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帆

作品数:8 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大学生
  • 2篇当代大学生
  • 2篇动机
  • 2篇政治
  • 2篇政治理想
  • 2篇入党
  • 2篇入党动机
  • 2篇宋诗
  • 2篇物候
  • 2篇美学
  • 1篇动机分析
  • 1篇动机问题
  • 1篇虚妄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人
  • 1篇艺术
  • 1篇艺术世界
  • 1篇意识形态
  • 1篇哲思
  • 1篇中国文学

机构

  • 7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

  • 8篇杨帆
  • 3篇摩罗
  • 2篇齐卫平
  • 2篇陈晓晨
  • 1篇杨智玲
  • 1篇王瑾
  • 1篇李萍

传媒

  • 2篇新德育.思想...
  • 2篇古代文学理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文艺理论研究
  • 1篇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3
  • 2篇2007
  • 1篇1999
  • 2篇199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梅花物候与宋诗特美——以苏轼和杨公济梅花组诗为中心的探讨
2019年
物候,是关于时间的永恒话题。天地无言、四时流行,随处可见的春花秋虫、夏荷冬雪,时刻提醒着时间的流动与循环。具体的物候为诗人敏感的情绪所捕捉,时空的鸣奏与诗人心灵的交织,方构成物候诗歌的世界。其中,梅花因其凌寒开放,报道春天消息的特性,号称二十四番花信之首,是宋诗中最具代表性、亦最受喜爱的物候。宋人关于梅花的物候诗,是君子之诗、是学问之诗,亦是哲人之诗。本文拟通过对苏轼在杭州所作两组和韵诗进行个案研究,以梅花物候诗作为具体的切入点,以期了解其中蕴含的宋诗及宋代文化之特质。
杨帆
关键词:宋诗梅花
儒家美学范式与意识形态浅论
引言马克思主义理论背景下的伊格尔顿从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利的角度,对美学和审美活动如何与政治理性相联结进行了独到的阐释和批判。他认为,美学是作为有关于肉体的话语而诞生的;正因为审美体验直接作用于生命个体,才具备了一种直接有效...
杨帆
文献传递
虚妄的献祭:启蒙情结与英雄原型——《一九八六年》的文化心理分析被引量:9
1998年
《一九八六年》的叙事时间选在70年代中后期,也就是作为政治事件的文革刚刚结束的时候。小说的故事时间也选在70年代中后期。小说没有采取倒叙的写法或将时间穿插交错的叙事策略去重现文革时期的风霜雨雪(仅在引子部分提到文革期间的政治迫害),历史教师的复仇幻想...
摩罗杨帆
关键词:文明时代
宋代河豚诗的物候密码与理趣哲思
2019年
物候是指自然界动植物在四时气候中的特征与变化;古代诗人对物候现象的观察、书写、情感寄托,则构成物候诗学概念,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其中一个特别的例子就是河豚。河豚虽然并非经典的意象或比兴对象,直到宋代才为诗人广泛吟咏,但却具有鲜明的物候诗学内涵值得探讨。本文拟从北宋诗人梅尧臣与苏东坡两首著名的河豚诗切入,考察宋代河豚物候诗的书写和与之相关的诗学争议。首先,河豚作为一种美食的物候,是理解江南文化的钥匙和密码;其次,关于河豚的讨论可品味宋人的生活理趣;最后,对河豚矛盾性的思考可体现宋诗重论理哲思的特点。
杨帆
关键词:宋诗河豚
论汪曾祺九十年代的美学发展及其意义被引量:9
1999年
摩罗杨帆
关键词:汪曾棋汪曾祺悲剧精神美学中国文学
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被引量:27
1998年
刘震云:奴隶的痛苦与耻辱摩罗杨帆在刘震云的小说中,《故乡相处流传》的叙事人特别值得注意。这位第一人称叙事人是个文人(“我也是当代中国一个写字的”),但他最显赫的事业是为侵入家乡的曹操捏搓臭脚。时间不长,他就尝到了伴君如伴虎的滋味,仅仅一句话没说好,就...
摩罗杨帆
关键词:奴隶艺术世界叙事人刘震云小说小说作者
当代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分析被引量:23
2007年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入党的“功利性”动机,认为不应简单地将为找一个好工作等“功利性”动机视为完全错误的,应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工作中应在始终坚持“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组织上入党”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将择业理想等“功利性”动机与正确的政治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现实的健康的入党动机。
齐卫平杨帆陈晓晨
关键词:大学生功利性入党动机政治理想
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问题的研究被引量:27
2007年
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呈多样化状态,大学生积极要求入党的主流是健康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因素。我们应正确看待大学生入党动机中的这些"功利性"因素,不能简单地将为找一份好工作等"功利性"动机视为完全错误的,应看到其中的合理性。因此,我们工作中应在始终坚持"先从思想上入党,再从组织上入党"这一根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引导大学生将择业理想与正确的政治理想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大学生树立合乎现实的健康的入党动机。
齐卫平杨帆陈晓晨李萍王瑾杨智玲
关键词:大学生入党动机政治理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