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璐
- 作品数:27 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导向策略
- 2006年
- 梁璐
-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文化导向旅游文化开发旅游活动文化属性旅游地
- 媒介地理学视角下的城市网红消费空间感知与建构——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例
- 2024年
- 媒介地理学通过探讨“人—媒介—地理”的相互关系及互动规律为分析媒介情境中的城市空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智媒时代下,媒介成为建构和传播城市空间形象的关键角色,媒介的空间实践开辟了人们感知空间的新方式,促使形成新的时空关系和社会关系。文章以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为例分析消费者的空间感知,探究媒介在城市网红消费空间表征与建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1)消费者对街区的空间感知主要集中在实体空间、唐风文化、空间主体、个人体验和网络媒介5个维度。(2)不同空间主体的共同参与完成了街区的空间建构,媒介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媒介在增强空间“可见性”的同时弱化了“真实性”,消费者过度模仿的空间实践可能会将空间异化为拍照的背景板,使部分空间失去原有的价值。
- 梁璐焦瑛李九全甘雅婷杨晚月
- 关键词:媒介地理学
- 基于POI数据的西安市零售业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2
- 2020年
- 基于POI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刻画西安零售业空间集聚状态,确定零售业分布核心范围,并利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近邻分析等方法探究零售行业之间的空间集聚关系,以及零售业与居住小区、交通因素的空间关系。研究表明:①西安市零售业呈"中心-外围"结构,以钟楼为中心连片集聚分布,在距离钟楼16 km范围内为零售业分布核心区,在阎良、高陵、临潼、鄠邑4个郊区呈"孤岛"状集聚。②文化、体育用品及器材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业更倾向于在内城分布,而汽车、摩托车、零配件和燃料及其他动力销售业,五金、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集中在租金低但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外围。③集聚效应、人口分布与路网影响零售业的空间分布。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零售行业如综合零售,食品、饮料及烟草制品零售,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等在空间上集聚以接近消费者,分享消费市场和空间场地,而耐用品零售行业如汽车、摩托车、零配件销售业,家具及室内装饰材料零售等倾向于自身集聚,以共享品牌效应。交通干线尤其是城市二级道路明显影响零售网点的空间分布。
- 高岩辉杨晴青梁璐赵永宏
- 关键词:零售业空间自相关
- 人文地理方法论视角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流派进展及展望被引量:6
- 2024年
- 人文地理学方法论在经历了实证主义、人文主义、结构主义三种主要流派的过程探索之后逐渐趋向体系化、完整化,构成了整个现代地理学的思想轮廓和学术分期。论文在人文地理学哲学思潮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聚落景观流派成果开展整合性归纳与总结,研究发现三种流派范式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内涵各有侧重,呈现出“传统—批判—整合—超越”的更新路径,相互之间兼收并蓄,并行不悖。其中,实证主义地理学主要以刻画乡村聚落景观的空间性、区域性为主,表现为“空间化秩序特征描述”;人文主义地理学热衷于对景观地方性、象征性意义的探索,充满了“多元化人文情感关怀”;结构主义地理学注重景观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关注景观背后的“因果化博弈机制解释”。总体来看,乡村聚落景观框架下的流派研究成果微观多于宏观、静态多于动态、物质空间多于社会经济空间,对指导中国乡村振兴实践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未来应从人文地理方法论的视角创建中国特色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的“中国范式”,针对不同类型乡村的聚落景观有所侧重地强化“短板研究”,以综合并充分发挥各个流派的优长。
- 杨阳房艳刚房艳刚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方法论
- 网红城市网络关注度时空动态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24
- 2022年
- 基于媒介地理学,以网红西安为切入点,结合数理统计、空间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选取百度指数2017—2019年中国361个市域对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数据,分析网红西安虚拟空间建构的时空动态演变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时间上,2017—2019年西安市的网络关注度持续上升,季节差异显著,月际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前兆效应”。②空间上,胡焕庸线以东区域的西安市网络关注度高于界线以西区域,区域差异逐渐缩小,东部省(市、自治区)大多为高关注度区,省会城市普遍高于该省其他城市,且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显著热点区和显著冷点区连片分布,次热点区围绕显著热点区分布。③影响因素上,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及网红形象符号是影响西安市网络关注度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客源地互联网发达程度、年龄结构、GDP规模、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及两地的地理空间距离是影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其它因素影响力较弱。可见,媒介通过日常生活中城市居民的空间实践,重构了城市形象,同时也形塑了“人–媒介–城市”互动的动态虚拟空间,成为现代城市空间生产及实践重要构成要素。
- 梁璐符鸿燕李九全李苞容
- 关键词:媒介地理学新媒体
- 文化产业与城市空间发展的互动研究:以西安为例
- 十七大报告中的"促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所谓文化产业,是指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 梁璐
- 关键词:文化产业城市发展
- 文献传递
- 城市餐饮业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市为例被引量:57
- 2007年
- 目的通过分析西安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差异,总结城市餐饮业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为西安市和其他地区餐饮业的发展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调查西安市各类餐饮业的基础上,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运用空间分析、比较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方法总结餐饮业的空间特征。结果从餐馆的密度、级别和菜系的空间分布的分析,明确了餐饮业的发展呈现出地域不平衡,并根据餐饮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旅游发展及城市拓展的状况来分析西安餐饮业的发展趋势。结论西安市餐饮业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平衡,表现出"带核片"的空间格局,呈由中心区向四周递减的趋势,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呈串珠状分布。餐饮业的空间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因素、文化传统、旅游活动以及城市发展格局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中,区域经济条件对餐饮业的档次分布有决定性作用;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餐饮业的种类与数量,但随着多种文化的交融与强势文化的浸入,这一影响因素会相对淡化;人口密度对中档餐饮的分布有决定性作用;旅游活动对本土餐饮的发展与分布表现出强势影响;而城市发展格局则直接影响了餐饮业的空间特征并制约着餐饮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 梁璐
- 关中风俗与地理环境被引量:11
- 2004年
- 梁璐田兵权
- 关键词:风俗《汉书·地理志》风气地理环境水土班固
- 陕西文学地理初探被引量:12
- 2006年
- 本文通过对形成现当代陕西文学地域差异的自然地理因素与人文地理因素进行研究,探索文学空间分异机制,构建文学地理学相应的理论框架。陕西文学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不平衡,其中地理条件优越,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以及交通要道、文化交流较多的地区多是文学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自然景观的单调与繁复除直接影响着文风的质朴与瑰丽外,更多的通过在地理环境基础上形成的有着独特区域特点的经济类型、生活方式,以及由此所衍生的民风民性等方面曲折地影响着文学家,进而影响其风格。
- 梁璐司徒尚纪
- 关键词:文学地理学空间分异陕西文学
- 地理学视角下的文学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当代陕西本土文学为例被引量:7
- 2007年
- 当代陕西本土文学在我国文学格局中居于重要地位,其发展变化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通过对当代陕西文学的统计分析,发现陕西文学的发展在时空上均表现出强烈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以文革为界,当代陕西本土文学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学发达区域开始出现于关中地区,文学家聚集处,创作内容对应地也多与该区域重合。第二阶段陕西各地域文学家数量均明显增加,创作题材、写作手法、体裁逐渐多样化,创作内容对应地域从反映关中为主扩大到陕西全域,表明了文学发达区域的扩大与繁荣,文学发展呈现集聚化和均质化两种态势。主要原因除文化中心的强势影响外,高素质移民的流入及分布格局也是文学发展及分布特点形成的重要动因。
- 梁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