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炎斌
- 作品数:36 被引量:98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
-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各种显微手术入路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至2009年共收治的37例鞍结节脑膜瘤。肿瘤大小1.9-7cm,所有病人均表现为视力减退。34例行开颅手术,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例...
- 陆永建柯炎斌
- 关键词:脑膜瘤鞍结节显微手术
- 文献传递
- 家族性血管母细胞瘤病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 2017年
- 目的探讨希佩尔-林道(VHL)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05年12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3个家系中7例VHL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情况。结果7例患者共行10例次手术,均在神经导航下进行。4例患者予病灶全切除;1例患者首次切除主要病灶,于第7、9年残余病灶长大,均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首次切除主要病灶,8个月后残余病灶长大,再次手术治疗;1例患者予较大病灶切除,3个月后行剩余病灶γ刀治疗。7例患者的10例次手术病理结果均为血管母细胞瘤。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患者出院时症状较入院时均明显好转,随访至今均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正常工作生活。结论手术治疗是VHL病目前的首选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对于微小病灶有效。
- 方泽鲁曹国彬曾思铭郑前朗柯炎斌李伟
- 关键词:手术治疗
- siRNA沉默兔bFGF基因表达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利用RNAi技术沉默bFGF基因抑制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针对兔bFGF基因的mRNA序列合成siRNA,然后构建携带bFGF-siRNA的质粒载体,将其转染体外培养的VSMC,分别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增殖率和凋亡率的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细胞PCNA的表达变化,同时用RT-PCR检测细胞转染前后bFGF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达bFGF-siRNA的质粒载体转染后VSMC增殖能力减弱,凋亡增加,bFGF的mRNA表达量明显减弱。结论:利用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沉默bFGF基因mRNA能抑制VSMC的增殖。
- 李明昌袁忠民陆永建柯炎斌
- 关键词:RNA干扰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治疗
- 经股动脉入路建立球囊损伤兔颈动脉狭窄模型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经股动脉入路制作一种实用、可靠且稳定的颈动脉狭窄模型,用于探讨颈动脉再狭窄的防治。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1周组、实验2周组和实验4周组,每组5只,常规喂养。所有动物采用经右侧股动脉入路置入HyperForm球囊,实验组行右颈总动脉定比扩张,对照组行单纯右颈动脉路图显示,术后以普通饮食喂养。实验1、2、4周组实验兔分别于手术后1周、2周和4周处死,并在第4周同时处死对照组兔。右颈动脉分叉近心端1~2cm节段取材送光镜和电镜检查,分别观察血管壁增生情况并计算血管内膜和中膜厚度。结果与对照组比,实验组新生内膜厚度呈持续性显著增加(P<0.01),实验2周组与实验1周组比较及实验4周组与实验2周组相比,内膜厚度均显著增加(P<0.01)。各组中膜厚度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用Hyper Form球囊行颈动脉定比扩张能成功地制作一种稳定、简便可靠的颈动脉狭窄动物实验模型。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生是造成PTA术后管腔再狭窄的主要因素。
- 柯炎斌陆永建李明昌何伟文伍健伟梁建峰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物
- 胶质肉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 <正>目的:分析脑胶质肉瘤相关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以及治疗新进展。方法:结合我科收治的三例经病理证实的胶质肉瘤以及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回顾性分析胶质肉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胶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
- 李伟王业忠姬云翔梁建峰柯炎斌
- 文献传递
- 脑心通胶囊治疗烟雾病慢性脑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口服脑心通胶囊和阿司匹林胶囊治疗烟雾病(MMD)慢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住院的MM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入院后行血常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化验、智商(IQ)、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DLA)测试及颈内动脉虹以及部脑血流量的变化(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胶囊,3次/d,50 mg/次口服,实验组予脑心通胶囊3次/d,1.6 g/次,都连续口服90 d。服完药物后予复测上述7项指标。结果患者经口服阿司匹林或脑心通胶囊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可得到显著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与阿司匹林对于改善MMD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同样有效。
- 方泽鲁曹国彬曹志恺沈少仪欧建宏彭远强曾思铭郑前朗柯炎斌李伟
- 关键词:烟雾病阿司匹林脑心通胶囊血液流变学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治疗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及静脉注射对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手术后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经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89例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83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56例及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50例,分析三组病例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18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7%(24/189);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7例,尼莫地平组6例,三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χ=0.047,P>0.05)。三组GCS比较,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62例,差16例,死亡5例,丹红注射液静脉注射组分别为43例、10例、3例,尼莫地平组分别为38例、10例、2例,三组GC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0,P>0.05)。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三组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用药前后颅内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间治疗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可减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或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均有显著疗效。
- 曹国彬陆永建王俊华刘刚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9例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的诊断、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幕上PNE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切15例,次全切除4例。15例获得随访。12例复发病例平均复发时间为15个月,11例患者已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8个月。单纯放疗患者4例,随访2例,平均存活时间为26.5个月。联合放化疗者10例,随访10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7.1个月。无放化疗患者4例,随访3例,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结论 PNET总体预后效果不理想。因此建议一旦发现,便应早期手术切除,术后联合放化疗以延长生存时间。
- 柯炎斌陆永建方泽鲁曹国彬
- 关键词:神经外胚层颅内肿瘤
- 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初步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初步探讨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作用。方法经股动脉入路建立球囊损伤兔颈动脉狭窄模型,实验动物分组后分别植入裸生物降解支架和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分别以光镜和电镜观察狭窄段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计算血管中膜和内膜厚度。结果裸支架组和siRNA支架组血管内膜厚度明显较对照组小,且siRNA支架组和裸支架组相比,血管内膜厚度明显减小,但三组之间中膜变化不明显。结论携带bFGF-siRNA质粒表达载体的生物降解支架能有效防治兔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其具体分子机制尚需进一步的检测。
- 李明昌袁忠民陆永建柯炎斌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基因治疗
- 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经穴位注射防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0月—2011年2月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93例,尼莫地平静脉注射组60例。分析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其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为12.42%,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11例,尼莫地平组8例,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6,P>0.05)。GOS评分,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良好(4分~5分)69例,差(2分~3分)18例,死亡(1分)6例。尼莫地平组良好45例,差12例,死亡3例,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颅多普勒(TCD)测大脑中动脉流速,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用药前(164±47)cm/s,治疗后降至(106±30)cm/s。尼莫地平组用药前(159±43)cm/s,治疗后降至(95±23)cm/s。两组用药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组治疗前(253.4±13.5)mmH2O,治疗后(157.3±6.4)mmH2O;尼莫地平组治疗前(261.2±12.8)mmH2O,治疗后(165.3±5.7)mmH2O,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减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经穴位注射丹红注射液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
- 曹国彬陆永建刘刚王俊华钟振青刘家令何伟文伍键伟方泽鲁柯炎斌龙斌
-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