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奇星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临汾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被引量:1
- 2011年
- 随着短效静脉麻醉药的普及,无痛胃镜检查逐渐被人们认可并得到迅速发展。老年患者在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时由于其特殊生理改变,需要采用不同给药方法。本文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依托咪酯乳剂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实施麻醉,并对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 杨奇星
- 关键词:无痛胃镜检查依托咪酯乳剂老年患者舒芬太尼短效静脉麻醉药生理改变
-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及剂量。方法:选择120例择期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S、F组,S组缓慢静注0.1μg/kg舒芬太尼,3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5~2mg/kg,F组缓慢静注1μg/kg芬太尼,3min后缓慢静注丙泊酚1.5~2mg/kg,观察不同时间点的呼吸、循环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记录入睡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药用量。结果: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各时间点血压、心率、呼吸比较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恶心呕吐发生情况两组无显著性差异。S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F组(P<0.05),S组丙泊酚用量较F组减少(P<0.05),S组术中体动、术后宫缩痛发生率较F组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术患者呼吸循环稳定,效果优且不良反应少,术后清醒快,患者满意率高,麻醉更安全。
- 杨奇星
- 关键词:丙泊酚舒芬太尼无痛人流术
- 右美托咪定硬膜外辅助间歇用药对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应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间歇用药对初产妇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以收治的15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麻醉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低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辅助间歇用药。分别记录实施镇痛前(t_0)、镇痛30 min后(t_1)及胎儿娩出后(t_2)产妇的疼痛感受[视觉疼痛模拟评分法(visual pain simulation score,VAS)]变化,对比2组临床基本指标(镇痛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和产后出血量)及各产程(第一、第二和第三产程)时间,观察2组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的镇痛效果较对照组更高(P<0.05),研究组各项临床指标、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时长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2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及产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产妇分娩过程中间歇采用低剂量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有效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产妇麻醉药物依赖,促进产妇分娩的顺利进行。
- 张剑勇杨奇星郭晓婧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辅助用药初产妇分娩镇痛
- 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探讨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实际效果。方法 将2022.04-2023.06月于本院接受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60例产妇纳入作为研究对象,按奇数、偶数抽签法开展组别划分,奇数者为对照组、偶数者为观察组,两组例数均等(30例)。对照组取传统盲探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观察组于超声引导下行旁正中入路硬膜外穿刺,对比两组分娩镇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镇痛优良率、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神经异感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旁正中入路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优于传统盲探法,同时可提升穿刺质量与顺产率,降低神经异感率和剖宫产率,值得临床应用。
- 任伟伟郝银丽王华丽张春艳杨奇星
- 关键词:硬膜外分娩镇痛超声引导
- 舒芬太尼镇痛途径对家兔外周血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_2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两种镇痛给药方法对家兔外周血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2的影响。方法:实验分3组,每组6只。建立福尔马林致痛兔模型后,A、B组分别经静脉和硬膜外注射舒芬太尼,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根据行为判断标准进行疼痛反应评分,并检测致痛前(T_0),致痛后10min(T_1)、20min(T_2)、40min(T_3)、2h(T_4)、8h(T_5)、24h(T_6)和48h(T_7)时家兔血清中强啡肽和前列腺素E_2的水平。结果:舒芬太尼能有效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兔疼痛反应。与T_0比较,致痛后C组各观察时间点强啡肽水平明显升高(P<0.05);A组强啡肽水平T_0~T_3保持稳定,于T_4升高;B组T_0~T_4保持稳定,于T_5升高。致痛后C组前列腺素E_2水平均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分别于T_6和T_5降至致痛前水平,C组T_7仍高于致痛前水平。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有助于保持强啡肽的稳定并抑制前列腺素E_2的升高,硬膜外镇痛途径疗效优于静脉镇痛。
- 张明慧王建荔杜化娟于明帅温江涛杨奇星
- 关键词:镇痛舒芬太尼疼痛测定强啡肽前列腺素E2
- 地氟烷和七氟烷用于老年患者麻醉的对比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地氟烷与七氟烷在老年手术患者的苏醒质量和认知功能的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7年3月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地氟烷组与七氟烷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一诱导麻醉方案,维持麻醉中,地氟烷组采用地氟烷,七氟烷组则采用七氟烷。观察两组苏醒质量指标和认知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 (1)苏醒指标:地氟烷组的睁眼时间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显著性短于七氟烷组,地氟烷组苏醒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七氟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MMSZ评分:麻醉后1~3 h,地氟烷组MMSZ评分均显著性高于七氟烷组,在6 h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与麻醉前相比,3 h地氟烷组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七氟烷组在6 h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氟烷在苏醒速度上要快于七氟烷,同时两种药物均会导致老年患者认知功能可逆性降低,但是地氟烷认知功能下降程度和恢复程度要优于七氟烷。
- 杨奇星
- 关键词:地氟烷七氟烷老年苏醒质量
- 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 2012年
-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具有时间短、应激反应强的特点,术中及术后疼痛刺激强,而小儿痛阈较低,对疼痛敏感性强,对疼痛的反应强烈。因此,对小儿扁桃体摘除术必须做到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能提供足够的镇痛,使患儿保持清醒无躁动,才能提高此类手术的麻醉安全性。本研究旨在观察2组药物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术后麻醉恢复质量,探索一种更为有效和安全的麻醉方法。
- 杨奇星
- 关键词:扁桃体摘除术舒芬太尼小儿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疼痛刺激
- 三种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比较被引量:2
- 2011年
-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的寿命延长,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后手术治疗也相应增多。由于高龄患者病理、生理性改变和伴随慢性疾病较多,给麻醉处理带来挑战。我院2002-2010年对120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了分组麻醉观察,现报告如下。
- 杨奇星
-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麻醉方法生理性改变麻醉处理
- 布托啡诺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布托啡诺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TPVB)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我院60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给予静脉麻醉,术后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术前在超声引导下行TPVB,并给予布托啡诺预处理。比较两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应激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刻比较,两组T_(1)时刻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下降(P<0.05);与T_(1)时刻比较,两组T_(2)时刻HR、MAP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时刻HR、MAP均较低(P<0.05)。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PCIA使用次数较对照组更低、更短、更少(P<0.05)。术后8 h、12 h、24 h,观察组静息时、咳嗽时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E、Cor、ACTH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使用布托啡诺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TPVB能控制血流动力学与阿片类药物总用量,缩短拔管时间,还能减轻术后疼痛与应激反应。
- 成颖刘明群陈杏杨奇星王建永
- 关键词:布托啡诺肺癌根治术镇痛效果应激反应
- 不同压力CO_2气腹下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血气指标的影响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不同压力CO_2气腹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早期或局部进展期远端胃癌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术中CO_2气腹压维持在低压力组(6~8 mmHg)、中压力组(9~11 mmHg)和高压力组(12~14 mmHg)。比较三组患者在气腹前(T1),气腹后60min(T2)、气腹后120 min(T3)、放气后60 min(T4)时点HR、平均动脉压(MAP)、pH、PaO_2和PaCO_2等指标变化情况及术中心律失常、高碳酸血症、皮下气肿和气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1比较,三组患者在T2、T3、T4时点HR和MAP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压力组和高压力组患者在T2、T3、T4时点HR、MAP及PaCO_2高于同一时点低压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各时点pH值和Pa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压力组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低压力组和中压力组(P<0.05)。结论 CO_2气腹压力6~8 mmHg有利于维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对PaCO_2影响较小。
- 杨奇星
- 关键词:气腹腹腔镜检查胃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