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常顺
- 作品数:44 被引量:191H指数:10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民国时期边疆民族地区的县制推进——以青海设治局为研究对象
- 2024年
- 民国时期,随着传统中国向近代国家过渡,延续千百年的郡县制度面临重大挑战。中央政府为加强边疆民族社会的行政效力,重启萌芽于清光绪年间的设治局制度并对其赋予新解,以期推进新县制。其间,青海东部以及中南部腹地先后建立多个设治局,用以实现对蒙藏社会的行政控制,但架构潦草、徒有虚名,又因时局困顿,最终仅有少数设治局转县,多数流于形式且最终裁撤荒置。究其原因,行政权责厘定不清、民族关系错综复杂、地方政治生态等因素影响巨大。
- 刘海艳刘海艳
- 关键词:民国
- 明代宦官与藏传佛教
- 明代宦官普遍奉佛,是明代宫廷一个引人注目的宗教文化现象。邓之诚先生《骨董续记》卷6有《郑和印造大藏经》一条,录明初刻本《优婆塞戒经》卷7后所刻郑和印经题记,述其印施经藏的缘起,自称为'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监太监郑和,法名速...
- 杜常顺
- 清代青海的盟旗制度与蒙古族社会的衰败被引量:12
- 2003年
- 杜常顺
- 关键词:清代盟旗制度蒙古族社会变迁会盟
- 论清代青海东部地区的行政变革与地方民族社会被引量:14
- 2011年
- 改卫所为府、县(厅)是清代青海东部地区重大的行政变革,与此相应,清王朝大力推行移民垦殖和"文治"、"教化",从而推动了青海东部地方经济社会与文化以"内地化"为目标的巨大变化。然而,基于"最小化统治成本"的考量和"王权止于县政"的王朝政治传统,地方行政变革中遵循了从俗从宜的策略,因此,在府、县(厅)行政架构中,青海东部民族基层社会仍然是由地方性秩序主导的。也正因为如此,清代青海东部地区一方面成为王朝国家所谓的"内地",但另一方面,仍然保持着浓郁的"边地"色彩。
- 杜常顺
- 关键词:清代行政变革
- 明代岷州地区的民政治理与行政制度变迁被引量:3
- 2021年
- 明初以降,明廷对岷州的民政治理经历了岷卫兼管、岷州建州、巩昌分辖的数次争论与转变,最终于嘉靖年间形成以抚民同知专管民政的治理格局,即岷州厅之雏形。洪武初年,明廷在整合藏边番族部落的基础上建立了岷州卫,藏区的番族部落也深深地嵌入岷州卫的军事与里甲系统,并引致地域社会番汉共处、军民杂居态势的形成。随着明中后期岷州卫军政控制的弱化,当地番汉、军民混杂的局面渐趋紊乱。嘉靖年间,各方官员就"岷州建州"与"巩昌分辖"产生争论,最终明廷基于行政成本、品级对等与番民社会的考量,增置岷州抚民同知管辖民政并促使当地形成卫所与州县系统分辖军民的州卫共治格局。面对蒙古部落移牧甘青,明廷放缓了岷州的"州县化"进程,同时立足于边地社会局势"以番固藩"",华夏边缘"借此得以维持。
- 许若冰杜常顺
- 关键词:明代政区卫所
- 明代留住京师的藏传佛教僧人被引量:17
- 2005年
- 由于治藏的政治需要和皇帝个人的宗教崇信,明代京师留住有大批藏传佛教僧人。这些僧入不但由朝廷供养,而且受到种种优待。在明中期皇帝政务荒怠和朝纲不举的政治背景下,满足皇帝个人宗教生活的需求成为留京藏僧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显著特征,由此造成其“欺罔惑世”和“縻财蠹政”的不良形象。但客观而论,留京藏僧在明朝廷治藏的政治和政策层面仍发挥有积极作用。
- 杜常顺
- 关键词:明代京师宗教史
- 明清时期河湟洮岷地区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被引量:19
- 2001年
- 杜常顺
- 关键词:藏传佛教寺院转世活佛明清时期多民族家族
- 明清时期黄河上游地区的民族贸易市场被引量:22
- 1998年
- 明清时期,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封建商品经济的促动下,黄河上游地区的民族贸易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其重要表现就是出现了多种类型的贸易市场,标志着这一多民族地区与内地经济交往的形式更加多样化,程度也更加深化了。文章归纳了贸易市场的四种类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以及民族贸易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指出,以农牧产品交易为主体内容的黄河上游地区的民族贸易市场的繁荣,并不意味着它产生了经济学意义上的质的变化,而是基本停留在商品交换的初级水平上,显露出这一多民族地区与内地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 杜常顺
- 关键词:黄河上游地区明清时期《明太祖实录》丹噶尔
- 明末西宁卫马安邦事变史实及相关问题新探
- 2022年
- 明末西宁卫发生马安邦反明事变,“番商”马安邦因太监买马时强取豪夺而反明,他一方面引入据青海的喀尔喀蒙古却图汗为援,攻陷西宁卫城,另一方面获当地贡生、生员等的响应与支持,在西宁卫粗立政权。对于马安邦反叛,官府官军镇压乏力,以回族掌教冶秉乾和藏族西纳部国师班着尔领真为主的地方政教势力成为平息事变的主要力量。马安邦反明事变具有显著的“边地”特性,这既是指该事变在地理空间上发生于明王朝所谓的“边地”,也指此事变平息过程中边缘性的地方政教力量扮演了主要的角色。
- 梁妍杜常顺
- 明代开中制在河西走廊的实施及其社会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明初,为解决河西走廊的军需供给问题,明朝以出售食盐专卖权为突破口,吸引商人到边仓上纳军需。此后,开中制逐步由临时性的措施演变为常态化的边饷供给制度,具体形态也经历了由实物开中到货币开中的演变。终明一世,开中制的实施促进了河西走廊军需问题的解决,加快了河西走廊农业生产的发展,加强了河西走廊与内地间的联系,提高了河西走廊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
- 张磊杜常顺
- 关键词: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