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小妹

作品数:17 被引量:187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6篇乳腺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瘤
  • 6篇基因
  • 4篇乳腺癌
  • 4篇受体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4篇激素
  • 4篇恶性
  • 3篇凋亡
  • 3篇紫杉
  • 3篇紫杉醇
  • 3篇细胞凋亡
  • 3篇激素受体
  • 3篇雌激素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针吸

机构

  • 17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李小妹
  • 12篇朱伟萍
  • 11篇许良中
  • 10篇金爱萍
  • 6篇何开玲
  • 6篇张泰明
  • 4篇周晓燕
  • 4篇徐薇苓
  • 3篇杨文涛
  • 2篇刘尚廉
  • 2篇陈莲
  • 2篇田晓峰
  • 2篇肖现民
  • 1篇张惜阴
  • 1篇薛崇德
  • 1篇黄抗美
  • 1篇唐锦霞
  • 1篇杨庆尧
  • 1篇陈忠伟
  • 1篇姚连生

传媒

  • 4篇中国癌症杂志
  • 4篇上海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肿瘤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南通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3篇2000
  • 5篇1999
  • 1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8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例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目的研究乳腺疾病针吸细胞学标本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200例乳腺病的ER和PR表达情况。结果在良、恶性乳腺疾病中,ER的表达无显著差异(63.5%和60.2%,P>0.05),PR的表达则有显著差异(57.9%和47.3%,PM<0.05)。乳腺病患者绝经前后ER、PR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ER和PR表达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01)。结论针吸细胞学标本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ER和PR表达,可以帮助判断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指导内分泌治疗。
郑颂国李小妹许良中陈忠伟徐维萍沈兆忠罗建民
关键词:乳腺疾病
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与临床关系探讨被引量:2
1997年
目的了解成神经细胞瘤雌激素受体(ER),探索新疗法。方法运用酶联亲和组织化学法检测成神经细胞瘤29例,选择3例ER阳性的Ⅳ期患儿,加用三苯氧胺治疗。结果ER阳性率517%(15/29)。其中<1岁组阳性率为2/3(例),1~3岁为2/8(例),4~6岁为3/10(例),7~10岁为8/8(例)。病理预后较好类型者ER阳性率为167%(1/6),而预后差类型者为684%(13/19),显著高于前者(P<005)。3例患儿服用三苯氧胺后疼痛症状暂时缓解或存活期延长。结论成神经细胞瘤ER阳性率较高,ER可作为成神经细胞瘤预后的指标。三苯氧胺是潜在的治疗药物。
肖现民陈莲徐薇苓李小妹
关键词:受体雌激素成神经细胞瘤三苯氧胺儿童
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特征及意义被引量:3
1997年
观察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的特征,探讨其发生机制。用TUNEL法检测调亡细胞,观察其特征,以每平方毫米面积中的凋亡细胞数作为凋亡指数(apoptoticindex,AI);用枸椽酸-微波-ABC法检测PCNA表达并以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作为增殖指数(PCNAindex,PI)。结果:与反应性增生相比,在大多数淋巴瘤类型中AI显著减小,PI显著增大,而AI/PI在所有淋巴瘤类型中均显著减小。结论:所用检测方法客观而敏感;细胞凋亡减少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小淋巴细胞性、滤泡性、弥漫小裂细胞性淋巴瘤发生的主要原因;AI/PI可能是诊断恶性淋巴瘤、评价其生物学行为的可靠参数。
周晓燕许良中朱伟萍金爱萍李小妹张泰明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免疫组织化学
小儿恶性实体瘤雌激素受体被引量:2
1994年
对63例小儿常见恶性实体瘤石蜡切片进行雌激素受体(ER)酶联系和组化检测。ER阳性率睾丸内胚窦瘤为60%(6/10),性腺外内胚窦瘤80%(4/5),神经母细胞瘤60%(9/15),肾母细胞瘤29%(4/14),横纹肌肉瘤与非何杰金淋巴瘤为0(0/11和0/6)。小儿恶性肿瘤ER检测对揭示肿瘤病因、指导内分泌治疗和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肖现民徐薇苓陈莲薛崇德王仲秋李小妹周丽君
关键词:受体雌激素睾丸肿瘤儿童
鼻咽癌的癌基因与抗癌基因癌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5
1997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58例鼻咽癌和24例鼻咽良性疾患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N—ras,c-myc,c—erbB—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IUNA)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鼻咽癌中EGFR,N—ras,c-myc,P53和c-erbB-2的阳性率分别为29.3%,17.2%,12%,8.6%和12%。鼻咽癌中PCNA的阳性率为17.91%,鼻咽良性疾患为6.67%,两者有极显著的差别(t=2.47,P<0.02)。P53阳性的鼻咽癌患者EGFR均为阳性,这些病例的PCNA均在20%以上。
许良中张有望朱伟萍张泰明金爱萍李小妹
