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 作品数:73 被引量:272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马克思自由平等观的变革被引量:9
- 2008年
- 随着西方市场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思想家们开始关注经济关系和生产劳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理解为单纯的商品交换关系,在物质生产领域商品交换形式的基础上论证普遍的自由、平等,从资产阶级市民社会入手,论证个人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德国哲学家们从观念出发解释实践,以抽象的伦理道德实践的方式论证人人自由、平等,把政治国家作为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马克思从现实个人的物质生产劳动出发,用物质生产关系说明交换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揭露了阶级利益的冲突,揭露了资本主义普遍自由、平等的虚假性。商品交换存在于受人类生存必然性制约的物质生产领域,属于必然王国,只有变革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在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人人平等享用自由时间的自由王国才能繁荣起来。
- 李淑梅
- 马克思对李斯特生产力理论的批判及其意义被引量:8
- 2010年
- 李斯特主张通过国家干预保护关税,为此,他提出生产力理论,用国家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同古典经济学相对立。马克思批判地改造了李斯特和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力概念,批判了李斯特把生产力和交换价值割裂开来的方法,揭示了现代生产力与交换价值、资本主义工业制度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李斯特的生产力理论对处于思想转变关口上的马克思具有启发意义,马克思找到了认识和评价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迈出了通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关键的一步。
- 李淑梅
- 关键词:生产力
- 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方式与人的发展被引量:8
- 2005年
- 李淑梅
- 关键词:中国社会转型笔谈历史发展后发优势外源性前现代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蕴
- 2018年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命脉相系、融为一体的关系,我们只有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对待自然环境,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建设美丽中圈、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李淑梅
- 关键词:价值意蕴生命共同体人类社会自然环境永续发展
-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理解方式的变化
- 2011年
- 马克思早期通过批判利己主义,追求人的自由解放。他分析了政治解放所造成的人的二重化,进而阐明了人们的阶级差别和对立。通过研究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用人固有的社会本质来批判以货币为中介的异己交往关系,把自由自觉的劳动作为人的类本质,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异化劳动,阐明黑格尔哲学中的"自我"是对利己主义的人的理论抽象。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对人的孤立化理解,马克思强调,利己主义的人处于社会联系中。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现实的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超越了费尔巴哈的类本质的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从既定社会条件下的现实的个人出发,批判了施蒂纳的极端利己主义等,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 李淑梅
- 关键词:利己主义社会关系
- 论物化社会关系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历史作用被引量:3
- 1998年
- 本文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交往关系的物化造成生产和消费的普遍社会依赖,打破了交往的日常性,这一方面有助于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并借助于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和物质内容确立起人的平等和自由;另一方面又具有异己性,诸如,市场调节的自发性使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商品交换原则忽略了人的劳动的个性特征,货币的有限和无限的矛盾容易诱发人的拜金主义观念等,因此,认清物化社会关系的两面性,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道路。
- 李淑梅
- 关键词:货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形而上学的超越被引量:4
- 2002年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通过消解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而创立的认识论的新形态。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性是认识论研究脱离生活实践而抽象化的结果 ,是超出现实生活实践追求终极认识基础和普遍必然知识的研究路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终结了近代认识论的形而上学幻想 ,坚持理论抽象的适度原则 ,不脱离生活实践的原则 ,认为认识活动是人的现实生活实践的一部分 ,是生活实践的理论表现和表达。因此 ,建立总体性实践观 ,从超越传统形而上学视角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对于克服我国认识论研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 。
- 李淑梅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识论研究实践观
- 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要求和路径被引量:7
- 2017年
- 近代以来的世界历史通过资本的剥削和殖民扩张来开辟道路,形成了世界范围的支配—依附的格局。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当代,极端民族主义威胁增加,突发事件和全球性问题威胁增大,旧世界格局弊端凸显,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要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命运休戚相关的时代特点,是对国际公平正义的追求。寻求适合不同国家发展的特殊道路,建立公平的新型国际秩序,搭建通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平台,超越征服型文明观和心理偏见、增强求同意识和大局观念等,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
- 李淑梅
- 关键词:世界历史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公平正义
- 马克思对卢格的批判与社会政治哲学的构建被引量:2
- 2009年
- 马克思揭示出,卢格的政治哲学是局限于政治范围的政治理智,它掩盖工人贫困的社会根源,模糊无产阶级的革命目的。马克思通过发现工人起义中的社会理智因素,阐明社会理智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是对贫困根源及其克服贫困途径的揭示,是要求变革私有制社会和国家制度的整体的观点。他由此提出了超越旧政治哲学、构建新的社会政治哲学的任务。
- 李淑梅
- 关键词:社会共同体
- 体系化哲学的突破与政治哲学研究方法的转变——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再解读被引量:9
- 2005年
- 李淑梅
- 关键词:政治哲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