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生
- 作品数:58 被引量:180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青年人才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红细胞数量梯度溶血素法用于血液/骨髓样本液基细胞制片术细胞形态及免疫标记观察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血液/骨髓样本液基细胞制片术的红细胞数量梯度溶血素法用于细胞形态及免疫标记观察,步骤为:测试样本红细胞计算;根据红细胞数量范围确定溶血素用量;溶血后样本洗涤及液基细胞制片机制片和染色观察,取计算所得样本...
- 高飞陈璐李永生
- 术中超声与X线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X线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为532例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取石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术中超声与X线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穿刺时间、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接受X线照射时间、取石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X线定位组穿刺时间平均(7.9±0.6)min,超声组平均(4.3±0.4)min,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性穿刺成功率X线定位组为81.3%,超声组为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定位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34±12)ml,超声组平均(97±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定位组术者X线暴露时间平均(4.9±1.3)min,超声组无暴露。取石成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X线定位相比,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取石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但学习曲线相对较长,经过系统地熟悉超声原理及准确定位后,可提高手术速度与效果。
- 谌惠明李永生徐跃光
- 关键词:肾结石X线
- IL-2、IFN-α、IFN-γ对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中B7-H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究IL-2、IFN-α和IFN-γ对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B7-H4表达的影响。方法:IL-2、IFN-α、IFN-γ处理786-0细胞24 h后,RT-PCR法检测B7-H4 mRNA的表达,ELISA法、免疫细胞化学法、流式细胞术检测B7-H4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显示,IL-2组(0.75±0.06)、IFN-α组(0.68±0.05)、IFN-γ组(0.95±0.08)786-0细胞中B7-H4 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细胞(0.30±0.03)(P<0.05)。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于786-0细胞膜与细胞质均可检测到B7-H4蛋白表达,IL-2、IFN-α、IFN-γ处理均可增加786-0细胞B7-H4蛋白的表达。ELISA结果显示,IL-2组[(44.89±0.97)ng/ml]、IFN-α组[(46.74±2.25)ng/ml]、IFN-γ组[(47.31±1.12)ng/ml]786-0细胞上清液中分泌型B7-H4的表达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4.42±1.69)ng/ml](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IL-2组[(44.89±0.94)%]、IFN-α组[(46.41±0.55)%]、IFN-γ组[(54.18±1.42)%]786-0细胞表面B7-H4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30.45±0.96)%](P<0.05)。结论:IL-2、IFN-α、IFN-γ在转录与翻译两个环节均可上调786-0细胞B7-H4的表达水平,其中以IFN-γ上调能力最强。
- 徐一鹏朱绍兴刘维辉李永生陈贵平王华赵阳李方印王宗平
- 关键词:肾透明细胞癌B7-H4IL-2IFN-ΑIFN-Γ
- 超声引导下Seldinger法与盲穿法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是泌尿外科常规手术之一,用以暂时或永久性引流膀胱内尿液、解除尿潴留。
- 陈剑晖郑怀颖李永生蔡伟忠
- 关键词:膀胱造口术穿刺术
- 睾丸扭转的诊治体会
- 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睾丸扭转病例的诊治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本组32例,年龄4~28岁,平均年龄1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4h~6天。左侧22例,右侧10例。无双侧同时发病。18例在...
- 李永生朱绍兴王彬郑松蔡伟忠翁明高张铭斌施文振
- 文献传递
- 粉防己碱对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增殖和凋亡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TET)对激素非依赖性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CCK法观察不同浓度TET(1、2、4、8μg/mL)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生长的抑制作用;用Annexin-V与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分析TET对PC-3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检测TET对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IL-8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TET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TET作用48h后,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的凋亡率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浓度TET作用48h后IL-8mRNA表达水平随着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T能抑制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增殖,并促进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IL-8mRNA表达有关。
- 刘锦裕谢锦来谢建兵李永生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粉防己碱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被引量:1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0月,应用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患者2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50min,手术失血量30~150mL,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12~24h,下床活动时间24~4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5d。随访10~54个月,20例腰痛患者中腰痛减轻13例;19例血压升高者中15例平均血压下降超过10mmHg,其中11例血压下降至正常范围;血清Cr下降10μmol/L以上者6例,血清Cr一过性升高10μmol/L以上者2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去顶减压术治疗成人型多囊肾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朱绍兴陈仕平李启镛王彬李永生郑松卢庆程柏松张铭斌蔡伟忠
- 关键词:多囊肾腹腔镜
- 后腹腔镜输尿管、肾盂切开取石术
-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输尿管、肾盂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及肾盂结石的经验。方法:2000年12月~2007年7月,我科对2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和2例肾盂结石病人行后腹腔镜输尿管、肾盂切开取石术。男17例,女10例,年龄24~65...
- 朱绍兴李永生程柏松陈剑晖李启镛
- TTK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该研究探讨了苏氨酸和酪氨酸激酶(threonine and tyrosine kinase,TTK)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中的作用。采用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TTK mRNA和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将TTK过表达质粒、TTK敲除质粒借助脂质体分别稳定转染膀胱癌HT-1376细胞;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TT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CCK法和EdU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结果显示:TTK mRNA和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TTK后,HT-1376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凋亡减少,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而敲除TTK后,HT-1376细胞生长受抑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体外侵袭和迁移能力减弱。该研究结果提示,TTK的表达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有关;TTK能促进膀胱癌HT-1376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并抑制细胞凋亡。
- 刘锦裕谢建兵谢锦来晏湘山李永生
- 关键词: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78例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49-91岁,平均72岁;Gleason评分4-10分,中位值7分;初始PSA值0.16-100.00ng/ml,中位值24.45ng/ml;PSA到达最低值时间0.5-69.0个月,中位值9.0个月;最低PSA值0.003-78.670ng/ml,中位值0.030ng/ml;治疗前血红蛋白64—184g/L,平均值131g/L;治疗前碱性磷酸酶35-734U/L,平均值98U/L;糖尿病患者39例(21.9%);骨转移或内脏转移者82例(46.1%)。临床分期:T1+T2期85例(47.8%),rrl+T。期93例(52.2%)。178例确诊后均予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药物治疗。采用x。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CRPC与患者年龄、Gleason评分、初始PSA值、最低PSA值、到达PSA最低值时间、治疗前血红蛋白、治疗前碱性磷酸酶、骨转移或内脏转移、临床T分期、糖尿病史等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78例随访时问6-92个月,中位值30个月。内分泌治疗后74例进展为CRPC,进展至CRPC的中位时间为15个月(4-47个月)。X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进展至CRPC的患者与未进展至CRPC的患者比较,在Gleason评分(P〈0.001)、最低PSA值(P〈0.1901)、初始PSA值(JD=0.042)、治疗前碱性磷酸酶(P=0.002)、骨转移或内脏转移(P〈0.001)、临床T分期(P〈0.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OR=6.152,P〈0.001)、最低PSA值(OR=3.022,P:0.004)、PSA到达最低值时间(OR=0.375,P〈0.001)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leason评分、最低PSA值、PSA到达最低值时间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进展为CRPC的独立危险因素。前列腺癌患者Gleason评分越高,经内�
- 江绍钦李梦强许恩赐蔡伟忠江玮李永生郑松
-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