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汝刚
- 作品数:27 被引量:456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攻关计划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感染大丽菊花叶病毒的大丽菊细胞超微结构观察
- 1992年
- 本文描述了大丽菊花叶病毒(DaMV)感染大丽菊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受侵细胞内形成切面直径约1.6—3.1μm的球状或卵球状缅胞贡内含体。病株细胞内过氧物酶体的数量显著增加。内含体周围较细胞其它部位有较多的核糖体。高尔基体及微泡。叶绿体,线粒体正常。
- 李汝刚裘维蕃
- 关键词:病毒超微结构
- 豌豆种传花叶病毒抗病基因sbm-1的RAPD标记被引量:9
- 1996年
- 与抗病性状连锁的DNA标记对抗病后代的选择和抗病基因的克隆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豌豆种传花叶病毒(PSbMV)是由种子,并经蚜虫非持久性传播的病毒,有3个株系:P-1,L及P-4,其中以P-1株系分布最广。系列研究表明:4个隐性基因控制着对3个株系的抗性,其中sbm-1对P-1,sbm-2及sbm-3对L及其相关的L-1,而sbm-4则对P-4。1993年新西兰的Timmerman首次报道了sbm-1的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标记,但遗传距离较大,为8cM。本研究根据BSA(bullked segregant analysis)方法,鉴定了与sbm-1连锁的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标记。
- 李汝刚范云六N.F.Weeden
- 关键词:豌豆花叶病毒RAPD标记抗病基因种子
- 甘薯病毒及类似病毒病害被引量:13
- 1992年
- 近十年来,发现甘薯种性退化比较严重,导致块根产量降低。退化的原因除去无性变异等外,病毒及类似病毒病的危害也是重要因素之。病毒引起马铃薯退化已是众所周知,而引起甘薯退化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甘薯是我国四大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食品工业、轻工业和饲料工业的重要原料。我国甘薯种植面积达8000万亩。
- 李汝刚蔡少华宋伯符
- 关键词:甘薯病毒病毒病病害
- 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被引量:52
- 1997年
- 李汝刚伍宁丰范云六宋伯符
- 关键词: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 我国部分白菜型油菜RAPD的研究被引量:40
- 1998年
- 本研究用RAPD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以湖南和湖北省油菜为主的34个白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根据离差平方和,用Ward’s聚类方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白菜型油菜的遗传变异与生态地理分布有密切的关系;湖南和湖北两省的白菜型油菜品种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在DNA水平上可将所分析的34个品种分成8个类群。作者对研究结果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 朱莉李汝刚伍晓明伍宁丰范云六钱秀珍
-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RAPD
- 表达Harpin_(Ea)基因的转基因马铃薯的晚疫病抗性分析被引量:24
- 2002年
-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 ,用HarpinEa基因转化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马铃薯转化株系。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成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 % .实验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室内抗病性评价 ,从 2 4个PCR阳性株系中筛选到 9个株系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其中 7株的抗病性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 (P <0 0 0 1)。结果初步表明HarpinEa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 ,提高了植株的晚疫病抗性。
- 李先平何云昆陈善娜赵志坚李树莲李汝刚
- 关键词:转基因马铃薯晚疫病抗性
- 甘薯羽状斑驳病毒cDNA探针的克隆及其应用被引量:6
- 1992年
- 从表现病毒症状的甘薯叶片中直接提取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用酚-SDS-蛋白酶 K 法提取 SPFMV RNA,以 Oligo(dT)作引物合成cDNA。以质粒 pUC19为载体,转化 E.coli DH5α,筛选出插入片段长度为1.9kb 的阳性克隆,以此制备探针,与 SPFMV(RC 株)感染的巴西牵牛(Ipomoca setosa)和牵牛(I.nil)叶片总核酸抽提液进行斑点杂交呈阳性反应。^(32)P 和生物素标记的 cDNA 探针杂交试验均得到理想结果。
- 邱并生赵丰王小风田波李汝刚蔡少华
- 关键词:CDNA克隆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 用于检测马铃薯X病毒HB株系的单克隆抗体的研制被引量:1
- 1993年
- 经诱导耐受性免疫、细胞融合及克隆化培养,建立了2类6株稳定分泌抗马铃薯X病毒(PVX)株系特异性高滴度的单克隆抗体(McAb)小鼠杂交瘤细胞系。间接DAS—ELISA测定表明:Ⅰ类细胞系(1—6G8,1-7E8,2—5G9)分泌的抗体只与PVX—HB和PVX—c反应,Ⅱ类细胞系(1-6F1,1-9C11,1—9C8)分泌的抗体与测试的5个株系均有反应,但当用病毒直接包被ELISA板时,Ⅲ类抗体同PVX—C不产生反应。因此将两类单克隆抗体配合使用可鉴别诊断PVX—HB株系。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对McAb1—7E8进行了标记并成功地以DAS—ELISA法检测。这两类能鉴别诊断PVX—HB株系的抗体对马铃薯抗病品种的选育、无病毒种薯的生产及进口种苗的检测都是相当有用的试剂。
- 李汝刚蔡少华刘佳冯兰香徐惠迪
- 关键词:马铃薯X病毒单克隆抗体
- 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在芸苔属栽培种内的遗传变异被引量:13
- 1998年
- 利用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synthase,ALS)基因开发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引起了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的广泛兴趣。了解农业上重要物种中ALS基因的结构、组织、功能及其遗传变异是十分必要的。在芸苔属植物中,ALS基因以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本研究采用PCR技术试图:1)揭示ALS基因在芸苔属3个栽培种(Brasicarapa,B.oleracea和B.napus)间的遗传变异;2)确定在种、亚种和品种3个水平上ALS基因变异的分布;3)评价利用由ALS基因产生的遗传标记区分B.napus品种的可行性。研究表明,ALS基因在芸苔属亚种间和品种间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但遗传变异的程度在不同的种内各有不同;在亚种水平上,B.oleracea种内的遗传变异比B.napus种内的遗传变异低,但比B.rapa种内的遗传变异高;在B.napus品种间发现了相当大的遗传变异,表明ALS基因可用于区分B.napus的品种。
- 李汝刚JamesR.McFerson
- 关键词:芸苔属乙酰乳酸合成酶
- R-Avr基因互作介导的植物抗病性被引量:3
- 1998年
- R-Avr基因互作介导的植物抗病性李汝刚范云六伍宁丰李茂林(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1)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面临着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袭击,但真正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并不多,这表明植物能抵抗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袭击,表现非亲合性...
- 李汝刚范云六伍宁丰李茂林
- 关键词:基因互作植物抗病性介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