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尚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正畸
  • 4篇疗效
  • 4篇口腔
  • 2篇信号
  • 2篇牙周
  • 2篇上颌
  • 2篇手术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埋伏
  • 2篇口腔正畸
  • 2篇尖牙
  • 2篇矫治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B
  • 1篇心理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影响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修复残根残冠

机构

  • 15篇商丘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作者

  • 15篇李尚峰
  • 3篇李继东
  • 2篇张丽君
  • 1篇徐家友
  • 1篇李可兴
  • 1篇王林
  • 1篇刘运岭
  • 1篇徐宝华

传媒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2篇全科口腔医学...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国际精神病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比口腔正畸排齐整平阶段两种牵引尖牙方法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对两种牵引尖牙方法应用于口腔正畸排齐整平阶段的价值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口腔正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牵引尖牙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轻弹力牵引法,对照组采用Lace-back牵引法,并对两组患者排齐后的尖牙旋转度、尖牙间宽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尖牙旋转度、尖牙间宽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轻弹力牵引法对口腔正畸患者进行排齐整平,对于患者牙列改善情况更为有利,值得临床推广。
徐宝华李尚峰
关键词:口腔正畸
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在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在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科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接收的58例替牙期上颌唇侧倒置埋伏中切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标准方丝弓技术进行矫治,观察组28例采用改良式正畸固定矫治装置进行正畸牵引矫治.比较两组患者疗程、复查次数、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牙根长度及牙槽骨状况.结果 对照组平均矫治时间为(14.7±3.6)个月,平均复查次数为(18.5±5.3)次;观察组平均矫治时间为(7.2±1.8)个月,平均复查次数为(10.1±1.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9,P=0.000;t=13.57,P=0.003).观察组患者矫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5.71%vs.46.67%; x2=9.774,P=0.002),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0.71%vs.43.33%; x2=7.714,P=0.006).治疗后,对照组患牙唇、牙槽峭顶到CEJ长度均较同名牙长,牙根长度,牙根唇、舌侧被牙槽骨包绕长度占总根长的比例均较同名牙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牙唇、牙槽峭顶到CEJ长度,牙根长度,牙根唇、舌侧被牙槽骨包绕长度占总根长的比例与同名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替牙期埋伏上颌中切牙患者,改良Nance弓治疗能够有效对患牙进行矫正,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李尚峰
关键词:改良NANCE弓标准方丝弓
婴幼儿鹅口疮治疗100例疗效观察
2004年
李尚峰
关键词:念珠菌病
手术与正畸联合治疗唇侧和腭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是常见的牙齿畸形,是第三磨牙后出现的埋伏阻生的牙齿,发生率约在1%~3%之间,不能影响了患者面部美观,也影响了患者正行的咀嚼能力,在治疗中,保存尖牙并将其引导入正常牙弓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选择了于我院治疗的46例上颌埋伏阻生尖牙患者,目的是观察手术与正畸联合治疗唇侧和腭侧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疗效和恢复时间,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埋伏阻生尖牙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颗埋伏阻生尖牙,共46颗牙。其中,
李尚峰
关键词:手术正畸疗效比较
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究特殊口腔正畸保持器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后需要佩戴保持器的牙颌畸形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佩戴Hawley保持器,观察组佩戴改良热压膜联冠透明器。结果两组患者的上、下颌尖牙牙弓宽度和磨牙牙弓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下颌Little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热压膜联冠透明器在口腔正畸中可有效促进患者牙列整齐度和牙列固位效果的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李尚峰
关键词:正畸保持器口腔正畸
大鼠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途径变化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大鼠正畸过程中牙周组织糖酵解途径变化。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正畸7 d组、正畸14 d组,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大鼠正畸治疗后牙齿移动距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表达水平;采用微量法检测大鼠牙槽骨组织中糖酵解途径关键酶丙酮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磷酸果糖激酶(PFK)的活性;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糖酵解上游调控因子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正畸7 d组[(0.476±0.017)mm]、正畸14 d组[(0.715±0.027)mm]大鼠牙齿移动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3、20.730,P<0.05)。正畸7 d组[(139.411±5.985)ng/ml]、正畸14 d组[(196.068±8.972)ng/ml]大鼠牙槽骨组织中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3.556±2.75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1、13.426,P<0.05)。正畸7 d组[(297.829±10.309)ng/ml]、正畸14 d组[(372.771±14.675)ng/ml]IL-1β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7.656±4.27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52、10.446,P<0.05)。正畸7 d组[(251.620±10.925)ng/ml]、正畸14 d组[(320.611±14.981)ng/ml]IL-6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94.633±4.39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56、12.749,P<0.05)。正畸7 d组[(109.654±5.093)U/mgprot]、正畸14 d组[(163.626±5.282)U/mg蛋白]大鼠牙槽骨组织中PK的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57.083±2.852)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63、9.532,P<0.05)。正畸7 d组[(120.173±7.187)U/mg蛋白]、正畸14 d组[(171.069±6.230)U/mg蛋白]LDH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78.421±4.030)U/mg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0、7.644,P<0.05)。正畸7 d组[(38.503±1.895)U/mg蛋白]、正畸14 d组[(51.411±3.095)U/mg蛋白]PFK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张丽君李继东李尚峰马艳蕊
关键词:正畸糖酵解缺氧诱导因子-1Α
微小RNA-149通过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影响鳞状细胞癌的增殖与侵袭
2018年
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激活可能是鳞状细胞癌(OSCC)发病的重要原因。微小RNA(miRNA,miR)-149被认为是一种“抑癌miRNA”。miR-149在OSCC中低表达,且miR-149基因多态性增加了患OSCC的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miR-149在OSCCKB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李尚峰徐志刚
关键词:鳞状细胞癌B细胞增殖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抑癌基因OSCC
不同根充糊剂根管治疗的疗效观察
2007年
李尚峰
关键词:根管疗法软膏
无托槽隐形矫治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牙周病致前牙间隙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病致前牙间隙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矫治疗法.比较两组临床效果、探诊深度、菌斑指数、前牙间隙关闭时间等各项参数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前牙间隙、牙齿松动、1-NA距、1-NA角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组各项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探诊深度均显著提升,但治疗组探诊深度[(1.69±0.26) mm]提升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6±0.18) mm](P<0.05);治疗后,治疗组菌斑指数(9.8%)、前牙间隙关闭时间[(2.0±0.9)月]、矫治器松动(0)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牙周病致前牙间隙进行无托槽隐形矫治,短期观察未见牙周组织损伤,临床效果确切,适用于轻中度牙周病致前牙间隙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李尚峰
关键词:牙周病学前牙间隙
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的应急治疗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慢性根尖周炎急性发作更为有效的应急治疗方法。方法 :对照组 (A组、B组 )采用常规根管应急治疗技术 ;观察组 (C组 )采用冠根向无压力技术预备根管 ,而后用 0 2 %氯乙定溶液冲洗根管 ,最后用 3 %双氧水棉捻轻放于根管中 ,开放引流。结果 :总体有效率A组 91 6 7% ,B组 93 33 % ;C组 99 17% ;显效率A组 6 6 6 7% ,B组6 6 6 7% ,C组 88 33 % ;无效或加重率A组 8 33 % ,B组 6 6 7% ,C组 0 83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上无明显差异 ( 0 0 1

李尚峰
关键词:应急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