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瑜 作品数:10 被引量:47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组织原位记忆T细胞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3年 黏膜部位是诸多病原体入侵的门户,近些年来新发的传染病大部分都是通过黏膜部位传播,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 vvirus,HIV-1)、流感等。面对各种外来病原体的不断入侵,免疫系统在黏膜部位也采取了多样的抵御措施, 刘璐 刘爱平 杨瑜 张晓燕关键词:记忆T细胞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 免疫系统 病原体 膜部 入侵 上海石化地区老年人血吸虫病相关性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60岁及以上老年人结直肠癌根治标本184例,分为两组:血吸虫病相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with schistosomiasia,CRCS)组102例,单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组82例。以CRC组为对照,分析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影响。同时,收集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40例老年人结直肠癌预后资料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84例老年人结直肠癌中55.4%(102/184)合并血吸虫病。与CRC组比较,老年人结直肠癌发生部位、生长方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TNM分期与血吸虫病密切相关(χ^2值分别为16.53、10.81、10.46、6.71、3.90、5.73,均P〈0.05)。生存分析发现血吸虫病对老年人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影响不明显(χ^2=0.14,P〉0.05)。结论合并血吸虫病与老年人结直肠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但对术后生存时间无显著影响。 刘泽兵 王丽 杨瑜 叶宣光 张友元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在肥胖诱导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019年 脂肪组织中促炎性巨噬细胞在肥胖导致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过程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正常的脂肪组织中巨噬细胞主要以抗炎性的M2型巨噬细胞为主,参与维持脂肪组织稳态。然而在肥胖的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浸润数量大大增加,其分泌的促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脂肪组织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因此巨噬细胞导致的炎症反应被认为是联系肥胖以及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的纽带。本文就脂肪组织巨噬细胞在肥胖导致的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朱翠松 杨瑜 刘明斌 徐建青 张晓燕关键词:肥胖 炎症 胰岛素抵抗 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在HIV-1性传播途径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11年 性传播途径已经成为全球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传播的主要方式。对HIV-1黏膜感染机制的深入理解,将有助于研发新型有效的生物技术阻断其感染和传播。目前,HIV-1黏膜感染机制的研究主要依赖于体外细胞培养和灵长类动物模型。近年来,一种新型黏膜活组织模型(包括人体生殖道或肠道黏膜等组织)的建立,可再现HIV-1突破黏膜屏障进入基底侧的生物学过程,适用于HIV-1黏膜感染机制与黏膜局部感染阻断生物技术的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研究。以下主要阐述了该模型的组织类型、技术特点以及在HIV-1性途径感染机制与阻断技术研究中的进展,并结合本实验室工作对其新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杨瑜 张晓燕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 性传播 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1年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突起而得名。部分亚型DC分布在粘膜上皮,胞吞能力较强,是性传播过程中HW-1最初被感染的靶细胞之一,且DC活化后具有很强的迁移和抗原提呈能力,在淋巴组织内可以将抗原提呈给幼稚型或活化的T细胞,从而引发适应性免疫应答或免疫耐受,使DC在抗HIV-1感染中起重要的作用; 刘爱平 杨瑜 张晓燕关键词:树突状细胞 相互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 抗原提呈能力 美国学者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010年 女性生殖道微生态体系由阴道内的微生态菌群、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和解剖结构共同组成。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体系对生殖健康、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判定、以及生殖道感染预防技术的微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常规理化生化方法、微生物培养与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核酸或脂肪酸等生物大分子标志物检测等。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女性生殖道微生态评价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女性生殖道的绝对优势菌群乳酸杆菌的功能研究加以综述,并对本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刘晓茜 杨瑜 马芳 张晓燕关键词:女性生殖道 微生态 乳酸杆菌 一种体外培养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传染性疾病的体外感染模型,具体涉及性传播疾病预防、以及粘膜免疫中感染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培养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离体组织样本预处理,采用不同组织培... 张晓燕 杨瑜 刘爱平 徐建青文献传递 人结直肠活组织HIV-1黏膜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 建立与HIV-1黏膜感染相关的结直肠活组织体外培养模型,利用假病毒模拟HIV-1进入黏膜建立感染的生物学过程. 方法 在知情同意下,取肿瘤手术患者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保留黏膜层与黏膜下层,钻取成统一大小(直径6 mm)的组织块置于12孔板中培养.HE染色观察培养0 d至13 d时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噻唑蓝法(MTT法)同步检测组织活性.采用单轮复制周期假病毒感染黏膜并持续培养6~7 d,通过检测上清中p24含量验证该模型再现HIV-1黏膜感染的适用性;以进入临床实验的预防HIV-1黏膜感染的第1代微生物杀菌剂壬苯醇醚-9(N-9)为例,验证该模型对黏膜外用药物的反应性. 结果 HE染色观察至5 d时结直肠组织结构良好,13 d时黏膜组织结构依然可见.经MTT法检测黏膜培养4 d时活性高于80%,7 d的活性可保持在50%左右.假病毒感染该活组织模型后半量换液1、4、8 d的培养上清中,检测到p24的含量升高;同时,该组织模型活性可灵敏地反映出N-9浓度的变化. 结论 成功建立一种人体结直肠活组织HIV-1体外感染模型,可模拟人体HIV-1黏膜感染的生物学过程. 杨瑜 刘爱平 孟庆来 徐建青 张晓燕关键词:肠黏膜 HIV感染 SARI及CCNl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SARI及其下游CCNl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32例冻存新鲜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SARI、CCNlmRNA表达,逆转录PCR检测人结直肠癌细胞株(Caco一2、HT-29、Lovo)SARI、CCNl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6例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标本癌及癌旁组织SARI、CCNl蛋白表达。对SARI、CCNl蛋白表达进行关联分析,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SARI、CCNl蛋白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癌组织中SARImRNA表达下调,而CCNlmRNA表达上调(均P〈0.05),在癌细胞株中二者表达趋势与在组织中一致。癌旁组织和癌组织SARI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和28.4%,CCNl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7%和7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癌组织中SARI蛋白表达与CCNl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24,P〈0.05)。SARI蛋白阴性表达者肿瘤分化程度差、浸润深度深及TNM分期高(均P〈0.05);CCNl蛋白阳性表达者,肿瘤浸润深度深且TNM分期高(均P〈0.05)。SARI蛋白阴性表达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缩短(x^2=8.47,P〈0.05),SARI蛋白阴性且同时CCNl蛋白阳性表达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进一步缩短(x^2=12.56,P〈0.05)。结论SARI与CCNl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且SARI蛋白阴性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刘泽兵 杨瑜 叶宣光 王丽 田培营 张友元关键词:结直肠肿瘤 基因表达 预后 一种体外培养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传染性疾病的体外感染模型,具体涉及性传播疾病预防、以及粘膜免疫中感染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尤其涉及一种体外培养人体黏膜活组织模型及其建立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通过对离体组织样本预处理,采用不同组织培... 张晓燕 杨瑜 刘爱平 徐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