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正男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高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舆论
  • 2篇舆论调查
  • 2篇民主
  • 2篇民主理论
  • 2篇民主模式
  • 1篇东北亚
  • 1篇东北亚安全
  • 1篇对象国
  • 1篇多边安全合作
  • 1篇多边安全合作...
  • 1篇多边外交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改革
  • 1篇中关关系
  • 1篇中国多边外交
  • 1篇中国角色
  • 1篇双边主义
  • 1篇外交
  • 1篇六方会谈
  • 1篇会谈

机构

  • 6篇高丽大学

作者

  • 6篇李正男

传媒

  • 2篇现代国际关系
  • 1篇当代亚太
  • 1篇韩国研究论丛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韩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及其对韩中关系的含义
2007年
一、序 2007年是韩国和中国建交15周年,自从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在1998年两国发展为面向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发展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在朝核六方会谈的进行过程当中,两国政府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紧密。这与最近频繁摩擦的韩美关系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么。
李正男
关键词:韩美关系舆论调查
中国多边外交在东北亚和平构想中的地位及其局限性被引量:8
2005年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中国外交开始强调多边主义。但中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是基于防御性的现实主义,多边主义只是双边主义的补充。这种观点在中国的东北亚地区和平构想中有直接表现。中国虽然主张在东北亚地区通过多边主义维持和平与稳定,但基本上认为在东北亚地区和平构想中,大国之间的实力均衡和双边主义是基础。从这一角度来看,六方会谈能否成为东北亚地区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美国的态度以及中美关系将成为决定性变量。
李正男
关键词:多边外交多边安全合作机制双边主义六方会谈中关关系
中国崛起:对周边国家是威胁还是机遇?被引量:2
2007年
在中国崛起之际,国际上出现了"中国威胁论"、"中等国家论"、"中国机遇论"和"责任大国论"等观点。然而,这些有关中国崛起的话题,只是集中于中国是否具有威胁亚洲和世界安全的能力,缺乏对中国如何评价自身崛起以及有无威胁周边国家意图的分析,而且没有分析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和应对。本研究依据对中国及其周边7个国家的舆论调查,比较分析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认识,证明有关中国是威胁或者是机遇等观点都太过片面。
李正男
关键词:舆论调查
“中国特色民主理论”:一种新的民主模式?
本文试图根据中国党和政府高层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关于民主的言论,辨析中国式民主是否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式民主的新的民主模式。本文认为,中国特色民主理论带来了中国治理结构的变化,同时保持了现行人民民主模式。它不是一种完全异于现...
李正男宋月红
“中国特色民主理论”:一种新的民主模式?
本文试图根据中国党和政府高层领导人和知识分子关于民主的言论,辨析中国式民主是否是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式民主的新的民主模式。本文认为,中国特色民主理论带来了中国治理结构的变化,同时保持了现行人民民主模式。它不是一种完全异于现...
Jung-Nam Lee李正男宋月红
关键词:政治改革民主模式
韩国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领域角色的认知被引量:8
2011年
本文以2011年韩国高丽大学亚细亚问题研究所和东亚研究所针对韩国普通民众与学者进行的Two Track舆论调查结果为基础,分析韩国学者与普通民众对中国在东北亚安全问题中角色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民众普遍认为中国将会成为G2国家或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主导国。但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崛起怀有非常不安的情绪,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威胁韩国家利益或成为朝鲜半岛不稳定因素之一。在东亚地区安全问题上,韩国民众支持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机制,但支持建立以中国为主导的安全合作机制的可能性不大。从韩国相关舆论调查结果看,中国的崛起并未获得周边国家的支持,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公共外交也未取得有效成果。只有使相关国家相信,中国国力的上升及其在东亚地区角色的扩大是地区和平和繁荣的必由之路,中国才能在地区安全合作机制建立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真正的地区主导国。
李正男
关键词:中国角色东北亚安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