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啸宇
- 作品数:17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微波加中药熏洗治疗尖锐湿疣116例
- 尖锐湿疣(CA)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性传播疾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高低不一。笔者从2004年2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微波清除疣体后加自拟中药消疣汤治疗CA,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杨啸宇
- 文献传递
- 非素非那定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8例,对照组口服非素非那定60mg/次,2次/d,局部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增加卡介菌多糖核酸1mg肌内注射,隔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于治疗后4周8、周各随访1次,观察疗效,记录症状评分,计算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25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种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 杨啸宇
- 关键词:湿疹慢性
- 国产伊曲康唑治疗皮肤浅部真菌病8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杨啸宇
- 关键词:皮肤浅部真菌病伊曲康唑疗效观察商品名
- 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治的意义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与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的关系,指导临床对慢性荨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皮肤科确诊慢性荨麻疹病人221例作为病例实验组,健康体检人员40例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特异性IgG浓度。结果实验组中有131人有不同程度食物不耐受(阳性率59.3%),而对照组只有11例阳性(阳性率27.5%),检测灵敏度为59.2%,特异性为72.5,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24.4%。结论大部分慢性荨麻疹与食物不耐受有关,食物不耐受检测对慢性荨麻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 杨闯杨啸宇陆晓琴汪平
-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慢性荨麻疹
- 儿童肥胖性黑棘皮病2例
- 黑棘皮病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增加,呈天鹅绒样增厚有角化过度及疵状增生。其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肿瘤,内分泌有关。临床分为两型。(1)恶性型:中老年发病,常伴内脏恶性肿瘤。(2)良胜型:①真性良性黑棘皮病...
- 彭育荣杨啸宇
- 关键词:儿童患者病理诊断
- 抗震救灾前线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了解分析抗震救灾前线皮肤病发病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诊治的2753例救灾部队官兵和灾民进行皮肤病发病情况调查。结果1930例患皮肤病,患病率69%。在皮肤病的病种构成上,虫咬皮炎、足癣、夏季皮炎、股癣、松毛虫皮炎、蚊虫叮咬、脓疱疮、湿疹、花斑糠疹、接触性皮炎所占比例较高,其中虫咬皮炎患病率所占比例最高,达42.1%。结论皮肤病是抗震救灾前线部队官兵和灾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皮肤病的病种构成灾后发生了显著变化,昆虫性皮肤病,特别是虫咬皮炎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 杨啸宇张焰
- 关键词:抗震救灾前线皮肤病发病情况虫咬皮炎
- 离子束治疗瘢痕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离子束治疗瘢痕的临床疗效.
方法: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门诊60例稳定期的瘢痕患者,包括36例痤疮瘢痕,24例手术或外伤瘢痕.均采用离子束进行治疗,每两个月治疗一次,三次一个疗程.通过每次...
- 杨啸宇贺明辉陈年娜牟双梦
- 关键词:面部瘢痕临床疗效
- 禁食、轮替疗法配合药物治疗食物不耐受的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旨在采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疗效。方法慢性荨麻疹患者分为A、B、C 3组,A组为食物耐受组30例,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B组为食物不耐受组30例,同样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C组也为食物不耐受组30例,采用咪唑斯叮、酮替芬治疗同时,配合禁食轮替疗法。治疗2、6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2个月后A组与C组的有效率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过均优于B组;治疗6个月后,A组与C组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优于B组,痊愈率也明显高于B组。结论使用禁食、轮替疗法联合药物对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 杨啸宇邱雄金泽龙汪平牟双梦杨闯陆小琴陈德宇
- 关键词:禁食荨麻疹食物特异性IGG
- 国产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被引量:5
- 2006年
- 杨啸宇
- 关键词: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色素增加性皮肤病皮肤病患者激光美容仪
- 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观察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MEBT/MEBO)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干扰素α-2β10 ug肌注,每日1次,连续3 d;口服伐昔洛韦0.3 g,每日2次;吲哚美辛肠溶片25mg,每日3次。治疗组:局部创面应用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治疗,每日换药6次;对照组:局部创面外用喷昔洛韦乳膏治疗,每天换药3次,若创面继发感染,则加用夫西地酸乳膏。分别于治疗当日及治疗7 d、4 d、21 d、28 d记录皮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以及后遗神经疼痛(pHN)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在缓解带状疱疹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减轻瘢痕形成等方面作用显著。
- 杨啸宇陈年娜牟双梦高金殊彭绍忠
- 关键词:带状疱疹皮肤原位再生复原技术湿润烧伤膏创面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