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秋实

作品数:4 被引量:70H指数:3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雅砻江水电开发联合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建筑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3篇围岩
  • 2篇隧道
  • 2篇隧道围岩
  • 1篇弹塑性
  • 1篇弹塑性力学
  • 1篇弹塑性模型
  • 1篇地应力
  • 1篇新意
  • 1篇岩石力学
  • 1篇应力
  • 1篇蠕变
  • 1篇蠕变变形
  • 1篇蠕变试验
  • 1篇深埋隧洞
  • 1篇松动圈
  • 1篇塑性力学
  • 1篇塑性模型
  • 1篇隧洞
  • 1篇片岩
  • 1篇围岩参数

机构

  • 4篇同济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大学
  • 1篇重庆交通科研...

作者

  • 4篇李秋实
  • 2篇杨林德
  • 2篇吴创周
  • 1篇朱合华
  • 1篇石振明
  • 1篇付昱凯
  • 1篇李恩璞
  • 1篇黄锋

传媒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岩土力学
  • 1篇山西建筑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隧道围岩松动圈的现场测试与理论分析被引量:40
2016年
围岩松动圈是制定隧道支护措施和整体稳定性评价的重要参数和依据,如何快速准确地确定松动圈范围已备受关注。以张-石(张家口至石家庄)高速公路上的多条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声波探测和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埋深、围岩等级条件下的隧道松动圈进行了研究。基于D-P准则推导了围岩应力松动圈的弹塑性理论和损伤理论计算方法,其计算结果均小于单孔声波法测试结果,但两者变化规律类似。由于考虑了岩体的峰后软化特性,损伤理论分析法计算结果比弹塑性理论更加接近于实测值,运用损伤理论对围岩(特别是低级别围岩)松动圈进行预测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黄锋朱合华李秋实李恩璞
关键词:隧道围岩松动圈超声探测
基于MGZZ准则的弹塑性模型隧道围岩参数敏感性分析
2016年
广义三维非线性强度准则弹塑性模型中涉及的隧道围岩参数主要有弹性模量E、泊松比μ、地质强度指标GSI、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ci、岩石扰动系数D、完整岩石参数mi。通过有限元试验研究分析新奥法、新意法下各参数对拱顶沉降、周边收敛、掌子面挤出最终位移值的影响程度,以确定各参数对隧道围岩变形的敏感程度。结果表明:E,μ为极高敏感度参数,GSI为中敏感性参数;基于广义三维非线性强度准则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能研究与支护设计时应注重E,μ的赋值,并慎重调整。
李秋实
关键词:新奥法围岩参数
绿片岩各向异性蠕变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为了解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绿片岩的各向异性流变力学特性,通过对层状脆性绿片岩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研究脆性层状岩石材料的各向异性蠕变规律。按层理面倾角大小共加工6个试件,分级加载均为4个应力水平,最大值与初始地应力接近。试验结果表明,绿片岩试件蠕变曲线存在瞬时应变、衰减蠕变和稳定蠕变,未出现加速蠕变阶段。根据试验结果得到瞬时弹性模量和稳定蠕变阶段的蠕变速率。分析表明,绿片岩试件的瞬时弹性模量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趋于稳定,其中层理倾斜的试件瞬时弹性模量更高;蠕变速率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随着层理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层理面倾角接近材料的破裂角时,试件的轴向蠕变速率最大。
吴创周石振明付昱凯杨林德李秋实
关键词:岩石力学蠕变试验蠕变变形
弹脆塑性围岩应力和位移的广义SMP准则解被引量:14
2013年
该文基于广义空间准滑动面SMP(Spatial Mobilized Plane)强度准则,对圆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和位移,得到了可考虑中间主应力和材料脆性软化影响旳弹塑性解和弹-脆-塑性解,给出了隧洞围岩的应力、位移、临界支护力与塑性区半径的表达式。通过将该文的弹塑性解与经典的圆形隧洞弹塑性解(卡斯特纳解)进行对比,验证了建立的公式的正确性,同时通过与基于Mohr-Coulomb强度准则的弹-脆-塑性解析解进行对比:论证了中间主应力和材料脆性软化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显著,考虑中间主应力的影响可以发挥围岩的强度潜能,能使围岩的强度和变形规律更接近工程实际,所得成果有重要参考价值。
吴创周杨林德李秋实
关键词:弹塑性力学SMP准则深埋隧洞高地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