确诊,诊断时年龄为(15.5±20.5)个月,范围为1个月14 d至6岁7个月。37例患儿中,有10例放弃治疗离院,余27例均接受了积极治疗。27例接受治疗的患儿中,19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为成人型,8例为婴儿型;1例术前突发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6例接受了手术治疗。26例手术患儿中,仅1例二尖瓣无反流,余25例均存在反流,且其中1例同时合并左心室室壁瘤。对所有离院或出院患儿进行随访,分析影响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6例手术患儿中,术后在院死亡3例,其余23例痊愈出院后存活良好。10例放弃治疗离院患儿中,除1例因左、右冠状动脉之间存在丰富侧支血管存活至今,其余9例均于离院后1年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射血分数、术前左心室后壁运动幅度、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侧支循环为婴儿型是导致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射血分数、侧支循环为婴儿型、合并室壁瘤是导致患儿术后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和心脏增强CT检查是诊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畸形较为良好的影像学方法,手术是该疾病唯一的治疗手段。诊断明确应及早行手术治疗,手术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后可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郭张科柏松郑佳童峰李晓峰李奇林李培
关键词: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畸形肺动脉
255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治疗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单中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C)手术治疗的早中期效果。方法:连续入组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外科收治并进行手术治疗的0~3岁TAPVC患儿共255例。按照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0~6个月组(A组,n=195)和6个月以上~3岁组(B组,n=60),总结其临床特点,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早期死亡(住院期间死亡或放弃治疗或出院后1月内死亡)、中期死亡(出院后且在术后1个月以上死亡)情况以及肺静脉梗阻(PVO)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9个月(4 h~3岁),中位体重为5.2 kg(2.5~15.0 kg);解剖分型包括:心上型120例(47.1%),心内型110例(43.1%),心下型4例(1.6%),混合型21例(8.2%)。所有患儿均有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术前伴PVO 60例(23.5%),重度肺动脉高压(PH)144例(56.5%),中-重度三尖瓣反流152例(59.6%)。术后早期死亡16例(6.3%),均为A组患儿,主要死亡原因为低心排综合征、PH危象导致心力衰竭。239例患儿存活出院,其中有随访资料者237例(99.2%,237/239),随访中位时间为3.6年(1.0个月~11.0年)。中期死亡5例(2.1%,5/237),其中A组4例,B组1例,且均死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原因主要为术后PVO、重症肺炎、呼吸循环衰竭。术后PVO 31例(13.1%,31/237),其中A组28例(90.3%,28/31),5例(16.1%,5/31)在术后中期死亡。结论:不同年龄段的TAPVC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异:6个月以上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6个月患儿合并PVO、中重度三尖瓣反流、重度PH的比例均较高,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较高。PVO是TAPVC矫正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影响术后中远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低龄患儿术后PVO发生率尤其高。
郭张科杜军利李晓峰柏松郑佳童峰李奇林范凡李培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随访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