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龙 作品数:10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面神经管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 2016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管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9月临床怀疑颞骨、鼻副窦病变行64排螺旋CT且无面神经疾病患者88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常规剂量组(A组)和三组不同扫描参数的低剂量组(B-D组),每组22例。常规剂量组使用参数为120 k V/240 m A,低剂量组的扫描参数分别为B组(100 k V/240 m A)、C组(100 k V/120 m A)、D组(100 k V/80 m A)。采集图像由2名放射诊断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分析,包括图像质量评分、记录图像噪声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的统计分析使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噪声分析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A、B、C、D四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0.0分(19.5,20.0)、19.5分(19.5,20.0)、19.5分(19.5,20.0)和19.5分(19.5,20.0),CT值分别为(2 258.43±90.65)Hu、(2 289.00±43.89)Hu、(2 298.82±46.86)Hu、(2 299.89±48.05)Hu,四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B、C、D三组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E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D组分别下降79.3%、79.2%最为显著,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 100 k V/80 m A可作为64排螺旋CT面神经管低剂量扫描优化参数阈值。 王伟 罗敏 李敏龙 谢刚 钱勇关键词:面神经管 低剂量扫描 64排螺旋CT 图像质量 64层螺旋CT在腹内疝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探讨腹内疝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腹内疝病例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腹内疝均表现为肠梗阻。22例显示疝口,并见“肠管异位聚集征”、“囊袋征”和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20例见“鸟嘴征”,15例见“靶征”。伴发肠扭转14例,显示肠管和肠系膜血管的“漩涡征”,14例均出现“绞窄征”,表现为肠壁增厚、血性腹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多平面重建对腹内疝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时准确诊断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作用。 姜萍 刘文军 罗敏 李敏龙关键词:腹内疝 超声在肠梗阻诊断及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020年 随着近年来超声仪器的进步,技术水平的提升,高分辨超声探头配合谐波成像,显著提高了超声对肠壁的实时分辨率,可动态评估肠蠕动。彩色多普勒可用于评价肠壁内血管化,脉冲多普勒可用于定量腹腔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等,且具有成本低,无辐射,无侵入及安全、可重复性强等特点,以致超声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超声对肠梗阻的检测方式,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对临床的管理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探讨超声在肠梗阻诊断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孙冲 孙冲 李敏龙关键词:肠梗阻 超声诊断 颅骨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侵及上矢状窦1例 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女 16岁。因“头部包块进行性长大6^+月”入院。入院杳体:头右前额部可们及一约4cm×6cm包块,可见一条K约4cm纵型皮肤陈旧性疤痕,色呈皮肤色,无渗液,无红肿.质硬.小活动,边界不清未扪及搏动;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颅CT平扫示:额骨及右侧顶骨膨胀性骨质破坏,CT值约57~651HU.其内晕蜂窝状改变,病灶跨越中线及冠状缝.向颅内、外膨隆,栩邻额顶叶受压.增强扫描病灶内有不均匀强化(咊1.2);头部C1、血管成像(CTA)相邻上矢状窦琏本闭塞(图3),分界小清,颅内动脉未见确切异常。影像诊断考虑颅骨良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李敏龙 姜萍关键词:颅骨 海绵状血管瘤 上矢状窦 颈部椎旁间隙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一例 被引量:1 2019年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发项部包块2年余而入院,偶有疼痛。查体:左侧项部见一巨大肿物,约8 cm×6 cm大小,质地中等,动度可,无压痛。影像学表现:CT示颈椎左后头夹肌深面软组织肿块,膨胀性生长,以稍低密度为主,伴有少许斑点及条状钙化,边界清楚,增强后边缘明显不均匀强化,血供丰富,由左侧椎动脉、枕动脉分支供血(图1、2)。 李敏龙 罗敏 姜萍关键词:颈部肿瘤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腹腔镜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腹腔镜手术结合CTA观察腹股沟疝患者死冠血管,研究死冠血管的解剖学特点及在不同类型疝患者中存在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3例,女性15例,年龄(61.0±15.5)岁,均临床诊断为腹股沟疝(直疝或斜疝),住院期间进行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前行CT检查,对死冠血管存在情况及数据进行采集,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48例腹股沟疝患者共56侧腹股沟疝(直疝21侧,斜疝35侧),死冠血管出现率58.9%(33/56),距离耻骨联合中点水平距离为(54.4±6.9)mm,动脉直径为(2.2±0.8)mm,明显小于静脉直径[(2.8±1.1)mm,P<0.05]。在腹股沟直疝中死冠血管总出现率明显低于斜疝(P<0.05),其中死冠动脉出现率也明显低于斜疝(P<0.05)。男性患者死冠动静脉出现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5),同时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更高,血管直径更大,直疝患者的发病年龄大于斜疝患者(P<0.05)。结论死冠血管在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出现率较高,男性出现率高于女性;该血管参与构成腹股沟区血供,能减缓该区域腹壁退化。 付召军 魏健 杨玉辉 李敏龙 田晓军 胡楠关键词:腹腔镜 CTA 腹股沟疝 出现率 CT误诊大网膜扭转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病例资料 患者,男,50岁,因腹痛2天入院。查体:右腹部压痛、反跳痛,以右下腹为甚,无肌紧张,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其余查体未见特殊。既往史:15年前因阑尾炎行保守治疗。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6×10^9/L。 贺友才 李敏龙 雷跃华关键词:大网膜扭转 急腹症 超声检查在小儿胃肠道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现状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3 2020年 胃肠道梗阻性疾病是小儿人群常见的疾病,但由于其发病部位、机制以及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常有多个病种类型[1-2]。起病急骤、发病机制复杂以及预后不良均为绝大多数胃肠道梗阻性疾病患儿的共同特点,由此提示,早期明确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是改善该类患儿预后的关键,尤其是早期的正确诊断对患儿的预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4]。 孙冲 李敏龙关键词:超声检查 胃食管反流 肠套叠 异柠檬酸脱氢酶-1基因突变与脑胶质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20年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肿瘤,具有较高的异质性,其发病率约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左右[1]。在脑胶质瘤中,恶性脑胶质瘤在临床上更为常见,有研究数据表明,约占恶性肿瘤的80%[2]。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WHO分级对脑胶质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级越高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故早期诊断并及时对病情变化进行准确判断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故明确脑胶质瘤的发病机理为首要关注内容[3]。 李敏龙 姜萍 罗敏关键词:脑胶质瘤 基因突变 磁共振成像 分子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