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攀

作品数:7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血细胞
  • 4篇中华绒螯
  • 4篇中华绒螯蟹
  • 4篇绒螯蟹
  • 4篇细胞
  • 2篇原代培养
  • 2篇日本新糠虾
  • 2篇色胺
  • 2篇羟色胺
  • 2篇糠虾
  • 2篇发育
  • 2篇5-HT
  • 2篇5-羟色胺
  • 1篇雄性生殖
  • 1篇雄性生殖系统
  • 1篇血细胞形态
  • 1篇野杂鱼
  • 1篇幼蟹
  • 1篇杂鱼
  • 1篇中华绒螯蟹幼...

机构

  • 7篇上海海洋大学

作者

  • 7篇梁攀
  • 6篇成永旭
  • 6篇杨筱珍
  • 4篇赵柳兰
  • 3篇杨丽丽
  • 3篇洪宇航
  • 3篇张金彪
  • 3篇范朋
  • 1篇何杰
  • 1篇吴旭干
  • 1篇杨丽娜
  • 1篇王春

传媒

  • 2篇复旦学报(自...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水产学报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基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的影响
中华绒螯蟹,属甲壳纲十足目,是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的主要养殖种类之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年份的增加,各类疾病,特别是一些病毒病的暴发对中华绒螯蟹养殖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血细胞在宿主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识别、吞...
洪宇航杨筱珍张金彪梁攀赵柳兰成永旭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细胞形态存活率
文献传递
冰鲜野杂鱼和配合饲料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消化酶活力及血细胞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配合饲料和冰鲜野杂鱼饲养中华绒螯蟹幼蟹30d,观察两种饲料对蟹存活率、规格(体长、体宽和体重)和肝胰腺指数的影响,并对肝胰腺内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及血淋巴中的血细胞组成与大小进行计算与测量.结果表明:冰鲜野杂鱼组中华绒螯蟹规格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而存活率、肝胰腺指数和消化酶活性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两种饵料组蟹的4种类型血细胞中,均以小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高,约为64%.在血细胞比例方面,两种饵料组仅在无颗粒细胞和小颗粒细胞两种细胞类型比例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配合饲料组无颗粒细胞比例小于冰鲜野杂鱼组,而小颗粒细胞则相反;在血细胞大小方面,仅小颗粒细胞和大颗粒细胞在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比较两组各血细胞核质比后,发现配合饲料组无颗粒细胞小于冰鲜野杂鱼组,而小颗粒细胞则相反.结论:冰鲜野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冰鲜野杂鱼通过调控血细胞比例,间接影响了蟹的免疫力.配合饲料有待进一步优化.
杨丽丽杨筱珍赵柳兰范朋梁攀成永旭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消化酶血细胞
水体中5-HT对仔蟹生长以及内源5-HT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已有研究表明外源给予一定量的5-羟色胺(5-HT)可以调控甲壳动物的发育.本实验将同期变态的Ⅰ期仔蟹(仔Ⅰ)单只浸泡于浓度分别为1,3和5μg/mL的5-HT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2和4d,每组20个平行,每个平行1只,待变态成Ⅱ期仔蟹(仔Ⅱ)后观察各组的存活率、变态时间、规格(壳长、壳宽和湿重),并测体内5-HT含量.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5-HT组间,仔Ⅱ的存活率,规格及体内5-HT含量,各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且和浸泡时间没有依赖性关系.但是与对照组相比,同一浸泡天数,不同浸泡浓度间,其变态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变态时间有随剂量升高而缩短的趋势,如:5μg/mL(浸泡4d)实验组的变态时间(5.41±1.00)d比对照组的(6.74±1.82)d明显缩短约2d.而同一浸泡浓度,不同浸泡天数间并没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水体中适量的5-HT可能会促进河蟹仔蟹的生长,但最佳作用浓度的选择以及对河蟹的影响是否有阶段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梁攀杨筱珍王春何杰成永旭
关键词:5-羟色胺仔蟹变态
5-羟色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生长和发育影响的初步研究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隶属于十足目(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方蟹科(Grapsidae)、绒螯蟹属(Eriocheir),俗称河蟹,是我国特有的经济淡水蟹类。近年来...
梁攀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5-HT发育
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形态及其与日本新糠虾对溶藻弧菌敏感性的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 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赵柳兰杨筱珍范朋杨丽丽张金彪梁攀洪宇航成永旭
关键词:黑褐新糠虾日本新糠虾溶藻弧菌血细胞GIEMSA染色
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及其与外部性征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观察与总结。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与外部性征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中,首先出现的是精索(孵出后的8~14d),其内含有大量精原细胞,此时外部性征尚未出现。孵出后14~20d时出现外部性征雏形(交接器和雄叶均透明无刚毛,第4腹肢雏形),其内部生殖系统进一步发育,出现精子细胞囊。至孵出后24~30d时,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同时也具备了成熟的外部性征。
杨筱珍杨丽丽杨丽娜成永旭吴旭干梁攀范朋
关键词: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2012年
比较了几种常见血细胞培养基(L-15、2×L-15、3×L-15、M199和RMPI-1640)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血细胞原代培养中细胞形态以及存活率的影响,以及在筛选获得的最佳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比例胎牛血清(FBS)(0%、5%、10%和15%),进一步观察了血清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培养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3×L-15培养基培养效果较好,所培养的细胞形态相对完整,数量较多,培养至96 h时血细胞存活率仍大于60%;而其他4种培养基效果较差,培养12 h存活率均低于50%,且细胞形态结构变化明显。以3×L-15培养基为基础,添加不同比例胎牛血清后发现,对细胞存活有显著影响,存活率明显降低。因此,不添加血清的3×L-15培养基对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生长较为适宜。
洪宇航杨筱珍张金彪梁攀赵柳兰成永旭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血细胞原代培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