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宇
-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成骨诱导脂肪基质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体内成骨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12年
- 背景:以往研究认为,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通过转化为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进而修复骨缺损,然而并没有明确结论证实。目的:将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复合支架材料分别植入骨缺损区和非骨区,根据是否成骨,验证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是否转化为成骨细胞。方法:取12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术区牙齿,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一侧术区,空白侧留作对照;另外在犬背部皮下肌肉区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及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术后6周及12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在骨缺损区成骨,在肌肉区未形成新骨;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在肌肉区形成新骨。提示成骨诱导并不能将脂肪基质细胞转化为成骨细胞,其确切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李晓宇姚金凤刘政华蔡剑波
-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成骨诱导骨缺损干细胞
- 17例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7例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治疗,颌间牵引14~28 d后行颞下颌关节功能训练。结果 3例低位骨折患者保守治疗14 d后无效,12例治疗效果良好,1例出现偏侧咬合,1例出现轻度张口受限。结论对于无严重移位或颞下颌关节脱位的儿童髁突骨折患者,采取牙弓夹板结扎固定配合正畸固定矫治器的方法可取得较良好的治疗效果。
- 李晓宇刘政华蔡剑波
- 关键词:保守治疗颌间牵引
-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脂肪组织中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作为体内组织工程骨的构建场所,非骨组织的选择至关重要。早期研究大多选用肌肉作为异位骨移植物的构建区域,但其位置较深,可利用面积小、手术操作复杂,不利于临床推广。目的:采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探索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不同非骨组织中构建骨移植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家犬的背部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为构建区,分别植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以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于移植后4,8,12,16周取样进行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组织学检测,观察其构建过程,比较各个观测时间内,不同构建区的骨移植物中新骨组织的形成情况,评价不同非骨构建区域对体内骨组织骨移植物形成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支架在肌肉组织和脂肪两处非骨组织中均可形成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在构建初期,肌肉组中新骨形成的时间比脂肪组早,骨量也较多,但随着构建时间的延长,两组的新生骨量差异逐渐减小。提示,应用体内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肌肉和脂肪组织均可构建出具有生命活性的自体骨移植物。与肌肉组织比较,脂肪组织面积宽广,位置浅表,因此在脂肪组织中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更有临床应用前景。
- 姚金凤李晓宇王爱军梁芮包崇云陈治清
- 关键词:骨诱导磷酸钙陶瓷骨移植物脂肪
- 大孔孔径对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不同孔径大小对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的影响。方法:经过工艺改良制备出大孔孔径可控的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对不同孔径的磷酸钙陶瓷诱导异位骨形成的时间分布和骨量进行了确切的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200~400μm相对于600~800μm和1000~1200μm的孔径,最有利于骨诱导现象的发生,600~800μm次之,1000~1200μm最差。结论:大孔孔径对磷酸钙陶瓷骨诱导性有显著影响。本实验为高骨诱导性的陶瓷材料的优化设计和研发提供依据,同时也为骨诱导现象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 姚金凤李晓宇张筱薇梁芮包崇云陈治清
- 关键词:磷酸钙陶瓷骨诱导
- 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为支架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狗下颌骨箱状缺损
- 2012年
- 背景:应用不外加生长因子或细胞而具有骨诱导性的生物材料,在非骨部位构建骨移植物,即体内组织工程骨,其在修复箱状及节段性骨缺损方面,具有更可行的前景。目的:采用骨诱导性钙磷陶瓷材料构建体内组织工程化类骨移植物,探索其应用于修复实验动物下颌骨箱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以骨诱导性磷酸钙陶瓷材料为支架植入狗肌肉内构建体内组织工程骨,同期在狗自体下颌骨左右两侧各拔除牙弓中段牙2颗,形成约20mm无牙区。8周后在无牙区形成箱状缺损,同期取出支架即刻移植入一侧自体下颌骨缺损区,对侧骨缺损区直接移植入未经体内构建的磷酸钙陶瓷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经肌肉内构建的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的力学性能较单纯磷酸钙陶瓷有明显提高。颌骨缺损区的核吸收强度明显强于对照区,其移植物内长入的骨组织较多,两者的成骨面积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在修复颌骨大范围缺损中,体内组织工程骨移植物较单纯骨磷酸钙陶瓷替代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力学和生物学优势,修复效果显著,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姚金凤李晓宇梁志刚梁芮包崇云陈治清
- 关键词:骨缺损
- 脂肪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以往实验认为,只有经过成骨诱导后的脂肪基质细胞才能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然而成骨诱导周期过程复杂,延长了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和花费。目的:探讨未经过成骨诱导的犬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犬下颌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取12个月龄犬背部皮下脂肪,经胶原酶消化法获得单个核细胞,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与双相磷酸钙陶瓷形成支架复合物。在犬下颌骨两侧制备长20mm、高10mm的箱状缺损,拔除缺损区牙齿,分别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和单纯双相磷酸钙陶瓷支架,不进行干预的区域作为空白对照。植入后4周及8周经组织学检测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支架植入后4周,部分支架材料降解,缺损区形成新生骨,双相磷酸钙陶瓷组成骨量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形成少量新骨及部分新生血管。8周时,两组形成更多的新骨,广泛分布于骨缺损区域,但双相磷酸钙陶瓷组仍明显少于细胞支架复合物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脂肪基质细胞复合双相磷酸钙陶瓷可在体内成骨,不经过体外成骨诱导的脂肪基质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可修复下颌骨缺损。
- 李晓宇姚金凤刘政华蔡剑波
-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颌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