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治平

作品数:434 被引量:3,034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2篇期刊文章
  • 50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7篇石油与天然气...
  • 48篇天文地球
  • 19篇文化科学
  • 8篇经济管理
  • 6篇矿业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2篇气藏
  • 55篇油藏
  • 49篇压裂
  • 45篇试井
  • 45篇气井
  • 45篇储层
  • 33篇渗透率
  • 32篇低渗
  • 26篇低渗透
  • 24篇油田
  • 24篇水平井
  • 24篇平井
  • 23篇数值模拟
  • 23篇值模拟
  • 22篇油气
  • 22篇渗流
  • 20篇煤层气
  • 19篇气田
  • 17篇地层
  • 17篇勘探

机构

  • 369篇中国地质大学...
  • 9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3篇西南石油学院
  • 36篇中国石油
  • 28篇中国石油化工...
  • 23篇西南石油大学
  • 1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5篇长江大学
  • 10篇东北石油大学
  • 1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0篇中国石化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陕西延长石油...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低渗透油气田...
  • 5篇中国石化集团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陕西延长石油...
  • 3篇常州大学
  • 3篇燕山大学

作者

  • 428篇李治平
  • 81篇赖枫鹏
  • 17篇赵必荣
  • 16篇王树平
  • 15篇岑芳
  • 15篇黄志文
  • 13篇邹存友
  • 12篇李洪
  • 11篇王正茂
  • 11篇齐仁理
  • 11篇杨帆
  • 10篇胡永乐
  • 10篇杨满平
  • 10篇许进进
  • 10篇任广磊
  • 10篇张亮
  • 9篇雷霆
  • 8篇宋艳波
  • 8篇陈兴隆
  • 8篇李允

传媒

  • 26篇科学技术与工...
  • 24篇油气井测试
  • 21篇天然气工业
  • 17篇特种油气藏
  • 17篇天然气地球科...
  • 13篇内蒙古石油化...
  • 1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2篇钻采工艺
  • 12篇西南石油学院...
  • 12篇石油天然气学...
  • 12篇2006年全...
  • 10篇大庆石油地质...
  • 10篇石油钻采工艺
  • 10篇西南石油大学...
  • 9篇中国地质教育
  • 8篇断块油气田
  • 8篇石油钻探技术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7篇油气地质与采...
  • 7篇中外能源

