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志辉
- 作品数:1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高黏度骨水泥,分别施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以及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所有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选择数字奇偶法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施以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以及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最终对高黏度骨水泥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完成治疗后,同治疗前比较,Cobb角、VA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获得显著改善(P<0.05);组间呈现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X线照射时间、骨水泥用量以及临床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极为显著(P<0.05);观察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骨水泥渗漏率同对照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未呈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施以单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同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比较,可以将临床骨水泥使用量、X线照射时间以及临床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从而优化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疗效。
- 刘俊杰栗志辉何其泉李健伟
-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
- 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 2008年
-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影响切口愈合的手术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23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18足于伤后1-2周内行“L”外侧切IZl手术,其中17足切口一期愈合,1例切口缘部分坏死,2足于伤后1周内手术出现皮缘坏死,少许骨外露,经换药及高压氧治疗切口愈合;早期3足采用“U”及外侧直切口,其中2例切口不愈合,皮瓣坏死,跟骨内翻,1例外侧切口,切口愈合.但骨折复位差。结论:手术时机的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对切口愈合有直接影响:高压氧治疗对切口愈合有明显促进作用。
- 何其泉栗志辉陈能高同庆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切口愈合高压氧
- 跟骨骨折患者分别应用经皮撬拨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2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再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优良率均为8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为(6.02±2.12)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aryland评分为(82.83±13.56)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均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d、12个月Bohlers角、Gisans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撬拔内固定与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影像学指标相近,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但经皮撬拔内固定治疗,手术创伤较小,可利于足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俊杰何其泉栗志辉李建伟
-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
- 改良前外侧切口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回顾28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改良前外侧入路,患者平卧位,经阔筋膜张肌与臀中、小肌间隙显露股骨头、颈及髋臼,实施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结果:采用此手...
- 栗志辉杨建义何其泉陈能李露高同庆周阳
- 关键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入路改良式
- 文献传递
- 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反复发作痛风性膝关节炎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关节镜治疗反复发作痛风性膝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反复发作痛风性膝关节炎患者30例,关节镜下常规滑膜清理、结晶石清除等,术后坚持降尿酸治疗。采用Lysholm评分及HAQ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2例,其中3例出现短暂性急性期发作样症状。Lysholm评分术前平均36.6分,术后平均69.8分;HAQ评分术前平均13.8分,术后平均10.0分,差异性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改善反复发作痛风性膝关节炎的功能,缓解疼痛,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何其泉潘焕生陈能栗志辉
- 关键词:关节镜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
- 颈部推拿与非激素类抗炎制剂的危险性评价被引量:9
- 1998年
- 李义凯董晓晖栗志辉谢秋屏
- 关键词:颈痛颈部推拿治疗
- 34例股骨交锁髓内钉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为减少股骨交锁髓内钉术后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手术中的要点、方法及术后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我院34例应用交锁髓内钉、术中采用不同复位方法治疗股骨干骨折,分析术后骨折愈合及延迟愈合情况。结果34例经至少1-2年的随访,27例骨折一期愈合;7例骨折延迟愈合,其中5例锁钉动力化后骨折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结论正确地选择髓内钉入点位置及把握干骺端松质骨骨道方向;小切口切开满意复位、严重粉碎性骨折尽可能闭合复位穿钉以保护血运;合理的早期髓内钉动力化;可有效地减少股骨交锁髓内钉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
- 何其泉栗志辉陈能申华
- 关键词:股骨交锁髓内钉骨折复位延迟愈合
- 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InterTan治疗的疗效分析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PFNA与InterTan治疗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分别行PFNA及InterTan治疗的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两组各43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小于InterTan组,InterTan组6个月随访Harris评分明显高于PFNA组(P〈0.01)。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PFNA与InterTan固定各有优势,其中PFNA操作相对简单,手术耗时短,而InterTan理论上具备更高的生物力学优势与稳定性,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更快。
- 刘俊杰何其泉栗志辉李建伟
-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INTERTAN髋关节功能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和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2001年10月至2006年12月对48例53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果全部患者经8个月-3年随访,患者主观症状满意率77.4%,踝关节活动优75.5%,Bohler角优75.5%,足部外形优90.6%,总体优良率96.7%。术后跟骨长度、高度、宽度、距下后关节面复位、Bohler角、Gissane角均得到良好的恢复。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允许术后早期功能练习,能最大限度的减少骨折后的并发症,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理想方法。
- 栗志辉何其泉陈能
-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
- 腰椎骨折早期便秘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胃肠激素中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和P物质(substance P,SP)在腰椎骨折后的早期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腰椎骨折组为伤后3d内腰椎(胸12~腰2)压缩性骨折患者,非截瘫同时排除原有慢性便秘的病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排除原有慢性便秘的肢体骨折取内固定的病例,各25例.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数据.结果腰椎骨折后早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增高(P〈0.05).结论腰椎骨折后早期血管活性肠肽(VIP)和P物质(SP)均增高,与腰椎骨折后早期便秘有关,胃肠激素分泌的增多引起了排便困难和腹胀.
- 栗志辉梁池莲朱杨滔马伦郑丹
- 关键词:腰椎骨折放射免疫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