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阳
- 作品数:89 被引量:30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一种鉴别红糖及其制品的方法
- 本发明利用红糖中特有的非糖类物质来鉴别红糖及其制品,即利用红糖中具有的、而白砂糖等仿制品中没有的特征性非糖物质,采用液相色谱‑串连质谱法进行鉴别,该方法步骤为:将标准红糖样品和待测样品,水提取后调节pH,再以D301树脂...
- 郑云枫彭国平李红阳李存玉陆杨龚柔佳
- 文献传递
- 消癌平注射液提取浓缩工艺的优化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采用充氮-纳滤耦合技术优化消癌平注射液的提取浓缩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及总酚酸为指标,采用HPLC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析两者含有量的变化,比较常规方法与充氮-纳滤耦合技术的提取浓缩效果。结果充氮提取后,绿原酸及总酚酸的含有量分别提高了33.68%和22.22%;纳滤浓缩后,两者分别提高了174.73%和97.42%。结论该技术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的提取和浓缩,尤其是对含有易氧化成分者。
- 李存玉马赟李贺敏陈涛李红阳彭国平
- 关键词:消癌平注射液绿原酸总酚酸
- 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研究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方法豚鼠60只,分为6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卵蛋白组、双黄连超滤液组、双黄连注射液组、双黄连超滤液加氢氧化铝组、双黄连超滤液加三氯化铝组,各10只。以各组5-羟色胺变化水平为依据分析超滤工艺对双黄连注射剂致敏性的影响。结果 6组豚鼠血浆5-羟色胺升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羟色胺双黄连注射剂超滤前后溶液的致敏性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引起豚鼠过敏的因素不只是制剂中残留的一些大分子成分引起的,可能与注射剂中一些小分子成分有关。
- 陈伟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李贺敏李红阳
- 关键词:双黄连注射剂5-羟色胺超滤
- 中药制药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评价手段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综述中药制药过程中超滤膜完整性评价手段,整理超滤膜完整性评价手段的文献,并结合中药制药过程中超滤技术应用特点进行发展趋势分析。直接、间接完整性检测法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应用范围有待进一步评价,其中常用的气泡点法和扩散流法可对膜完整性进行快速评价,但无法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检测;替代挑战实验法多采用外源性探针,灵敏度高却存在污染。现有的膜完整性检测方法无法满足中药制药过程中无外源性添加污染、指标灵敏、在线监控的要求,经分析发现间接检查法是未来膜完整性评价方法的研究方向,寻找内源性探针对提升膜完整性的检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马赟陈涛彭国平李红阳陈建伟李存玉
- 关键词:超滤膜完整性中药制药过程
- 阿魏酸的超滤工艺适应性研究
- 2010年
- 目的研究超滤对阿魏酸适应性。方法采用pH值、温度、药液浓度及超滤膜截留分子量为4个因素进行正交设计,测定超滤前后药液成分的浓度,计算透过率,分析阿魏酸在超滤前后的含量变化。结果温度、pH值、药液浓度和超滤膜截留分子量4个因素对阿魏酸透过率无显著影响。结论超滤工艺对阿魏酸化学成分有很好的适应性。
- 廖华军尹楠李红阳彭国平
- 关键词:阿魏酸超滤适应性
- 三苷粉针中热原去除工艺的筛选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优选三苷注射用粉针剂药液中热原去除的最佳方法。方法考察活性炭以及不同孔径超滤膜去除三苷药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效果,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超滤前后的三苷药液中内毒素的含量,筛选出最佳去除三苷粉针中热原的工艺。结果 100KDa孔径的超滤膜可以很好的去除三苷粉针药液中的热原,且对三苷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影响较小。结论三苷粉针中热原去除工艺的筛选的研究结果可以指导中药粉针剂生产工艺中热原去除应用的实践,从而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 陈伟李贺敏李存玉彭国平郑云枫李红阳
- 关键词:超滤细菌内毒素
- 基于纳滤技术的消癌平注射液中的钾离子去除工艺优化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优选消癌平注射液中钾离子去除工艺。方法以钾离子的去除和有效成分绿原酸的保留为指标,比较3种不同截留分子量的纳滤膜钾离子含有量,钾离子分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绿原酸分析采用HPLC。结果300~500 Da及600~800 Da纳滤膜钾离子去除可以控制在220μg/m L以下,300~500 Da纳滤膜绿原酸的损失低于7%,而600~800 Da纳滤膜绿原酸的损失接近20%。结论 300~500 Da纳滤膜可有效降低消癌平注射液中钾离子和保留大部分的绿原酸,其工艺可行性好。
- 李存玉钱祥杨泽秋陈伟伟李红阳彭国平
- 关键词:纳滤膜消癌平注射液去离子钾离子绿原酸
- 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粒径分析仪用于内毒素检测的方法,属于细菌内毒素检测领域。该方法依据内毒素在水溶液中可团聚成纳米胶粒的特征,先制备至少三个稀释浓度的系列内毒素标准溶液,采用纳米粒径分析仪对这些标准溶液进行粒径检测,然后...
- 彭国平郑云枫李红阳
- 基于道南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分析低浓度乙醇中绿原酸的纳滤分离规律被引量:11
- 2017年
- 该文采用纳滤分离低浓度乙醇中绿原酸,探索道南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对绿原酸分离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溶液pH、乙醇浓度影响绿原酸分离行为,30%乙醇中绿原酸pH 3~7,截留率相差70.27%,通过响应面法建立二次回归模型,纳滤膜截留相对分子质量、溶液pH、乙醇浓度存在交互作用,绿原酸存在状态决定了其分离行为,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游离态绿原酸因溶解-扩散效应易吸附溶解在膜表面而促进其透过,解离态绿原酸在道南效应和溶解-扩散效应的双重作用下,难以进入膜表面,而截留率显著升高。优选出的纳滤富集工艺相较于传统减压浓缩优势明显,解决了中药分离精制过程中,低浓度有机试剂环境中中药成分在溶剂回收时存在效率低下、成分损失严重的技术难题。
- 李存玉刘莉成金立阳李红阳彭国平
- 关键词:绿原酸纳滤
- 川芎挥发油中内酯类成分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考察川芎挥发油中内酯类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HPLC分别于不同时间测定避光冷藏(4℃),室温避光(18 ~25℃),室温不避光条件下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含量,计算藁本内酯的降解速率常数,色谱条件为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 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65∶35),检测波长273 nm,柱温30℃,进样量10 μL,流速1 mL· min-1.分析相同质量浓度下川芎内酯A、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的峰面积变化.结果:在避光冷藏、室温避光、室温不避光3种条件下挥发油中藁本内酯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2.0×10-4,6.4×10-3,8.4×10-3;随贮存时间的延长,丁基苯酞和丁烯基苯酞含量逐渐升高,藁本内酯和川芎内酯A含量逐渐降低,且丁烯基苯酞含量升高幅度与藁本内酯含量降低幅度接近.结论:川芎挥发油宜避光<4℃贮存,主要成分在贮存过程中可相互转化.
- 朱林彭国平李存玉郑云枫李红阳陈农王艺
- 关键词:川芎挥发油内酯类成分藁本内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