年份

  • 3篇2024
  • 11篇2023
  • 16篇2022
  • 9篇2021
  • 12篇2020
  • 11篇2019
  • 17篇2018
  • 13篇2017
  • 14篇2016
  • 16篇2015
  • 24篇2014
  • 16篇2013
  • 22篇2012
  • 20篇2011
  • 21篇2010
  • 21篇2009
  • 24篇2008
  • 50篇2007
  • 31篇2006
  • 17篇2005
4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碳酸盐岩油藏注水吞吐闷井时间初探被引量:2
2007年
对于一个裂缝和溶洞大量发育的碳酸盐岩油藏,当没有外界能量补给的情况下,产量下降较快。通过单井注水吞吐,可以补充地层能量,恢复油井产量。对于注水后的闷井时间,往往是通过经验确定,并没有过定量的研究。文章在一定的简化条件下,推导了注水后合理闷井时间的计算公式。该公式能为现场的施工作业人员在控制闷井时间时提供有利的理论依据,这对油田的经济开采是很有帮助的。
杨帆李治平李庚
关键词:注水吞吐重力分异
低渗透油藏定量超前注水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物质平衡方程的方法,定量研究了低渗透油藏合理压力保持水平、超前注水量的大小和超前注水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超前注水是有效开发低渗透油藏的一个重要手段,有利于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可提高单井产量和最终采收率。超前注水量的定量研究可确保地层维持合理的地层压力,为合理开发低渗透油藏提供保障;合理的注水参数将直接决定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效果。
寇显明李治平郭立波王锐杨峰
关键词:低渗透物质平衡方程超前注水合理地层压力
单点法气井产能评价中确定产能的新思路被引量:2
2006年
因为单点法产能评价的试井操作简单方便,所以深受油田欢迎,但是单点法测试时间太短,计算结果有太大的误差。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气井渗流理论出发,在理论上进行了推导,利用单井的储层特征参数,推导计算气井达到拟稳态的时间,再利用这个时间计算气井的产能以及无阻流量。本文利用这种方法,利用M气田的单点法测试进行了校正,校正结果符合油田生产的标准要求,为以后的开采配产作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许进进李治平岑芳赖枫鹏
关键词:产能评价修正等时试井
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发展述评被引量:4
2017年
两点地质统计学储层建模通过变差函数确定随机变量的相关关系,解决了地质变量的空间线牲插值问题,借助在不同方向上定义的独立变差函数,这种插值算法还能表征地质变量的各向异性。多点地质统计学(MPS)模拟主要有基于像素的模拟和基于样式的模拟等两大类算法,根据对样式分类与模拟过程的差异,又可将基于样式的模拟算法分为直接模拟算法、基于过滤器的模拟算法和基于距离的模拟算法。从地质统计学的算法演化角度出发,总结了两点地质统计学和MPS算法及其适用性;以图像识别为基础,MPS在识别沉积体中薄的非渗透夹层、集成生产数据、模拟井间储层连续性及裂缝分形特征模拟等方面拓展了两点地质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黄小娟李治平周光亮刘倩李洪
关键词:地质统计学储层裂缝夹层图像识别
复杂非均质气藏数字试井理论
针对复杂介质气藏的试井分析问题,研究了复杂非均质气藏的数字试井理论.从数字模型的建立、网格划分以及求解方法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将其理论编制成了相应的软件,成功地运用于四川某气井的试井分析中.
李治平李东平
关键词:渗流
文献传递
Orinoco地层油的开发特征及组分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Orinoco地层油具有较高的气油比和沥青质含量,在模拟油藏开发状况时,使用油罐油和天然气配制的模拟油。利用大直径长岩心模型进行压力衰竭实验,得到Orinoco地层油的流动特点及模拟开发效果。结果显示:(1)高于泡点压力阶段,模拟油显现弹性驱动特征,采收率很低;(2)在泡点和“拟泡点”之间的降压阶段,模拟油表现出缓慢的膨胀性能,采收率近似线性增加,斜率接近1,此时具有最大的开采效益;(3)低于拟泡点压力阶段,产气量增大,采收率增加缓慢。实验测定了Orinoco地层油的详细组分,并以此为依据配制模拟油。对模拟油PVT性质进行分析,结论是:气油比和少量的轻质组分对相对体积的影响很小,沥青等重质组分对气体保持稳定状态起主要作用;脱气状态的地层油在60℃时粘度仍高达6194 mPa.s,而较高的气油比使地层油粘度陡降,特别在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后,仍存在一个粘度缓慢变化的阶段,显示了Orinoco地层油的独特之处。
秦积舜李治平陈兴隆
关键词:泡沫油压力衰竭
世界页岩气资源现状研究被引量:28
2014年
页岩气的勘探开发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其资源分布与资源潜力成为研究的热点。页岩气资源主要分布于北美、中亚、中国、中东、北非和非洲南部等国家和地区。据EIA最新的评价结果,全球页岩油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473×108t和207×1012m3,分别占油气资源总量的10%和32%。中国页岩气和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分别为31.6×1012m3和44.1×108t,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三位。世界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排名第二位、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阿根廷和阿尔及利亚,资源量分别为22.71×1012m3和20.02×1012m3。俄罗斯拥有102.19×108t页岩油技术可采资源量,居世界首位,阿根廷、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国也拥有丰富的页岩油资源。非常规油气已成为全球油气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常规油气产量占油气总产量的比例已超过10%。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取得的成果包括连续型油气聚集理论、水平井规模压裂技术、平台式"工厂化"开发模式。将多学科的先进技术综合应用到勘探领域,是目前页岩油气勘探技术的发展方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将继续引领全球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的潮流。
江怀友鞠斌山李治平李钟洋
关键词:页岩气可采资源量资源评价勘探开发技术水平井压裂
基于“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测井响应定量评价特低渗透油藏优质储层——以延长油田东部油区长6油层组为例被引量:12
2017年
岩石物理相和流动单元均可从不同角度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对该地区进行储层评价会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定性识别和定量划分,建立了"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定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利用这一体系来定量评价优质储层。研究结果表明:一类、二类"岩石物理相-流动单元"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和渗流结构,由其圈定的近期可开发或评价后可开发的优质储层共49个,从而确定了含油甜点区的分布规律和延展方向。这一研究成果能兼顾岩石物理相对于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和流动单元的流动特性,可有效减小单独利用岩石物理相或流动单元筛选优质储层所造成的误差,现场应用效果较好,为研究区增储上产提供了有利井位和区域。
周游李治平景成谷潇雨孙威李晓
关键词:特低渗透油藏优质储层测井响应特征
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渗吸规律及渗吸动态分布被引量:5
2021年
渗吸作为压裂液在储层中的主要吸收方式,是提高页岩气产能的重要驱动力。以重庆市彭水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依次进行毛管力测试、不同条件下的渗吸实验及核磁共振实验。结果表明:(1)页岩的渗透率与孔隙度极低,以微孔和小孔为主,基本无大孔,孔隙结构较差;(2)页岩渗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升高,渗吸效果增强,破胶压裂液的渗吸效果略强于未破胶压裂液,表面活性剂和KCl溶液可以降低页岩渗吸能力;(3)页岩渗吸的核磁共振T_(2)谱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渗吸过程中,中大的孔隙和裂缝在初期阶段就被液体瞬间充满,极微的孔隙和裂缝首先被充填,随后液体进入稍大的微孔隙和微裂缝,在渗吸过程中页岩表面产生大量的微裂缝。
朱云轩李治平
关键词:页岩渗吸核磁共振孔隙结构影响因素
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页岩气吸附特征对于页岩气储量预测、渗流机理分析、产能评价有重要影响,而吸附模型是描述页岩气吸附特征的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在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选用上存在一定分歧,即对页岩气吸附模型的适用性认识不清。针对此问题,通过吸附模型与页岩对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就4种常用吸附模型(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模型、半孔宽模型)对于页岩气的适用性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认为:Langmuir模型、BET模型未考虑到页岩孔隙表面各个活性位吸附能级的差异,当压力较低时,模型拟合误差相对较大;D—R模型考虑低压力区间的超高吸附量,只适用于微孔占孔隙比重较大的页岩;半孔宽模型将吸附势理论与页岩的孔径分布进行了综合考虑,与实验数据的拟合结果较好。4种典型吸附模型与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区页岩对甲烷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拟合误差从小到大排序为:半孔宽模型、Langmuir模型、BET模型、D—R模型。
贺然李治平李治平赖枫鹏
关键词:页岩气等温吸附
共4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