关键词:鼻咽肿瘤癌基因抗癌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EGFR
PCR检测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方法学探讨被引量:13
1999年
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是当今肿瘤病理学上最感棘手的问题。除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外,分子水平的诊断已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ML中出现克隆性的免疫球蛋白(Ig)或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已为大家所熟悉,并被用于淋巴瘤的辅助诊断。基因重排经典的检测方法...
田晓峰许良中何开玲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基因重排聚合酶链反应
熊果酸与齐墩果酸体外抗Jurkat淋巴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0
1999年
目的 探讨三萜酸类中药成份熊果酸(UA)与齐墩果酸(OA)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的影响,从而为开发应用于治疗淋巴瘤的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用药物处理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HE染色和流式细胞技术(FCM),研究药物的细胞毒活性、以及药物引起的细胞形态和细胞周期变化。 结果 100μmol浓度的UA和OA处理Jurkat细胞6~12小时,细胞死亡及裂解碎片增多,至12小时大部分细胞破碎死亡,以UA作用更为明显。50μmol浓度的UA和OA处理48小时,可见部分细胞空泡变性,细胞碎片少见。OA处理后的Jurkat细胞核浓集。IC50分别为UA75μmol和OA150μmol。FCM分析显示:100μmol时,G0G1期细胞增多明显,50μmol浓度孵育48小时G2M期细胞增多,而G0G1期变化不大。 结论 UA和OA对T细胞淋巴瘤Jurkat具有明显的抗瘤活性,UA明显强于OA。机理可能是对G0G1期细胞起细胞毒作用(100μmol),在G2M期抑制细胞增殖(50μmol)。
李杰许良中朱伟萍张太明李小妹金爱萍黄抗美李栋良杨庆尧
关键词:熊果酸齐墩果酸淋巴瘤细胞周期
bcl-2基因家族在紫杉醇介导BJAB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19
2000年
目的 观察抗微管新药紫杉醇对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BJAB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 ,并进一步研究bcl 2基因家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BJAB细胞 ,观察其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DNA含量的改变并做DNA片段分析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RT PCR法观察在紫杉醇作用过程中bcl 2基因家族的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能抑制BJAB细胞生长 ,抑制作用首先表现为G2 /M期阻滞 ,一定时间后出现细胞凋亡 ,并显示剂量和时间效应。在这一过程中 ,bcl 2转录及蛋白表达下降 ,并出现bcl xs的转录。结论 紫杉醇可诱导BJAB细胞凋亡 ,这为其应用于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依据。bcl 2和bcl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张太明朱伟萍李小妹金爱萍
关键词:BCL-2基因紫杉醇细胞凋亡
用PCR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IgH基因重排被引量:7
1999年
用PCR方法检测克隆性IgH基因重排正在成为B细胞淋巴瘤基因诊断的有效手段。与Southern分析法相比,前者有明显的优点:快速简便,标本用量少并可用于石蜡切片,无放射性危害等。PCR所用引物是辨认IgH基因可变区(V)和连接区(J)中存在的相对保守...
田晓峰许良中朱伟萍张泰明李小妹金爱萍何开玲
关键词: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IGH基因基因重排
紫杉醇诱导Jurkat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00年
目的 观察抗微管药物紫杉醇对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Jurkat是否具有凋亡诱导作用 ,并进一步研究bcl 2基因家族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紫杉醇作用于Jurkat细胞 ,观察其作用的时间效应及剂量效应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形态变化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DNA含量的改变并作DNA片段分析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观察在紫杉醇作用过程中凋亡调节基因bcl 2家族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紫杉醇能抑制Jurkat细胞生长 ,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 ,主要引起细胞凋亡 ,并显示剂量和时间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bax转录及蛋白表达增加 ,并出现bcl xs的转录。结论 紫杉醇能特异地诱导Jurkat细胞凋亡 ,这为紫杉醇应用于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并为研究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提供了极好的模型 ,bax和bcl xs参与了紫杉醇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
周晓燕许良中何开玲张太明朱伟萍李小妹金爱萍
关键词:紫杉醇细胞凋亡细胞株JURKATT细胞淋巴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