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统
-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大肠癌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的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应用的敏感性。结果:单药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癌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对3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很好的相关性(r=0.969)。结论: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
- 董米连杨磊磊戴岳楚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化疗药物敏感性淋巴细胞MTT法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潜在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指导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1或D2)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3月—2010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33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10)、年龄(P=0.013)、肿瘤部位(P=0.042)、有无合并溃疡(P=0.001)、浸润深度(P<0.0001)、有无脉管癌栓(P<0.0001)有关,合并有溃疡(P=0.012)、浸润至黏膜下层(P=0.008)及有脉管癌栓(P=0.001)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P=0.007)及大小(P=0.010)有关,肿瘤直径>20mm(P=0.041)是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有溃疡、浸润至黏膜下层及有脉管癌栓的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时,建议行淋巴结清扫(D2)术;肿瘤直径>20mm黏膜内癌也要考虑行淋巴结清扫(D2)术。
- 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杨秀英叶甫波廖伟梅统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
- MTT法对大肠癌的药敏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用MTT法测定大肠癌细胞对化疗药物体外敏感性,研究大肠癌药敏的异质性和个体化疗的可行性。方法用MTT法检测40份大肠癌标本对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单药应用、两药及三药(全量或半量)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结果不同标本的药物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单药中最有效的药物依次为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和氟尿嘧啶,敏感率分别为35.0%、27.5%和20.0%;两药联合应用均优于各自单药的抑制效果(P<0.05),伊立替康联合奥沙利铂弱于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与氟尿嘧啶联合的抑制效果(P<0.05);三药联合应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两药联合(P<0.05),三药全量及半量联合应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癌对抗癌药物的敏感程度普遍较低,且存在明显异质性。试验结果与临床治疗经验比较一致,MTT可用于为大肠癌患者选择合适的化疗药物。由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及伊立替康的联合应用具有高效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的作用,可为临床难治性和复发性大肠癌患者的化疗提供参考。
- 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叶甫波廖伟梅统
- 关键词:MTT法大肠癌药物敏感性
- 大肠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方法,建立合理、高效、稳定的短期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模式。方法:取60例大肠癌(T3或T4,且CT示肿瘤直径>2.0 cm)的新鲜肿瘤组织,随机分为黏膜层取材组与浆膜层取材租,分别采用组织块法、机械分离法、胰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进行体外培养大肠癌细胞,对不同方法及培养条件进行比较并加以改进。结果:黏膜层取材组优于浆膜层取材组(P<0.05),胶原酶消化法优于胰酶消化法(P<0.05),胰酶消化法优于机械分离法(P<0.05),胶原酶消化法是最优的人类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细胞培养成功率达到66.7%。结论:通过黏膜层取材的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建立较为合理、高效、稳定的短期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模式。
- 杨磊磊戴岳楚董米连朱敏林雪飞廖伟梅统
- 关键词:大肠癌细胞原代培养黏膜层胶原酶消化法