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血性
  • 1篇依从
  • 1篇依从性
  • 1篇依达拉奉
  • 1篇依达拉奉治疗
  • 1篇硬化斑块
  • 1篇针灸
  • 1篇针灸治疗
  • 1篇治疗依从
  • 1篇治疗依从性
  • 1篇中风
  • 1篇社区康复
  • 1篇四肢
  • 1篇四肢抽搐
  • 1篇头颅
  • 1篇头颅CT
  • 1篇偏瘫

机构

  • 5篇北京市昌平区...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邯郸市第一医...

作者

  • 5篇杜文华
  • 2篇李毅
  • 1篇孙瑞红
  • 1篇王新平
  • 1篇刘献增
  • 1篇何琳琳
  • 1篇李景春
  • 1篇何林林
  • 1篇陈琳

传媒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住院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社区住院脑卒中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一步采取积极措施,协助患者更好的持续进行康复,减少脑卒中致残率。方法使用自行设计方法对康复治疗的9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情况、康复知识等不同而使康复依从性差。结论北京远郊区县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存在一个严重缺失的现状,这和康复治疗知识的普及及传播不够、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及信心不足、康复医师医疗技术局限性有着直接的关系。社区医院迫切需要对脑卒中患者采取进一步的健康宣教,不断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康复知识知晓率,对康复医师进一步规范医疗技术,积极推广社区康复以降低致残率。
杜文华何林林李毅
关键词:住院脑卒中患者问卷调查社区康复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明确针灸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60例中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西药组(对照组)和针灸结合西药组(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同时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动态观察中医证候的改变,观察两组患者半身不遂、言语謇涩、口角歪斜、偏身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等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西药和针灸结合治疗对于中风后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杜文华陈琳
关键词:针灸中西医结合缺血性中风
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奥扎格雷钠组(对照组,n=65),奥扎格雷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治疗组,n=65),共治疗2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United State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同时采用免疫浊度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5%(P<0.01);治疗前两组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s-CRP均降低,而且治疗组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显著提高显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并且降低患者hs-CRP水平。
杜文华何琳琳李景春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奥扎格雷钠依达拉奉高敏C反应蛋白
3-NT对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3-NT在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采集脑梗死死亡患者颅内的Wills动脉环标本19例,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根据镜下结构将斑块组织分为不稳定性斑块和稳定性斑块两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3-NT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情况。结果:3-NT在不稳定性斑块中的表达较在稳定性斑块中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3-NT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杜文华李毅孙瑞红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稳定性
儿童交替性偏瘫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儿男,2岁,因"发作性头颈偏斜1年半"于2009年6月29日9时入院。患者出生后3个月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双眼及头颈向一侧偏斜,哭闹,拒乳,无四肢抽搐,无口吐白沫,发作持续半小时后缓解。在当地医院查头颅CT未见异常。给予补钙治疗,每月仍发作2次。
王新平刘献增杜文华
关键词:交替性偏瘫儿童发作性四肢抽搐头颅CT补钙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