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和
- 作品数:85 被引量:556H指数:14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上海市医苑新星培养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可增强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构建携带p53基因新型增殖性腺病毒CNHK600-p53,研究其是否增加肝癌细胞株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 ethylth 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观察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F luorourac il,5-Fu)、丝裂霉素(M itomyc in,MMC)和表阿霉素(Ep irub ic in,EPI)组与携带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CNHK600-p53联合上述化疗药物组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杀伤效应,同时观察其是否优于Ad-p53。结果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肝癌细胞株SMMC7721在5-Fu浓度为100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8%,MMC浓度为2.5 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0%,EPI浓度为1.25ug/m l时细胞抑制率为57%,但转入CNHK600-p53(MO I=10)后再使用上述浓度的化疗药物,细胞抑制率分别为76%、60%和62%。结论单用CNHK600-p53或Ad-p53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效果无明显差别,携带p53基因的CNHK600-p53能提高肝癌细胞株SMMC7721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CNHK600-p53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可望开辟克服肝癌耐药的新途径。
- 段纪成钱其军陈洁钱炎珍刘凯戴炳华杨家和
- 关键词:基因P53肝肿瘤抗药性基因疗法
- 可溶性Fas阻断Fas介导的T淋巴细胞凋亡
- 2005年
- 王平张柏和杨家和吴孟超
- 关键词:可溶性FAS阻断介导T淋巴细胞凋亡T细胞凋亡标本制备
-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进展被引量:27
- 2014年
- 肝内胆管细胞癌在成人原发性肝癌中位居第二位,约占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0%,且最近几年发病率不断增加.尽管过去的几十年间,1年生存率有所改善,但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性变化(仍低于5%).根治性外科切除是治愈肝内胆管细胞癌唯一有效的途径.由于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肿瘤晚期,且外科切除后早期复发等诸多原因,造成肝内胆管细胞癌预后较差.患者的预后与能否行根治性切除密切相关,但是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有15 ~20%,远远低于远端胆管细胞癌70%的手术切除率.即使行扩大性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预后仍较差,这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发生率较高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在临床中应高度重视这类恶性程度偏高的疾病.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治疗分类号:R735.7
- 黄元哲杨新伟杨家和
-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
- 大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被引量:14
- 2002年
- 刘扬张柏和杨家和吴伯文杨甲梅杨广顺陈汉吴孟超
- 关键词:大肠癌综合疗法
- 胸腺肽α_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被引量:28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胸腺肽α1(Tα1)对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2月 ,5 7例肝癌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为手术切除组 (n =38) ,治疗组为手术切除加术后Tα1治疗(n =19)。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 84 2 %比 86 8% (P =0 5 4 2 ) ,复发时间分别为7 0个月比 5 0个月 (P =0 0 6 0 5 ) ,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 10 0个月比 7 0个月 (P =0 0 0 39)。结论 Tα1有助于肝癌术后延缓复发并延长生存期。
- 程树群吴孟超陈汉沈锋杨家和赵玉祥莫莜卫
- 关键词:胸腺肽Α1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
- 白细胞介素18对肝细胞肝癌治疗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研究携带白介素 18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包装细胞对体内肝癌生长抑制作用。方法 构建白介素 18腺病毒载体 ,并进一步通过与Ad5腺病毒DNA TPC复合物同源重组 ,制备IL 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 ,并对实验性肝癌大鼠进行治疗 ,观察抗癌作用。结果IL 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包装细胞肝内局部或脾内注射后抑制肝癌细胞系CBRH3 的生长 ,接种CBRH3 第 1,3天注射者长期生存 ,第 5 ,7天注射者生存期延长空白组及空载体对照组注射者均见癌灶生长 [P =0 0 0 15 ,生存时间 (2 1± 4 )d]。结论肝癌局部及脾内注射IL 18的复制缺陷性重组腺病毒包装细胞能产生有效的抗癌作用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脾内注射安全有效。
- 王平张柏和杨家和李楠吴孟超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肝细胞肝癌
- 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5
- 2005年
- 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肝细胞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 84例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成 5组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和胸腺肽治疗组 (A组 ) 9例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 +术后TACE治疗组(B组 ) 2 0例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组 (C组 ) 7例 ;TACE治疗组 (D组 ) 38例 ;保守治疗组 (E组 ) 10例。比较各组癌栓变化和生存期。结果 A、B、C、D、E各组对癌栓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6 6 .7%、70 .0 %、5 7.1%、7.9%和 0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10 .0 ,7.0 ,8.0 ,5 .0和 2 .0个月 ,1年生存率分别为4 4 .4 %、15 .0 %、14 .3%、10 .5 %和 0。结论 手术切除 +癌栓取出术可清除大部分癌栓 ,术后TACE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程树群吴孟超陈汉沈锋杨家和丛文铭赵玉祥王培军丁光辉
- 关键词:门静脉癌栓TACE肝细胞癌治疗组手术切除
- 逆转录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及白细胞介素2基因联合治疗大鼠肝癌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研究携带小鼠白细胞介素 12 (m IL- 12 )和人白细胞介素 2 (h IL- 2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株对大鼠肝癌进行联合基因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 方法 :构建携带 m IL- 12基因、h IL- 2基因及 m IL- 12 +h IL- 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PA317- GCIL12 EXPN、PA317- GCXEIL2 PN和 PA317- GCIL12 EIL2 PN,分别与肝癌细胞 CBRH3以 1∶ 1混合接种于大鼠腹腔。观察其生存时间。 结果 :生理盐水对照组、空载体对照组 (PA317- GCXEXPN)和 h IL - 2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8.5± 1.2 ) d、(8.3± 0 .9) d和 (16 .7± 1.7) d;m IL - 12治疗组和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均长期存活。逆转录病毒包装细胞与CBRH3的比例为 1∶ 10 0混合时 ,m IL - 12 +h IL - 2治疗组仍能长期存活 ,而 m IL - 12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为 (15 .7± 1.8) d。腹腔接种 CBRH3后 1、3、5、7d,采用 m IL- 12 +h IL- 2治疗后 35 d生存率分别为 10 0 %、10 0 %、30 %、15 %。 结论 :携带 m IL- 12和 h IL - 2基因的逆转录包装细胞株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 ,早期治疗优于晚期治疗 。
- 杨家和范瑞芳钱其军尤天庚薛惠斌苏长青曹惠芳吴孟超
-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介导白细胞介素12腹腔内注射
- 原发性肝癌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端粒酶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5例直径1.2~3cm的HCC进行了无水酒精注射治疗(PEIT)。PEIT治疗前及PEIT治疗后1周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细针活检,所得微量肝癌组织采用非放射性同位素银染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病理学检查。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作为对照研究。结果:PEIT治疗前,病理学检查诊断率为80%(20/25),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84%(21/25);PEIT治疗后1周,病理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3例端粒酶活性阳性(12%),其中1例经手术治疗后临床治愈,2例未手术治疗者1年内复发。其余22例端粒酶转阴的患者1年内未复发。3例正常肝脏组织及5例肝硬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均阴性。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微量肝脏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可应用于小肝癌的辅助诊断,在原发性肝癌PEIT治疗的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范瑞芳卫立辛王维锋尤天庚杨家和杨庆贾凤岐江小玲郭亚军吴孟超
- 关键词:肝细胞癌活组织检查端粒酶无水酒精
- 系统论在住院医师临床培训中的运用被引量:3
- 2009年
- 阐述了肝胆外科住院医师临床培训实践中应该遵循的整体性原则、联系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肝胆外科住院医师临床培训的具体措施、制度和管理模式。
- 黄耀王希段纪成杨家和
- 关键词:系统论住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