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07.6”一次MCC引发的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分析
-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资料,对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地区由MCC引发的极端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和降水演变特征,并在...
- 杨春谌芸方之芳李泽椿
- 关键词:极端暴雨MCC雨团
- 文献传递
- “07.6”一次MCC引发的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分析
- 本文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探空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资料、雷达资料及FY2C卫星资料,对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地区由MCC引发的极端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境场特征和降水演变特征,并在...
- 杨春谌芸方之芳李泽椿
- 关键词:暴雨雨团强降水低涡切变线
- 文献传递
- “07.6”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雷达及FY-2C卫星资料,分析了2007年6月12—13日广西柳州极端暴雨过程的多尺度特征,并探讨了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结果显示:500hPa高原东侧的低槽引导冷空气南下,地面准静止锋南移进入广西境内,在地面形成锋面低槽的形势。暴雨发生在850hPa低涡切变线上,暴雨中心与β中尺度低涡扰动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这次过程的主要降水系统是南部的对流云团和锋面附近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柳州极端暴雨由两个雨团造成,其中一个雨团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这与强降水回波的列车效应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有关,是柳州高强度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主要原因。
- 杨春谌芸方之芳李泽椿
- 关键词:MCC雨团列车效应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